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
一、单选题
1.在练习掷实心球时,小嘉发现每次虽然用最大的力量掷实心球,可是实心球抛出距离并不一样,小嘉猜想可能是实心球脱离手时的方向不相同导致的,请对以上现象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和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 )
A. 做抛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
B. 投实心球时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初速度是否有关
C. 做抛物运动时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跟力的大小是否有关
D. 投实心球时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2.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说法正确的是( )
A. 科学探究要研究的问题必须是研究者自己发现并提出的
B. 科学探究的实验结果就是所要探究问题的结论
C. 探究结果需要反复实验论证
D. 实验设计合理会得到预期结果
3.某同学发现前几天不小心浇了食盐水的月季花死了。月季花的死是不是与食盐水有关呢?于是该同学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实验研究 , 发现土壤中食盐水浓度确实过高。查阅资料得知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会失水枯死。文中划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
4.取相同材质和规格的红、蓝银灰、黑四色塑料薄膜,在每天的9:00~16:00分别罩在相同数量、长势基本相同的番茄幼苗上方,一段时间后,测量这些番茄幼苗的高度和叶子大小。这项活动要探究的问题是( )
A. 番茄幼苗在每天不同时间的生长情况 B. 水汽的多少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C. 塑料薄膜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D. 塑料薄膜的颜色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5.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作出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⑥⑤③②① C. ④③②⑥⑤① D. ③④⑥①②⑤
6.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得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 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 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 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 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7.某同学在使用量筒时发现,有的液体液面向下凹,有的液体液面向上凸,如图所示,请你根据这个现象,提出一个既有探究价值又易于探究的问题 ( )
A. 量筒中的液面为什么有的下凹有的上凸?
B. 容器中液面的下凹或上凸与哪些因素有关?
C. 量筒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液体的种类和量筒的材料有何关系?
D. 容器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液体的种类和容器的材料有何关系?
8.进行科学探究的程序一般是( )
A. 猜想—结论 B. 实验—结论 C. 猜想—实验—结论 D. 结论—实验—猜想
9.以下是为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黄栌叶色而进行的实验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甲组用弱光照射,乙组用强光照射 B. 甲组光照时间长,乙组光照时间短
C. 甲组置于低温环境中,乙组置于高温环境中 D. 甲组土壤保持湿润,乙组土壤保持干燥
10.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探究自然的奥秘一般是始于( )
A. 作出假设 B. 观察 C. 发现并提出问题 D. 实验
11.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节假日探究“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下面的问题中不适合他们探究的是( )
A. 反应速度与年龄有关吗? B. 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吗?
C. 反应速度与训练次数有关吗? D. 反应速度与身体状况有关吗?
12.在生物探究实验设计中,要设置对照,下列几组对照中合理的是( )
A. 光照与潮湿 B. 室内与室外 C. 23°与8° D. 干燥与阴暗
二、填空题
13.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合作交流、评估”等。某课外学习小组的张勤同学交流了下面的疑问:如图所示,如果将两个一次性纸杯的杯口向上轻轻叠套起来,用手握住外面的纸杯,在靠近杯口的上方平行于杯口平面用力吹气,里面的纸杯将会出现什么情况?丁强同学回答:“可能向上跳出,可能压得更紧,也可能静止不动”,丁强同学的回答属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要素,其他同学将张勤的疑问进行实际操作,发现“里面纸杯向上跳出,这又属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________要素(以上两空均选填题中给定的要素编号)。
14.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作出假设:________
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__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5.口罩已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生活中各类口罩样式多样,材质结构也不同,主要功能也不同。不同种类的口罩防尘能力是否一样呢 小明选择医用口罩、棉布口罩、 PM2.5 口罩各一个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
口罩种类 痱子粉喷出情况
医用口罩 喷出很多
棉布口罩 喷出很少
PM2.5口罩 几乎没有喷出
步骤一∶ 将电吹风、剪去瓶口和瓶底的塑料瓶、医用口罩和黑布依次进行组装。
步骤二∶ 将一药匙白色的痱子粉倒入塑料瓶内,打开吹风机冷风档吹 5 秒,取下黑布,观察痱子粉喷出情况。
步骤三∶ 换用棉布口罩、PM2.5 口罩进行重复实验,记录3次实验后痱子粉喷出情况如表所示。
(1)实验中口罩防尘效果的好差可以通过________来判断。
(2)分析表中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 。
(3)实验方案还存在缺陷,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你的建议是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环节应注意的事项。
【解答】由题意,每次虽然用最大的力量掷实心球,可是实心球抛出距离并不一样,本题研究实心球抛出距离与实心球脱离手时的方向的关系,故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和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做抛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 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
【解答】A、科学探究要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别人发现的问题及各种自然现象;故A错误;
B、科学探究的实验结果不一定符合探究问题的结论;故B错误;
C、探究的结果需要大量的实验来验证;故C正确;
D、实验设计再合理得出的结论与预期结果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 C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于是小王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研究”,应属于科学探究的收集证据。
故答案为:C
4.【答案】 D
