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7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11 20:1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一、单选题
1.我国是一个气象气候灾害多发的国家,每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生命财产损失,“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的灾害性天气是( )
A. 寒潮 B. 梅雨 C. 台风 D. 沙尘暴
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那么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根本成因是( )
A. 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B. 深居内陆,地形阻隔
C. 植被稀少,河流短小 D. 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
3.下面对于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台风﹣﹣西北内陆 B. 干旱﹣﹣华北地区 C. 洪涝﹣﹣青藏高原 D. 滑坡﹣﹣长江中下游平原
4.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的原因是( )
A. 夏季风不稳定 B. 地势高低悬殊 C. 海陆位置不同 D. 国土面积广大
5.如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的气象灾害分别是( )
A.
春旱、寒潮、沙尘暴
B. 寒潮、台风、沙尘暴
C. 干热风、暴雪、沙尘暴 D. 干热风、寒潮、冻害
6.如图所示为某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反映出该地的主要气候特征为 ( )
A. 全年高温多雨 B. 冬季温和多雨 C. 夏季高温多雨 D. 全年高温少雨
7.如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读图完成问题.
气候正常年份,图中甲地1月份的平均气温可能是( )

A. ﹣3℃ B. 3℃ C. 6℃ D. 9℃
8.如图反映了我国东部地区春季和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重,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图中的A地极有可能发生的灾害是(  )
A. 春旱和夏涝 B. 台风 C. 泥石流 D. 滑坡
9.福建省三明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是(  )
A. 地震 B. 海啸 C. 洪涝 D. 沙尘暴
10.下列城市中受台风影响最大的是:()
A. 武汉 B. 香港 C. 乌鲁木齐 D. 昆明
11.下列各项不是我国气候资源优势的是( )
A. 雨热同期 B. 夏季普遍高温 C. 气候复杂多样 D. 非季风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12.下列地区中,易受台风影响的是( )

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C. 西北地区 D. 东部沿海地区
二、填空题
13.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是 、 和 。
14.成渝地区是我国自然灾害易发区,多地震、滑坡、崩塌和________等地质灾害.
三、解答题
15.你的家乡有沙尘暴吗?请你对如何治理沙尘暴提出几点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台风过境时,大量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但台风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
【解答】 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的灾害性天气是台风。寒潮一般发生在冬半年,梅雨一般发生在夏初,沙尘暴一般发生在春季。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 B
【解析】【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有自然原因:植被稀少;平地多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气候异常。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棌;过度农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
【解答】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深居内陆,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
故答案为:B。
3.【答案】 B
【解析】【分析】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解答】解:A、台风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故A不符合题意;
B、旱灾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春旱出现在北方广大地区和华南沿海、西南地区,以华北地区尤为严重.故B符合题意;
C、洪涝是我国频繁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故C不符合题意;
D、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 A
【解析】【分析】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
【解答】解: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夏季风强弱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故选:A.
5.【答案】 A
【解析】【分析】中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北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下,且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就可视为寒潮发生。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 。
夏初,江淮流域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梅雨天气的主要特征是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阴云笼罩,出现绵绵阴雨或阵性降雨。
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主要影响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沙尘暴是指大风扬起地面的沙尘,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距离降低到1千米以下的现象。沙尘暴发生时,天空呈土黄色,有时甚至呈红褐色。由于中国北方和西北植被比较稀少,沙质土壤较多,大风天气频繁,在气候比较干旱的春季,很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解答】根据导致甲气象灾害的四个成因体现春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故为春旱。乙受冬季风影响,且是沙尘暴的成因之一,故为寒潮。丙的成因之一为接近沙源地,因而为沙尘暴。
故答案为:A
6.【答案】 C
【解析】【分析】
如上图:在6、7、8三个月温度高,基本都超过25℃,而且降水也多基本都超过150毫米。那么就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再看12、1、2、3、4月主要是冬季和初春,温度低,降水很少。
【解答】
此题首先要分析图中的信息。从中可获取两条信息。1.降水量情况,明显是6、7、8月份比较多,12、1、2、3月份少;2.温度情况,明显是6、7、8月份温度比较高,12、1、2、3月份温度低。非常明显的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故答案为C。
7.【答案】 A
【解析】【解答】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甲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正常年份1月份平均气温小于0°C.故A符合题意.
【分析】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8.【答案】 A
【解析】【解答】对比两幅图中的A地,这里是华北平原,左图体现了春旱严重,右图体现了夏季风的不稳定,降水较多,多洪涝灾害。而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泥石流和滑坡多发生于生态环境较弱的山地、丘陵地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掌握其分布规律不难做出解答。

9.【答案】 C
【解析】【解答】福建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又因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距离太平洋较近,台风会经常光顾带来暴雨;三明市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而山区最主要的灾害就是洪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福建省的气象灾害。掌握东南沿海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不难做出解答。
10.【答案】 B
【解析】【解答】台风是生成于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是来自于低纬度的太平洋,所以我国受台风影响的成都从沿海向内陆递减。故四个城市中香港是东南沿海城市,受台风影响最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只要理解台风的源地,此题不难解答。
11.【答案】 D
【解析】【解答】我国气候资源的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水稻、棉花等喜温作物;气候复杂多样使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使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而世界上同纬度地带大多是沙漠或荒漠,主要是受惠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气候资源的优势。
12.【答案】 D
【解析】【解答】台风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的洋面上,因此在沿海地区较容易受到台风的影响,故选D。
【分析】此题属于关联题,掌握熟记天气符号的同时要学会应用。
二、填空题
13.【答案】 寒潮;台风;洪水
【解析】【分析】根据我国灾害性天气的特征解答。
【解答】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洪水。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北方地区受影响较大;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比如2021年的烟花台风对浙江多地造成了大面积的积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水灾频繁的国家,洪水威胁地区的安全,造成灾害的水流。
故答案为:寒潮;台风;洪水
14.【答案】 泥石流
【解析】【分析】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解答】解:成渝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同时当地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所以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故答案为:泥石流.
三、解答题
15.【答案】 有沙尘暴;建议:(1)植树造林,建立生态屏障(2)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生态保护带(3)控制草原上居民发展畜牧业,做到合理发展。
【解析】【分析】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它的形成需要具备几个条件,一有一定的沙源,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二,多大风,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动力。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形成了沙尘天气,多发生在西部干旱地区。从时间上看,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由于冬春季干旱区降水甚少, 地表异常干燥松散, 抗风蚀能力很弱, 在有大风刮过时, 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 形成沙尘暴天气。
【解答】植树造林、建立生态屏障。在每个城市的周围植树造林,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建立生态屏障,有效地防止沙尘暴的入侵!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生态保护带。沙漠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有自己的独特的适应在沙漠环境的生存能力,是防御沙尘暴的有效屏障,所以我们人类不能随意改变它们的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必须尽快得到恢复。控制草原上居民发展畜牧业。目前有许多草原居民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急剧退化和减少,所以应该控制草原上居民发展畜牧业,让草原得以修养生息,减少土地沙漠化。
故答案为:有沙尘暴;建议:(1)植树造林,建立生态屏障(2)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生态保护带(3)控制草原上居民发展畜牧业,做到合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