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国的人口教案 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中国的人口教案 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0-12 08:5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学本教学”设计
课题 中国的人口  课型  新授 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日期  
审核人  
主讲人  
课程标准: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有一下两点: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3.通过阅读人口统计图表和人口分布图,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提高分析图表和动手绘图的能力;4.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1.中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趋势。2.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人口政策。教学难点:1.学会读“中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2.中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中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导入 课前3分钟准备时:播放视频(或PPT图片)春运场景、新春庙会场景、北上广深道路上拥挤的车辆等。【学生畅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学生所举典型例子:暑假出去旅游,到了火车站发现那里人头攒动,好不容易才挤上火车,车上人满为患,碰上暑运高峰,只有感叹“行路难” 了;去看病,碰上人流、车流拥堵不堪……)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或PPT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多,轻松进入课堂。学生畅谈人多给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的事例,引发深度的思考并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们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多媒体展示】 学习目标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3.通过阅读人口统计图表和人口分布图,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提高分析图表和动手绘图的能力;设计意图: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 二次备课 
二、教学过程(一)新知探究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一 中国的人口数量 主问题1: 读图分析比较,中国的人口数量特点是怎样的?读“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数量”图,完成:(1)中国人口最多、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是哪一个?你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大约有多少?(2)小组合作讨论,将下表内容填写完整。项目人口数量世界国家数量(个)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数量(个)简称8000万以上165000万以上24通过以上表格,你有什么感悟?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1)读课本和地图资料,明确要求,独立思考,将自主学习结果和想法记录在导学单上。从“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数量”图,找出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填在导学单上。(2)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惑标记,准备请教同组伙伴。第二步:互学提高(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按4、3、2、1号顺序展示,并说出人口数量,分析中国在世界上的人口特点。每人要查找不足、展示长处、互学互评,纠错。2号将互学评价得分统计。 (2)汇总意见。组长汇总,总结方法和学习效果,提醒组内各成员不足和长处。 (3)展学准备。组长根据互学效果做好组员的展学分工,提出展学要求,做好展讲准备。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姿态恰当。 (2)各小组认真倾听,中途不得插话,待展示组展示完毕其他组成员可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时:要先说明前小组展示时出现的错误,做评价;再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纠正。每组展示,评价组不超过2个。(3)评价计分:组长记本组成员积分,课代表记展示组和补充者积分。教师在展示和补充评价后做生成性预设点拨,总结评价突出点和不足点。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设计让学生在中国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数量上查找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区以及人口在8000万以上和5000万以上的省区的活动,让学生去读图、析图、用图,通自学读图、分析,使学生对我国人口众多有直观的感知,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学习重点比较容易突破。这样设计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地理图表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为后边展学酝酿积极性参与条件,形成快乐体验。小结归纳:(1)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广东省;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澳门特别行政区;(2)我国人口超过5 000万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共有10个,即广东省(10 430万)、山东省(9 579万)、河南省(9 402万)、四川省(8 042万)、江苏省(7 866万)、河北省(7 185万),湖南省(6 568万)、安徽省(5 950万)、湖北省(5 724万)、浙江省(5 443万)。8 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4个。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总和的3倍多。世界上,平均每5个人就有1个中国人,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承转:根据2020年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4.1亿,比1949年总人口5.4亿,增长了8.7亿。可见我国人口的增长还是比较快的。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二 人口增长特点主问题2. 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分析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利用下表中提供的中国人口数据(亿),绘制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年份人口(亿人)19495.419505.519556.119606.619657.319708.519759.219809.9198510.6199011.4199512.1200012.7200513.1201013.4分析所绘制曲线,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变化特点,思考其中原因。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1)读课本和地图资料,明确要求,独立思考,将自主学习结果和想法记录在导学单上。明确绘图要求,在导学单上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根据人口增长曲线图分析人口增长特点。(2)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惑标记,准备请教同组伙伴。第二步:互学提高(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按4、3、2、1号顺序将自己学习成果组内展示互学。每人要查找不足、展示长处、互学互评,纠错。2号将互学评价得分统计。 (2)汇总意见。