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阅读培优练习
班级: 姓名: 建议时间40分钟
一、生命的一部分
刘心武
①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②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如厕,如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能看书。
③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最可惜的是带出来的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出差时也同在家里一样,躺到床上后必然要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上床后不读书的痛苦画面。但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屋中书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权且当作一本书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了那一摞台历。那是一份《中外历史知识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就此免去了空虚和寂寞,我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④在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是要读书。
⑤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榻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本书呢?
⑥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心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的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的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作为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无妨翻翻,发现某本书不怎么样,“疯得很”“瞎糊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构成状况与人生面临抉择态势的道理。有的社会上普遍认为是坏的书,出于好奇心,我们总想拿来读读,其实只要不让逆反心理把我们的思绪推向混乱与偏颇,在好奇心驱使下把那样的书拿来翻翻也无大碍,绝大多数读过一定数量好书的人会自然而然地排拒那些坏书的影响。
⑦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⑧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分)
(1)百无聊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择题。(5分)
(1)作者认为,读书人应该重点读的书是( )(2分)
A.时下热门的书。
B.经过几代读者考验的书。
C.能构成我们生命中重要部分的书。
D.宣扬真理,传播知识,陶冶心灵,赏心悦目的书。
(2)文中起到首尾照应作用的两句话是( )(多选)(3分)
A.我每天都离不开书。
B.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C.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D.不可一日无书。
4.作者认为读书有什么好处?请你用一句读书名言来说明读书的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无意井
很久以前,在石门山东山脚下住着一个靠采药为生的老汉,叫周声。几十年中他识得了上千种药。他采的药送给镇上的药铺,一年中只要够吃饱肚子就满足,余下的钱全替贫苦的人垫付药钱。
这天,周声在山涧采药,发现一条满身红黑斑有酒杯口那么粗的毒蛇和一只碗口大小浑身青白相间的青蛙对峙。青蛙的一条前腿已被咬伤,裂开的伤口露出粉嫩的肌肉。毒蛇不断地吐出黑色的信子,准备发起猛攻。青蛙吸足了气,把身体鼓得像只球,来显示自己的体壮,可毒蛇不买账,眼看青蛙就要成为毒蛇的美食,周声挥起手中药铲,三两下将毒蛇打死,掏出随身带的小刀将毒蛇开膛破肚,取出蛇胆装入小罐中。正准备走,一看青蛙还趴在石头上,抬头看着他。他弯腰捧起青蛙,用针把青蛙裂开的皮小心缝合起来,然后从药篓中找出草药,用嘴嚼成糊状,敷在青蛙的伤口处,又从衣角撕下一条布将伤口轻轻包上,这才把青蛙放下。
夏日,火辣辣的太阳烤得人皮肤发焦,周声又到山上采药。他带的水早就喝完了,正准备回家,突然发现山坡上躺着一个人,跑过去一看,是个过路的讨饭老汉。必须先弄点儿水使老汉苏醒过来。可这山坡上哪有水呢?只有到山下去找了。他把老汉抱到一片平地上,刚一转身,发现身旁不远处有一口水井。周声赶忙过去,取下随身带的葫芦装满了水,他喝了一口,清凉甘甜,十分解渴,便一口一口地喂老汉喝。不一会儿老汉醒了过来,他又掏出一块吃剩下的玉米饼子递给老汉,老汉三口两口吃完了,又喝了几口水,慢慢坐了起来,对救命恩人千谢万谢。周声接过水葫芦,回身准备再灌一葫芦,可刚才那口井却不见了,周声觉得很是奇怪。
