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梳理小说情节。
分析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联系生活谈体会,感悟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 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2. 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3. 初步学会欣赏小小说。
教学方法:
1.诵读法、点拨法、联想法
2. 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世界是五彩缤纷、美丽丰富的。房间因为有了窗口才透进阳光,心灵因为有了窗口才看到希望。生活中有许多有形、无形的窗口。透过一扇窗,我们能看到些什么?面对一堵墙,我们又能想到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名作《窗》。
二、检查预习:
(一)注意加点字的注音及写法。
俯瞰( )一泓( ) 卡住( )
咳嗽( )充塞( ) 胳膊肘( )
争奇斗妍( )栩栩如生( )
(二)把握文章大意,初步感知小说内容。
故事中的人物是谁?
故事发生的环境如何?
故事的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点拨:(1)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靠窗病人和不靠窗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
(2)故事发生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
(3)一开始,两人的关系友好,他们经常聊天,靠窗病人经常为同伴描述窗外的美景。后来,不靠窗病人因为嫉妒,所以他在同伴生命垂危的时候见死不救,最后他只看到了“光秃秃的一堵墙”。
三、教师引导,整体感知课文故事情节。
点拨:开端:两人谈天,关系融洽
发展:羡慕美景,心生嫉妒
高潮:为得床位,见死不救
结局:近窗一看,只见秃墙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
(1)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本文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
(2)细细品读课文,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人物性格。
仿照示例,分析人物
示例:我认为远窗病人是一个嫉妒心强的人,从课文“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一句,“照例”一词可以看出,远窗病人被嫉妒心折磨得彻夜难眠。
学生拿出笔来,圈、点、勾、画,把你对人物的评价写出来。
学生小组合作,组内交流,教师点拨
窗(心灵之窗)
近窗病人 远窗病人
乐观 对 自私
善良 比 冷酷
高尚 丑恶
2.现在老师问一下同学,文中的“窗”仅仅是一个道具吗?
学生讨论,自由回答。
点拨:内容: “窗”喻指心灵之窗
结构: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窗”来展开
3.拓展思维:续写故事
假如病房里又住进来一位重病人,住在不靠窗的病床上,现在这个靠窗的病人会做些什么呢?
提示:
———他可能会把自己的经历讲给新来的病人听,并且告诉他那个自私的人就是他自己以此来赎罪、忏悔。
———他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会呆呆地看窗外光秃秃的墙。因为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害怕新来的病人会像他一样为了占这个床位而加害他。
———他一直自责、内疚,病情因此越来越重。在临死之前把这件事告诉了新来的病人,以此来告诫人们不可因一时糊涂而遗憾终生。
———他会像靠窗的病人一样也每天给新来的病又讲“窗外的美景”
4.学后反思:感悟生活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受到了哪些启发?拥有了什么收获?
点拨:
—— 在生活中做人不可自私自利,不可做损人利
己的事情。
—— 在生活中不应有嫉妒之心和贪婪之心。
—— 给自己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
迎接生活的挑战。
—— 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爱自己,更爱他人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综合性学案中《窗》的相关习题
六、教师寄语
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让我们懂得了只有具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多姿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看到充满生机、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一个道德卑劣的人是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让我们在生活中,用真、善、美的心灵,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美丽的风景,把它传递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附:板书设计
窗(心灵之窗)
近窗病人 远窗病人
乐观 对 自私
善良 比 冷酷
高尚 丑恶
八年级下册语文《窗》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梳理小说情节。
2. 分析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3. 联系生活谈体会,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二、课前预习:
给加点字注音。
俯瞰( )一泓( ) 卡住( )
咳嗽( )充塞( ) 胳膊肘( )
争奇斗妍( )栩栩如生( )
初步感知小说内容。
故事中的人物是谁?
(2)故事发生的环境如何?
(3) 故事的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三、课堂探究:
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示例:我认为远窗病人是一个嫉妒心强的人,从课文“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一句,“照例”一词可以看出,远窗病人被嫉妒心折磨得彻夜难眠。
2.拓展思维:续写故事。
假如又有一位重病人住进了这个病房,住在不靠窗的病床上,现在靠窗的这个病人会怎么做呢?请同学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四、学后反思: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受到了哪些启发?拥有了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