组长汇总,总结方法和学习效果,提醒组内各成员不足和长处。 (3)展学准备。组长根据互学效果做好组员的展学分工,提出展学要求,做好展讲准备。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姿态恰当。 (2)各小组认真倾听,中途不得插话,待展示组展示完毕其他组成员可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时:要先说明前小组展示时出现的错误,做评价;再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纠正。每组展示,评价组不超过2个。(3)评价计分:组长记本组成员积分,课代表记展示组和补充者积分。教师在展示和补充评价后做生成性预设点拨,总结评价突出点和不足点。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学生通过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绘图能力,而且据图得出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说明:“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是一幅线状统计图,表示我国人口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府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的速度比之前大大减缓了,但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根据这个趋势,至2020年我国人口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16亿这个警戒数字。教师讲清这一点,为人口国策的教学埋下伏笔。组织学生讨论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导致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和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不合理的人口政策,导致人口出生率上升较快。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即使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的年代,由于已形成的庞大的人口基数,全年净增人口仍高达1 000多万,比欧洲荷兰、葡萄牙、匈牙利等国一个国家的人口总数还多。通过主问题引出,学生很轻松的突破了本学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思考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根据学生展学发言,教师抓住关键,进行提炼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不断深化。小结归纳: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迅速增长。中国人口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依据联合国发表的世界人口报告,2011年10月,世界人口达70亿,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量的19.7%。近200年来,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根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可能超过90亿,届时中国人口将不到世界的1/6。承转:我们从人口数量的角度了解了我国人口总数及人口变化情况,下面我们从人口空间分布的角度来了解我国人口分布情况。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三 读图了解人口分布的特点主问题3.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怎样的?1.思考人口密度的表示方法,读“中国人口分布”图,找出我国人口分布疏密的分界线,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2.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原因。3.分析“中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百分百”图,说出我国城乡人口变化趋势。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思考(学法指导设计)(1)根据材料和本节所学,独立思考,将自主学习结果和想法记录在导学单上。自学课本,完成P14活动1.2.3(支架问题),将学习结果记录在课本或导学单上。(2)准备和同组伙伴互学交流。第二步:互学交流(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按4、3、2、1号顺序将自己学习成果组内展示互学。每人要查找不足、展示长处、互学互评,纠错。2号将互学评价得分统计。 (2)汇总意见。组长汇总,总结方法和学习效果,提醒组内各成员不足和长处。 (3)展学准备。组长根据互学效果做好组员的展学分工,提出展学要求,做好展讲准备。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姿态恰当。 (2)各小组认真倾听,中途不得插话,待展示组展示完毕其他组成员可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时:要先说明前小组展示时出现的错误,做评价;再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纠正。每组展示,评价组不超过2个。(3)评价计分:组长记本组成员积分,课代表记展示组和补充者积分。教师在展示和补充评价后做生成性预设点拨,总结评价突出点和不足点。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学生在回顾人口密度的表示方式后,通过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先引导学生归纳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此处为完全归纳,因为“中国人口分布”图给出了我国人口密度的完整信息,意在发展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再引导学生讨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我国人口地理分布不均的状况,是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密切相关,经济发达或自然条件优越(如气候、地形、水文等)的地区人口密集,反之则人口稀疏。此设计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展学体验让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教师要注意调控。接着教师组织对本问题进行总结。便于学生获得较全面的知识。小结归纳:总体看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人口分布不均,在“黑河—腾冲”一线以西,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仅占6%,以东面积占全国的43%,人口却占94%。黑河—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于200人每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等省区及四川省东部,这些地区多为平原区,适宜人们生产和生活。而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于10人每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省区,这些地区多为高原和沙漠,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口密度东西部存在差异,农村与城镇也存在差异,而且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扩大,这种差异也在变化。转承:我们应该怎样解决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呢?下面就来学习我国的人口政策。第四学程: 学习任务四 中国的人口政策主问题4. 1.针对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我国采取了什么样的人口政策?我国人口政策的内容是什么?人口政策实施的效果如何?2.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实行计划政策,为什么每年仍然净增很多人口?3.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开放二孩政策;2021年5月31日,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我国相继开放二孩和三孩政策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不是说明我国计划生育的国策已经改变? 4.如何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思考(学法指导设计)(1)仔细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将自主学习结果和想法记录在导学单上。