从那以后,周声上山挖药,只要觉得口渴身边就会出现一口水井。村里打柴的和放牛的也常常无意中遇到此井。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称它为“无意井”。几十年过去了,直到周声成了周老汉。一天又遇到此井,他灌了一葫芦水,坐在那里两眼直盯着那口井,想看这井究竟是怎么回事。瞬间那口井变成了一只大青蛙,冲周老汉亲切地叫了两声后便跳走了。周老汉终于明白了,那口“无意井”原来就是他救过的那只大青蛙,它是在报答周老汉和那些打柴、放牛的穷人。
1.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4分)
(1)对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买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故事内容给下列自然段的主要信息排序,没有主要信息的请补充完整。(6分)
( )周声是个乐善好施的采药老汉。
( )这口奇怪的“无意井”此后总是在周声需要时出现。几十年后,周声才发现原来这口井就是那只他救过的青蛙所变。
( 2 )周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周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创造性复述时,在故事比较简略的地方可以展开追问与想象。读句子,联系全文想想青蛙会怎么说、怎么做,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3分)
瞬间那口井变成了一只大青蛙,冲周老汉亲切地叫了两声后便跳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能用上成语、谚语或格言来说一说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慧生救旱盗仙水
很多年以前,大理坝子突然大旱。庄稼干枯了,树也干死了,人们无法生活下去,只得四处流浪。
山脚下的阳乡村里,有个叫慧生的小伙,与年老的父亲一起生活,因为连年遭旱,日子变得难过起来。慧生决计上苍山找水,消除大理坝子的旱灾。可是,他走遍了十九峰,历尽千辛万苦,也没找到一滴水。他仍不死心,继续找啊找。
一天傍晚,慧生来到山尖,只见一个白胡子老人站在岩石上。慧生上前施礼,向老人请教。老人告诉他:“想找水救大旱,只有上天去偷王母娘娘的仙水瓶。”慧生看看天,问:“可是怎么才能上天呢?”
白胡子老人不答话,只见他脱下一件破衣,扔在地上,一晃眼就不见了。慧生正在疑惑,忽然一阵寒风袭来,他全身冷得发抖,忙拾起老人的破衣披在身上。说也奇怪,慧生穿上破衣,全身又热得受不住。他发现破衣口袋里还有一把破羽扇,便取出打开,猛扇起来。忽然,他像长上翅膀的鸟一样,径自向天上飞去。
不一会儿,慧生来到南天门。许多天兵天将在这里把守,慧生心里有些害怕,但又有什么法子呢?他只好壮壮胆子,硬着头皮过去。可也怪,天兵天将没有阻拦他,好像没有看见他。原来,那件破衣是件能隐身的宝衣。
慧生好生喜欢,直往王母娘娘的瑶池奔去。王母娘娘出巡去了,金光闪闪的大殿中,置有一张金桌,上面放着两个银瓶。慧生料想是仙水瓶了,就急忙上前拿起一个银瓶,打开盖子,往凡间倒去。小小的瓶子不知装着多少水,总是倒不完,一直倒了十四天,雨水汇成苍山十八溪流向坝子,成了洱海,并永世不竭。
王母娘娘知道了慧生盗仙水的事,命天兵天将把他囚禁起来,罚他永远坐牢。
大理坝子的百姓们靠着洱海水又过上了五谷丰登的好日子,阳乡村的乡亲为了纪念慧生的功绩,世世代代纪念他。
——有删改
1.白胡子老人给慧生的破衣的奇特之处不包括( )(2分)
A.能发热。 B.口袋里的羽扇能助人飞上天。
C.能长出翅膀。 D.能隐身。
2.下列故事中,主人公和慧生具有共同品质的是( )(多选)(3分)
A.《猎人海力布》 B.《精卫填海》
C.《普罗米修斯》 D.《羿射九日》
3.阅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创造性复述可以转换角色讲故事,所以我们以百姓的角度来复述故事,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主人公慧生的品质。 ( )
(2)故事表现了人们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 )
(3)短文中的王母娘娘和《牛郎织女》中的王母娘娘都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 ( )
(4)大理坝子的百姓纪念慧生的原因是慧生为他们开凿了洱海。 ( )
4.用简洁的话语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不超过8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一幅壮锦
从前,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老妈妈和她的三个儿子。老妈妈织得一手好壮锦,靠卖壮锦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有一天,老妈妈在集市上看到一幅美丽的画,那画上有田园、房屋、花园、池塘和成群的鸡鸭牛羊。老妈妈满心欢喜,就买下了这幅画。她决心把画上那美丽的村庄织成一幅壮锦。
老妈妈不分昼夜地织锦,松油灯把眼睛都熏坏了。眼泪淌到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小河和池塘。鲜血滴在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太阳。一连织了三年,美丽的壮锦终于织成了。老妈妈真高兴啊!
