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 粤教B版 AI助力垃圾分类——初探图像识别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 粤教B版 AI助力垃圾分类——初探图像识别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10-11 08:0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 《AI助力垃圾分类——初探图像识别》 授课类型 项目式教学
授课教师 授课科目 信息技术
课 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图像识别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包含图像分类,它是计算机视觉的核心。图像分类是给定一幅测试图像,利用训练好的分类器判定它所属的类别,而分类器是利用带类别标签的训练数据训练出来的。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处理图像分类问题,主要任务是给定一个输入图片,将其指派到一个已知的混合类别中的某一个标签。 本课以设计智能垃圾桶为目标,解决生活中垃圾分类的困惑,在初步认识图像分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进行简单编程后实现AI帮助下的垃圾分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备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索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积木式编程基础和设备操作能力,掌握较多的垃圾分类知识;但对人工智能的了解不多,对人工智能的概念不够明确,对其核心技术和原理缺乏了解,教学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图像分类的概念及其工作流程。 2.了解图像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人识别图像的过程理解计算机识别图像。 2.通过自主学习微课视频的方法,掌握调试机械臂Magician Lite的坐标定位的方法。 3.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图像模型训练的方法,体会图像识别技术的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完善智能垃圾桶的过程中,形成环保意识和人工智能智能技术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图像采集与训练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应用机械臂实现垃圾桶的智能分拣功能。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 设立问题 (3min) 1.快问快答:垃圾分类灵魂拷问 创可贴、矿泉水瓶、苹果核……属于什么垃圾呢? 2.创设情景:垃圾分类的困惑 每人每天产生约1公斤垃圾,深圳每天共产生2.85万吨生活垃圾。如此巨大的垃圾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分类还不一定准确。 3.设立问题: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垃圾分类的效率。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让计算机代替我们去判断与分类,提升垃圾分类的准确率。 1.回答各种垃圾的分类情况。回顾垃圾分类的方法。 2.从生活出发,发现垃圾分类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3.思考老师问题。 从垃圾分类的难题出发思考和人工智能的结合点。引出对本课的目标。
学习新知 图像分类 (10min) 播放《智能垃圾分类机器人》视频。 思考:智能垃圾分类机器人是怎样工作的呢? 2.从人垃圾分类的过程类比机器垃圾分类的过程。 人垃圾分类的过程:看到垃圾利用知识经验思考判断垃圾类型 扔到对应的垃圾桶中。 机器垃圾分类的过程:摄像头拍摄判断垃圾类型【图像识别技术】机械臂操作扔垃圾。 3.对于不同的图像,机器人如何做到精准分类呢? 展示几张不同形态苹果的图片。 人轻而易举地就能判断出这些都是苹果,这是我们长期以来的生活经验决定的。但机器面对这些不一样的苹果照片它是如何进行判断呢?它也需要学习吗? 介绍AI数据标注师、ImageNet数据集。 4. 图像分类的概念。 图像分类是指计算机等设备接收到一个输入的图像后,输出对该图像内容分类的描述。 总结:接收到一张图片后输出这张图片的类型。 5.图像分类的工作流程。 步骤一:图像采集(拍照扫描等方法); 步骤二:预处理(去噪、增强对比度,提升图像质量); 步骤三:特征提取(图像的主要特征:颜色、纹理、形状等等); 步骤四:图像分类(提取到的特征去数据库中匹配对比完成分类)。 小结:请学生上台排序。 1.观看视频,了解智能垃圾分类机器人的工作流程。 2.类比人垃圾分类的过程,将机器垃圾分类的过程细化。 3.回答教师问题。 了解人工智能精准识别的背后需要AI数据标注师教会AI认识数据,每张图片都会有自己的分类标签。 4.了解图像分类的概念。 5.了解图像分类的工作流程。 从人垃圾分类的过程类比到机器,揭示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概念及工作流程。
自主探究 任务驱动 (20min) 任务总目标:实现机械臂的垃圾分类功能,体会图像采集与训练的过程。 材料清单:越疆机械臂Magician Lite 四大类型的垃圾桶 垃圾小卡片 一个待完善的程序 认识机械臂。 开机键、机械臂解锁键、摄像头、吸盘。 自主探究任务。 任务指引: (1)观看微课视频《机械臂定位视频》,能够改变程序中的机械臂位置: ①摄像机拍摄卡片位置; ②机械臂拾取垃圾卡片位置; ③机械臂投放垃圾桶的位置。 (2)观看微课视频《图像模型训练》,每小组至少分类2种类型的垃圾,并添加至少4张图片。 (3)调试程序直到成功让机械臂完成垃圾分类任务。 探究任务: 1、在图像模型训练过程中,每张垃圾卡片,需要拍摄几张照片?每张照片的方向需要不一样吗? 2、在图像识别过程中,如果加入手或者其他物体是否会影响检测效果? 3、 如果是立体的物体,会因为什么原因形成差异很大的图像,给计算机进行准确识别增加难度呢? 1.认识机械臂的结构。 2.观看微课视频,小组成员协作完成任务,并填写课堂探究报告。 通过微课学习了解如何利用编程解决机械臂的定位抓取释放,实现垃圾的精准投放。
总结提升 开阔视野 (7min) 1.总结图像采集与训练过程的三步骤。 2.辩一辩。探究任务中的三个问题。 ①拍1张图片即可,计算机会自动识别不同方向的同一照片,识别准确率较高。 ②其他物体的加入会影响检测效果。 ③因拍摄角度、光线条件、物体形态等不同会造成图像识别结果的不同。 2.图像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识花软件:形色APP 交通领域中检测车辆数目、逆行情况。 医学领域中的医学影响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电子商务领域,拍照搜索。 1.2小组代表分享探究任务问题的答案。 2.了解图像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常用例子。 回归真实的垃圾分类,引导孩子思考立体物体的图像采集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了解更多图像识别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体会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
板书设计 《AI助力垃圾分类——初探图像识别》 图像识别的过程: 图像采集 预处理 特征提取 图像分类 图像采集与训练: 添加 训练 测试
教学反思 1、本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较强,但需要注意的是,体验本身不是目的,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才是达到了目的,在探究时尽量保持足够的时间去操作。 2、本堂课渗透的理论知识内容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切忌教师讲解过多,着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作为人工智能启蒙课,重在兴趣。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但由于个人能力和经验的局限,在专业知识和对课堂设计挖掘深度的把握上有很多不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