(2)准备和同组伙伴互学交流。第二步:互学交流(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按4、3、2、1号顺序将自己学习成果组内展示互学。每人要查找不足、展示长处、互学互评,纠错。2号将互学评价得分统计。 (2)汇总意见。组长汇总,总结方法和学习效果,提醒组内各成员不足和长处。 (3)展学准备。组长根据互学效果做好组员的展学分工,提出展学要求,做好展讲准备。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姿态恰当。 (2)各小组认真倾听,中途不得插话,待展示组展示完毕其他组成员可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时:要先说明前小组展示时出现的错误,做评价;再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纠正。每组展示,评价组不超过2个。(3)评价计分:组长记本组成员积分,课代表记展示组和补充者积分。教师在展示和补充评价后做生成性预设点拨,总结评价突出点和不足点。主问题4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就可以可得出前两个问题的结论。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利用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结合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及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小结归纳: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的急剧增长,给我国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大多数资源和工农业产品,人口平均数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村存在着多子多福、生男比生女好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可以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让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使环境质量得以改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逐渐显现,为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我国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和三孩政策。 二次备课
(二)达标检测部分第五学程:学习任务五 检测练习,当堂达标 【精选典型例题】一、单选题1.“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在赤道上,能环绕赤道40多圈。”这句话说明( )A.我国人口增长过快 B.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C.我国人口数量大 D.我国经济发达2. 下面四幅人口增长曲线图,与我国实际相符的是( )A. B. C. D.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较大改变 B.商业贸易活动日益频繁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D.社会劳动力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如图所示是我国某年四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和人口数量。读图完成下列题目。4.四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广东 B.新疆 C.河南 D.西藏 国际上将年龄在15—59岁的人口划定为劳动年龄人口。我国2016年1月起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将影响未来劳动人口数量。图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预测图,读图,完成第下列题目。5.政策实施后的10年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 )A.持续增加 B.保持不变 C.先降后增 D.持续下降6.我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才强国”,需要( )①宣传“全面二孩”政策 ②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③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④倡导全民终身学习理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综合题7. 材料一 人口普查可以引导养老、医疗、卫生、健康产业精细化发展。建设体育强国也离不开准确的人口数据支撑,无论是场地规划,还是政策制定都需要与人口发展协调匹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读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图甲)和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乙)。 (1)读图甲可知,第三次人口普查后,人口增幅下降,主要是受到 政策的影响,之后虽然人口增幅下降,但每年新增人口总数仍然很大,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 (填“大”或“小”) 。(2)读图乙可知,我国的人口空间分布规律是 。(3)图乙①② 两地中,人口密度较大的是 。请分析这里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列举两条)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2021年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材料三:我国七次人口普查及全国人口及年增长率 (4)我国人口达到10亿是在____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目前人口已超____亿;从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人口的年增长率呈现的趋势是______ 。 (5)请简要说说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的原因______。 (6)请分析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的意义____。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达标(学法指导设计)(1)读清题意,明确要求,独立思考将自主学习结果和想法记录在导学单上。(2)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惑标记,准备请教同组伙伴。第二步:互学提高(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按4、3、2、1号顺序将自己学习成果组内展示。每人要查找不足、展示长处、互学互评,纠错。2号将互学评价得分统计。 (2)汇总意见。组长汇总,总结方法和学习效果,提醒组内各成员不足和长处。 (3)展学准备。组长根据互学效果做好组员的展学分工,提出展学要求,做好展讲准备。第三步:展学交流(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姿态恰当。 (2)各小组认真倾听,中途不得插话,待展示组展示完毕其他组成员可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时:要先说明前小组展示时出现的错误,做评价;再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纠正。每组展示,评价组不超过2个。(3)评价计分:组长记本组成员积分,课代表记展示组和补充者积分。教师在展示和补充评价后做生成性预设点拨,总结评价突出点和不足点。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联系典型题型,突出考察重点难点和解题方法,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参考答案:1-6 CACADD12. (1)计划生育 大(2)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3)② 地形平坦、气候温和、农业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等(任答两条即可)(4) 1982 14 先升后降 (5)①虽然少儿人口比重偏低,但是生育政策调整也取得了积极成效;②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③未来一段时期将会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6)①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②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③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