忽然,一阵大风把壮锦卷上了天空,向东方飞去,一转眼就不见了。
老妈妈着急地对大儿子说:“快去东方寻找壮锦,那是我的命根啊!”
大儿子出发了。走了一个月,来到一个大山口,那里有一座石头房,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旁边有一匹石马。
老奶奶说:“是东方太阳山的仙女把你妈妈的壮锦借去做样子了。你要去找,先要打落两颗牙齿,放在石马嘴里,等石马吃到第十颗杨梅果时,你就跨到它的背上,然后经过烈焰熊熊的火山和漂浮着冰块的大海,才能到达太阳山。如果不能坚持,就会丧命。我劝你还是不要去了,给你一盒金子,回家去吧。”
大儿子害怕了,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倒在床上,不见大儿子回来,又让二儿子去寻找。二儿子也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他拿了老奶奶的金子,也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哭瞎了。三儿子决心去把壮锦找回来。
三儿子来到大山口,见到了老奶奶。他照老奶奶的话打落了两颗牙齿,然后跨上马。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过了烈焰熊熊的火山,渡过了漂浮着冰块的大海。终于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三儿子看见仙女们正在织锦,妈妈的那幅壮锦就摆在中央。三儿子说明了来意,仙女们答应织完后马上还给他。
三儿子收好壮锦,马上往回赶。他没有想到,一位红衣仙女因为喜欢壮锦中的美景,把自己的像也织到了壮锦上。
三儿子回到家里,妈妈已经奄奄一息了。他赶紧拿出壮锦,那耀眼的光彩把妈妈的眼睛都照亮了。
一阵香风吹来,老妈妈住的茅草屋不见了,只见眼前是漂亮的房子、美丽的花园,和壮锦上织的一模一样。花园里有个红衣姑娘正在看花,原来她就是那个红衣仙女。
三儿子和美丽的仙女结了婚,从此和妈妈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大儿子和二儿子用完了老奶奶给的金子,变成了两个叫花子。他们没脸去见妈妈和弟弟,只得到处去乞讨。
1.按要求写词语。(3分)
(1)含“锦”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骨瘦如柴”结构相同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段选一选。(4分)
(1)为妈妈找回壮锦的是( )
A.大儿子 B.二儿子 C.三儿子
(2)找回的壮锦比原来的壮锦多了( )
A.金子 B.红衣姑娘 C.光彩
3.比较文中画“____”的句子和下面的句子,说说哪句更好,为什么?(2分)
他翻过了烈焰熊熊的火山,渡过了漂浮着冰块的大海,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中的三个儿子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讲故事是为了让故事更生动,有时要“添油加醋”。请你将文中画“ ”的情节“添油加醋”。(提示:儿子是怎么说的?仙女们是怎么说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__________________
天色灰暗,几名游客驱车行驶在山中一条铺满松针的小道上,茂密的常青树罩在他们的上空。越往前去,山中的景色愈加荒凉。突然,在转过一个弯后,他们一下子震惊得喘不过气来。
就在眼前,就在山顶,就在沟壑和树林灌木间,有好大一片水仙花。各色各样的水仙花怒放着,从象牙般的淡黄到柠檬般的嫩黄,漫山遍野地燃烧着,像A______
是不是太阳不小心跌倒了,如小溪般将金子漏在山坡上?在这令人迷醉的黄色的正中,是一片紫色的风信子,如瀑布般倾泻在黄色正中。一条小径穿越花海,小径两旁是成排的珊瑚色的郁金香。仿佛这一切还不够美丽似的,倏忽有一两只蓝鸟掠过花丛,或在花丛间嬉戏。它们的红色胸脯和宝蓝色的翅膀就像B______
是谁创造了这么美丽的景色?是谁创造了这样一座完美的花园?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带,这座花园是怎样建成的?无数的问号在游客的脑海里跳跃,他们下车走入园中。
花园的中心有一栋小木屋,上面有一行字:我知道您想知道什么,这儿是给您的回答。第一个回答是:一位妇人的两只手、两只脚和一点想法;第二个回答是:一点点时间;第三个回答是:开始于1958年。
面对简洁的文字,游客们默默无语。一位平凡的妇人,凭借几十年间一点点地、不停地努力,①竟然创造出一个美丽的奇迹,这个世界也因为她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丽。
