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 冀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11 06:4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概念并理解路程、时间 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 的问题。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学生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随时都可能遇到“快与慢”的问题,你会比较快慢吗?
(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让生思考:“谁走的快?”
(1)
东东到学校走了3分钟. 红红到学校走了2分钟
(2)
阳阳到学校走了160米 东东到学校走了210米
结论:无法比较
探索新知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今天咱们就来研究研究。
(出示教学情境图

思考:谁和谁可以不通过计算就能比出快慢呢?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结论: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用的少快;时间相同比路程,路程走的少快。
路程、时间、速度都不相同
师:通过比较知道松鼠和小兔都快,谁更快呢?如何比较?
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汇报:比较它们每分钟走的路程:
松鼠每分钟走:280 ÷ 4 = 70(米)
小兔每分钟走:240 ÷ 3 = 80(米)
70 < 80
答:小兔走的快。
认识速度。
引导学生理解70米、80米的含义。
让生举例说说如:小汽车每小时行120千米、、、、、、
师小结:像这些每分钟走70米、每分钟走80米、每小时行120千米、、、、、、都是描述物体运动时的快慢的,也就是它们的速度。如:小兔每小时走80米意思是说小兔的速度是每分钟80米。
感受生活中速度
师:速度不仅存在于我们的课堂,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下面咱们就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吧。
课件出示:①人步行的速度约是每小时4千米:
②飞机飞行的速度约是每分钟12千米;
③声音传播的速度约是每秒340米;
(4)声音传播的速度约是每秒30万千米。
师:感受过生活中的速度,你知道什么叫速度吗?(学生自由讨论)
结论:像这些每分钟、每秒、每小时、、、、、、等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拓展:帮助孩子理解“单位时间”的含义)
(4)认识速度单位
①引导孩子发现速度单位的组成,
②讲解速度单位的写法和读法,
③引导学生发现速度单位与以前学习过的单位的不同。
(4)改写“生活中的速度”,并读一读。
(5)学以致用一:在夏季的雨天,经常伴随着雷鸣闪电,你知道是先听到雷声呢还是先看见闪电?
三、寻找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1、重现例题中的:280 ÷ 4 = 70(米),240 ÷ 3 = 80(米)
问:这里的280、240是什么?4、3是什么?70、80又是什么?你会发现什么?
结论:路程 ÷ 时间 = 速度
出示下图
(1)观察表格,获取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3)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时间 × 速度 = 路程。
出示下图:
(1)观察表格,获取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3)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路程 ÷ 速度 = 时间
4、学以致用二:李叔叔驾车经过这一路段时,想花2小时开完180千米,思考一下:你们有没有什么想对他说的
理解“限速60千米”的意思,
小组讨论,汇报想法,
说说理由:你是怎么知道李叔叔超速了呢?
进行安全教育。
四、总结:
这节课咱们学习了什么?(揭题并板书课题)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路程 时间 速度
松鼠每分钟走:280 ÷ 4 = 70(米),记作:70 米/分,
松鼠每分钟走:240 ÷ 3 = 80(米) 读作:70 米每分。
路程 ÷ 时间 = 速度
时间 × 速度 = 路程
路程 ÷ 速度 =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