【解析】【分析】探究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在实验活动中薄膜的颜色是唯一变量。而其他各条件都相同。而其测量数据为番茄幼苗高度和叶子大小,因此本活动探究的问题是塑料薄膜的颜色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故选:D
5.【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分析即可。
【解答】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与猜想→设计研究方案(制定计划)→实施方案(进行实验,获取事实与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检验与评价)→报告与交流(合作与交流),故合理的顺序为④③②⑥⑤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 B
【解析】【分析】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 :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如果收集的证据不支持假设,则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并重新验证。
【解答】如果在实验中出现了实验结果与假设相反的情况,此时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不管实验结,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的做法都是违背可科学的本质,只有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并重新验证的做法才是正确的,故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7.【答案】 D
【解析】【分析】 该题主要涉及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中的“提出问题”这一环节。科学探究所提出的问题应当既具有探究的价值又能被学生进行探究。
【解答】A、该问题涉及的范围太广,不易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故A错误;
B、该问题涉及的影响因素太多,其中有一些没有研究意义,故B错误;
C、该问题只针对于量筒这一种测量工具,其探究价值比较小,故C错误;
D、该问题一方面对于学生有探究价值,另一方面需探究的影响因素明确,易于学生进行探究,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 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 :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
【解答】
A、猜想—结论,猜想要用实验来检验,猜想不可能直接得到结论,A错误;
B、实验—结论,实验的设计要根据猜想的可能因素,B错误;
C、猜想—实验—结论,这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C正确;
D、结论—实验—猜想,顺序反了,应该是猜想—实验—结论,D错误。
故选C
9.【答案】 C
【解析】【分析】此题是一道探究实验题,具体考查的是探究实验的科学设计方法.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惟一的变量才行,而该生物小组探究地是温度是否影响黄栌叶色,所以变量应该是温度.因此在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温度是惟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
【解答】解: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本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是“温度是否影响黄栌叶色”,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温度,就要设置以温度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四个选项中A选项的变量是光照强弱,B选项的变量是光照时间长短,D选项的变量是水分,只C选项的变量是温度,符合要求.
故选:C
10.【答案】 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故选:C
11.【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以“测定反应速度”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考查学生确定实验变量的能力.解此题从,确定实验变量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四个选项的变量分别是年龄、性别、训练次数、身体状况.这四个变量中身体状况他们无法确定.因此,不适合他们探究.
故选:D.
12.【答案】 C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A、光照与潮湿是影响实验的两个不同的因素,A错误;
B、室内与室外是影响实验的两个不同的因素,B错误,
C、23°与8°是高温与低温,是以温度唯一的变量,可以形成对照,C正确;
D、燥与阴暗是影响实验的两个不同的因素,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3.【答案】 ②④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丁强同学回答:“可能向上跳出,可能压得更紧,也可能静止不动”,属于丁强同学的猜想;其他同学将张勤的疑问进行实际操作,发现“里面纸杯向上跳出,属于进行实验,获取事实证据;
故答案为:②④。
14.【答案】 鼠妇会先选择黑暗的环境;光;不能;一只鼠妇没有代表性;求平均值;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探究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环境中,提出的问题是鼠妇会选择黑暗的环境吗?
作出的假设应是鼠妇会先选择黑暗的环境,并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为减少误差应选择多个鼠妇.据此解答.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对照实验指的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惟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探究实验的要求来解答.
【解答】解:(1)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故对此进行了探究,可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吗?(2)通过提出的问题可以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假设也可以从反面假设,如鼠妇不喜欢有光的环境,都可以,关键是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3)由于该实验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的影响,所以实验的变量应该是光,实验装置:由于纸盒的一半盖的透明的玻璃板,一半盖的是不透光的纸板,这样纸盒就形成了阴暗与明亮两种环境;(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不能用1只鼠妇,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因此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要计算不同环境下五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5)通过求实验数据平均值可知:明亮环境中平均一只鼠妇,阴暗环境中平均九只,故可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故答案为:(2)鼠妇会先选择黑暗的环境;(3)光;(4)不能,一只鼠妇没有代表性.(5)光;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三、实验探究题
15.【答案】 (1)相同时间里痒子粉喷出的多少。
(2)PM2.5口罩防尘能力最强,医用口罩的防尘能力最差。
(3)增加每种口罩的数量。(答“每种口罩多做几次实验”也给分)
【解析】【分析】本实验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在粉尘的吹拂下比较它们的防尘能力。
【解答】(1)实验中口罩防尘效果的好差可以通过相同时间里痒子粉喷出的多少来判断。
(2)痱子粉几乎没有喷出,医用口罩痱子粉喷出很多,棉布口罩痱子粉喷出很少,对比三者情况得出结论:PM2.5口罩防尘能力最强,医用口罩的防尘能力最差。
(3)实验中每种口罩的数量很少,应每种口罩多做几次实验。
故答案为:(1)相同时间里痒子粉喷出的多少(2)PM2.5口罩防尘能力最强,医用口罩的防尘能力最差(3)增加每种口罩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