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我们怎样学地理(2课时)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我们怎样学地理(2课时)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0-12 08:47:52

文档简介

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学本教学”设计
课题 我们怎样学地理  课型  新授 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日期  
审核人  
主讲人  
课程标准:1.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2.列举电子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目标1、通过地图的判读,初步学会看读地图,能够在地图上判别方向、运用比例尺实际距离,并掌握地图的简单应用。2、懂得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搜集地理信息,获得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问题思维能力。3.通过对地图在生活中的作用、一些简单的生活地图运用学习,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教学重点:1.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需要信息。2.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教学难点: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需要信息,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导入 地图三要素我们上节学习了方向、比例尺,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究学习第三个要素和地图的分类。【多媒体展示】播放常用图例图片。 (板书:我们怎样学习地理)【多媒体展示】 学习目标1.了解图例和注记。2.了解地图的分类。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需要信息。4.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5.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开展地理考察。设计意图: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承转】刚才图片中,我们就看到多种图例,那么他们表示什么地理事物呢? 二次备课 
二、教学过程(一)新知探究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一 图例和注记、地图分类与应用主问题1:常用的图例有哪些?注记的意义是什么?地图分类应用是怎样的?了解常用图例。地图的分类是怎样的?电子地图、遥感地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1)读课本和地图资料,识记常用图例,在导学单上试画出常用的一些图例,标记地图分类及应用。(2)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惑标记,准备请教同组伙伴。第二步:互学提高(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按4、3、2、1号顺序将自己完成的活动题组内展示,并说出概况。每人要查找不足、展示长处、互学互评,纠错。4号将互学评价得分统计。 (2)汇总意见。组长汇总,总结方法和学习效果,提醒组内各成员不足和长处。 (3)展学准备。组长根据互学效果做好组员的展学分工,提出展学要求,做好展讲准备。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姿态恰当。 (2)各小组认真倾听,中途不得插话,待展示组展示完毕其他组成员可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时:要先说明前小组展示时出现的错误,做评价;再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纠正。每组展示,评价组不超过2个。(3)评价计分:组长记本组成员积分,课代表记展示组和补充者积分。教师在展示和补充评价后做生成性预设点拨,总结评价突出点和不足点。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常用图例,了解地图的分类,学生互相讨论,纠正问题,产生思维的碰撞,记录在导学单上,最后展示给全班同学。小结归纳: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我们不仅要知道地图的分类,也要学会使用地图,并了解电子地图和遥感地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二 收集地理信息。主问题:2.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有哪些?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1)读课本和地图资料,标出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2)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惑标记,准备请教同组伙伴。第二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姿态恰当。 (2)各小组认真倾听,中途不得插话,待展示组展示完毕其他组成员可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时:要先说明前小组展示时出现的错误,做评价;再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纠正。每组展示,评价组不超过2个。(3)评价计分:组长记本组成员积分,课代表记展示组和补充者积分。教师在展示和补充评价后做生成性预设点拨,总结评价突出点和不足点。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展学能够深刻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培养学生获取多种学习地理的方法,: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三 思考地理问题、开展地理考察主问题3.我们如何思考地理问题、科学进行地理考察。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思考(学法指导设计)(1)根据材料标记归纳如何思考地理问题,进行科学考察。(2)准备和同组伙伴互学交流。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姿态恰当。 (2)各小组认真倾听,中途不得插话,待展示组展示完毕其他组成员可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时:要先说明前小组展示时出现的错误,做评价;再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纠正。每组展示,评价组不超过2个。(3)评价计分:组长记本组成员积分,课代表记展示组和补充者积分。教师在展示和补充评价后做生成性预设点拨,总结评价突出点和不足点。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本学程内容比较少,但很抽象,学生互学产生思维的碰撞,有利于加深理解,小结归纳: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进行科学考察有利于地理的学习。 二次备课
达标检测:1.WTO的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要在地图上查找它,最佳的方法是 ( )A.先查欧洲政区图,再查世界政区图,最后查瑞士政区图B.先查世界政区图,再查欧洲政区图,最后查瑞士政区图C.直接查世界政区地图D.直接查欧洲地形图2.请你帮助光明中学的下列四位同学出出注意,看他们分别应该选用什么样的地图?甲同学:我想了解我国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地方在哪里。______乙同学:寒假里,我打算到武汉姑妈家探亲,想了解一下乘车路线。_____丙同学:听说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我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____丁同学:上海真大啊!我想知道“东方明珠”在哪里。______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4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学本教学”设计