在我们年轻的心中,成功是一个了不起的字眼儿,就如同远方那一座雄伟的山峰,可望而难以企及。然而,当我们面对这座燃烧的花园时,我们就会明了,成功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每天只做一点点,但又坚持着每天都做一点点。就像那位平凡的妇人最终创造出一座美丽的花园一样,如果我们能够选准目标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总有一天,②奇迹也会在我们的手中诞生。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2.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AB两处。(填序号)(2分)
①闪动的宝石。
②一块美丽的地毯,一块燃烧着的地毯。
3.文中两处画线句子中都有“奇迹”这个词语,请选择它们所代表的意思。(2分)
句子①:______ 句子②:______
A.在荒凉的山林创造出那片美丽的花园。
B.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实现目标,获得成功。
4.选择题。(4分)
(1)“成功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每天只做一点点,但又坚持着每天都做一点点。”对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成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B.只要做一点点就可以成功。
C.只有坚持才能够成功。
D.每天少做一点就可以成功。
(2)下面的词语都是文中的,能概括本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的词语是( )
A.默默无语 B.持之以恒 C.选准目标 D.令人神往
5.读了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1)短文中指作者没有书看,感到非常无聊。
(2)短文中指作者看《中外历史知识台历》看得兴味浓厚。
2.“我”有一回出差,把带有“我”一本心爱的书的手提包丢了,但在晚上无聊时,“我”看起了《中外历史知识台历》。写这件事的目的是说明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3.(1)B (2)BC
4.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1.(1)短文中指毒蛇和青蛙相互对抗、抗衡。 (2)短文中指毒蛇看到青蛙鼓得像只球,依然不害怕,我行我素要吃掉青蛙。
2.1 4 在山涧采药时救了一只和毒蛇搏斗的青蛙 在山涧采药时救了一个晕倒的讨饭老汉,想要找水时发现一口奇怪的水井
3.示例:瞬间那口井变成了一只大青蛙,冲周老汉亲切地喊:“恩人啊,当初蒙你施恩相救我才活到今天。看你经常扶贫济困,我就化作一口水井,希望能报答你,也能帮帮打柴、放牛的乡亲们。”
4.示例: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三、1.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故事内容的能力。结合第4、5自然段“慧生穿上破衣,全身又热得受不住。他发现破衣口袋里还有一把破羽扇,便取出打开,猛扇起来。忽然,他像长上翅膀的鸟一样,径自向天上飞去”“原来,那件破衣是件能隐身的宝衣”,可知ABD都属于破衣的奇特之处,故不包括C选项。
2.ACD 3.(1)√ (2)√ (3)√ (4)×
4.示例:慧生为救大理旱灾,历尽辛苦找水时,遇到了白胡子老人,得到“宝衣”,飞上瑶池盗取仙水,消除了旱灾,自己却被王母娘娘永远囚禁。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故事内容的能力。通过读文可知故事写的是大理坝子突然遭旱灾,慧生得到白胡子老人的指点,穿上宝衣飞往瑶池,成功地盗仙水救百姓,最后被王母娘娘罚永远坐牢的故事。
四、1.(1)前程似锦 锦上添花 如花似锦
(2)观者如云 江山如画 惜字如金
2.(1)C (2)B
3.原句更好,原句更能体现三儿子为了找回壮锦,不怕危险、坚强勇敢的品质,更能表现出三儿子找壮锦所历经的艰辛。
4.大儿子和二儿子沦为叫花子,三儿子与红衣仙女成了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主要是大儿子和二儿子害怕危险,贪图享乐,而三儿子勇敢坚强。
5.示例:三儿子说:“我母亲因为失去壮锦伤心过度,现在卧病在床,仙女可否让我把壮锦带回去?”仙女们说:“我们的锦马上就织完了,一会儿就把你母亲的壮锦还给你。”
五、1.每天做一点点
2.A:② B:①
3.A B
4.(1)C (2)B
5.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能够选准目标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能创造出奇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