(共14张PPT)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1
用计算器计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课堂目标
1. 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386+179=
互相说一说,使用计算器计算的步骤。
按照下面的步骤,用计算器算一算。
新知探究
565
新知探究
自己试试看吧。
825-138=______ 26×39=______ 312÷ 8=______
687
1014
39
用计算器计算。
55846+7646 6908×37
111111111÷9 395412+10589
13027-8934 66280× 23
=4093
=63492
=1524440
=255596
=12345679
=406001
你算对了吗?
新知探究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左边各题。
9999 × 1 = 9999
9999 × 2 =________
9999 × 3 =________
9999 × 4 =________
9999 × 5 =________
9999 × 7 =________
9999 × 9 =________
19998
29997
39996
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上面右边各题的答案吗?
9
2
1
8
9
9
4
3
2
3
6
7
49995
89991
69993
9
5
9
9
9
7
4
5
6
8
1
3
先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左边各题。
9 ÷ 9 = 1
108 ÷ 9 =________
1107 ÷ 9 =________
11106 ÷ 9 =________
111105 ÷ 9 =__________
1111104 ÷ 9 =__________
11111103 ÷ 9 =__________
111111102 ÷ 9 =____________
1111111101 ÷ 9 =______________
12
123
1234
不用计算器,试写出上面右边各题的结果,并用
计算器进行检验。
12345
123456
1234567
12345678
123456789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随堂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
12138
65
3120
8840
135
3375
27
918
课后作业
完成本节课习题。
课堂小结
1. 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时,每按一个键,都要认真核对想要输入的数据与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是否一致。
2. 应用计算器探究规律时,先用计算器算出前几个算式的结果,从中发现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的结果。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课题
第十一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体会到计算器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第二部分是引导学生探究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在利用计算工具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体验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 激发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是非常快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1.独立尝试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6例1。
师:请你们自己用计算器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大多数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完成基本的操作步骤。
(2)互相交流。
师:你是怎么用计算器算的?你认为用计算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按错了键怎么办?
通过操作,学生能说出大概步骤:开机键——数字键——运算键——数字键——等于键——关机键。在使用计算器时,要尽可能不要按错,实在是错了可以按DEL键,清除输错的数字,然后输入正确的;也可以按AC键,全部清除后再重新输入。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例题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唤醒已有认知,再通过交流,学会输入数据和使用运算键。
2.当堂小练习。
课件展示教科书P26“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互批互评。
3.计算比赛,合理使用计算器。
课件出示习题。
独立完成。
849+748= 51×56= 66÷2= 41974248-0=
师小结:计算器只是一个工具,我们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去用它,有些题目,口算比计算器算得更快。
【设计意图】此题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时应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计算工具,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观察推理,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教科书P26例2。
师:计算左边一列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9999分别与1、2、3、4相乘,结果为9与这个自然数相乘的积中间加三个9。若学生说不出教师可适时引导。
师:用你发现的规律直接填出右边几题的结果。
2.课件展示教科书P26“做一做”第2题。
学生先通过计算探索出左边各题的规律,再按规律写出右边各题的得数,最后用计算器检验右边各题的结果。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重点应放在探索规律上,教师让学生先计算,再观察、思考,进而发现、掌握计算中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四、用计算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题
学生自学教科书P27“你知道吗?”。
了解M+、MR、MC的作用。试算672÷(139-115)的结果。
【设计意图】从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发现计算器上存储运算键的功能以及操作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用和主动探究,同时也启发学生自主尝试、积极探究计算器上各个键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五、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课件展示教科书P28“练习四”第3题。
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2.课件展示教科书P28“练习四”第4题。
先用计算器算前面3题,找到其中的规律,再完成后面的填空。
【设计意图】第3题让学生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让学生养成认真细心、检查验算的好习惯。第4题让学生经历“计算——猜想——验证”的过程,锻炼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课件展示教科书P29“练习四”第9题。
在小组内讲述自己分析的错误原因。教师可适时提醒学生计算的结果可以用计算器验算,也可以通过估算来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练习此题,一方面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让学生知道有时候通过估算能大致验算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六、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师:我们今天掌握了用计算器计算的一些方法,其实计算器上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键,我们以后还会进一步去学习。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开机键——数字键——运算键——数字键——等于键——关机键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过或使用过计算器,对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对计算器已有的认识和经验,用计算器进行一步式计算,让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操作的过程与方法。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学生通过积极的互动,较好地掌握了计算器基本的使用方法。例2的教学是在利用计算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