课题 我们怎样学地理  课型  新授 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日期  
审核人  
主讲人  
课程标准: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教学目标1、通过地理学习方法的学习,知道学习地理知识的手段和途径同生活的联系。2、通过绘制简单的校园或教室平面图, 了解地图的定义和制作方法。3、知道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各自含义。4、通过地图的判读,初步学会看读地图,能够在地图上判别方向。
教学重点:1.了解平面地图的绘制方法,及地图的三要素。2.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和量算距离。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和量算距离;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导入 猜谜语导入:猜谜语: "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多媒体展示】播放各类地图,教师:在图片中我们看到了各种类别的地图,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学习一下有关地图的知识。(板书:我们怎样学习地理)【多媒体展示】 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地图的绘制方法及地图三要素。2、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3、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设计意图: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承转】刚才图片中,我们就看到多种地图,那么地图的要素有哪些呢? 二次备课 
二、教学过程(一)新知探究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一 学会使用地图主问题1: 怎样使用地图?了解课件演示绘制平面地图的方法,绘制一幅学校平面图。知道地图具备的三个要素。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1)读课本和地图资料,明确绘图方法,绘制一幅学校平面图。(2)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惑标记,准备请教同组伙伴。第二步:互学提高(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按4、3、2、1号顺序将自己完成的活动题组内展示,并说出概况。每人要查找不足、展示长处、互学互评,纠错。2号将互学评价得分统计。 (2)汇总意见。组长汇总,总结方法和学习效果,提醒组内各成员不足和长处。 (3)展学准备。组长根据互学效果做好组员的展学分工,提出展学要求,做好展讲准备。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姿态恰当。 (2)各小组认真倾听,中途不得插话,待展示组展示完毕其他组成员可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时:要先说明前小组展示时出现的错误,做评价;再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纠正。每组展示,评价组不超过2个。(3)评价计分:组长记本组成员积分,课代表记展示组和补充者积分。教师在展示和补充评价后做生成性预设点拨,总结评价突出点和不足点。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通过多媒体课件,化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平面地图的绘制方法,自主学习以后,学生互相讨论,纠正问题,产生思维的碰撞,记录在导学单上,最后展示给全班同学。小结归纳: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我们不仅要学会使用地图,更要理解绘制地图的方法,明确地图的三要素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二 认识地图的三要素主问题2.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普通地图判断方向。指向标判断方向。经纬网判断方向。主问题3. 如何进行比例尺的量算?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思考(学法指导设计)(1)根据材料和本节所学,独立思考,注意比例尺的量算中单位的换算。(2)准备和同组伙伴互学交流。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教师在展示和补充评价后做生成性预设点拨,总结评价突出点和不足点。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本学程内容比较多也,利用好课本和补充的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比例尺大小的比较、量算距离。小结归纳: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它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三种形式,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 二次备课
第三学程: 检测练习,当堂达标 【精选典型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地理活动小组为学校绘制一幅平面图,宜选用下列哪种比例尺 ( )A.1∶150000 B.两千分之一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D.1/11000002.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所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 A.济南市地图 B.山东省地图 C.中国地图 D.世界地图3.将数字式比例尺1:20000改写成文字式比例尺是( )A.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5千米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2千米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千米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0千4.在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为2厘米,如果该图的比例尺为1﹕3000000,则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 )A.30千米 B.60千米 C.300千米 D.600千米5.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应采用的定向规则是 ( )A.“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B.“上南下北,左西右东”C.“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D.“上北下南,左西右东”6.下列关于地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比例尺越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大 B.比例尺越大的地图,表示的内容越详细C.比例尺越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小 D.比例尺越小的地图,表示的内容越详细7..读某村平面图2-3回答:(1)图中确定方向的依据是________。(2)秀峰山分别位于李庄和王庄的哪个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向______流。(4)汽车顺着公路从A到C,途中行进的方向依次是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我们怎样学地理一.学会使用地图二.地图三要素
教学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