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1 11:46:5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了解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看待历史事件;3.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知识点01 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六道一、蔡绍南在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一个多月后失败。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1907年夏,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后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起义军奋战七昼夜,最终失败。
4.黄花岗起义:1911年,黄兴提前发动广州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知识点02 武昌起义
经过:(计划泄露;②起义爆发;③夺取军械所;④进攻总督衙门;⑤武汉三镇光复⑥湖北军政府成立;⑦各省响应。)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6.成果: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宜布独立,支持革命。
7.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8.评价辛亥革命: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怎样理解这句话?
(1)成功(性质和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失败(结果):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发动群众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尤其在当时的农村。)
【易错警示】
1、孙中山没有直接领导指挥武昌起义。
2、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但却没有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大门。
知识点一 革命志士的奋斗
1.“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七十二健儿”“湿黄花”,可以判断出是“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D符合题意;ABC项战役都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D。
2.(2020年四川内江)如图墓地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反帝反封建作出的巨大牺牲,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对这一斗争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镇守长江门户吴淞的老将陈化成参加的鸦片战争
B.它是率舰冲向“吉野号”的邓世昌参加的黄海海战
C.它是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参加的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它是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而举行的广州黄花岗起义
【答案】D
【解析】考查点:黄花岗起义。解题思路:根据图片中”七十二烈士之墓“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判断可知该墓地是黄花岗七十而烈士的墓地,黄花岗起义是为推翻清王朝而爆发的革命起义。根据”七十二烈士之墓“可知该墓地与黄花岗起义有关,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故选D;图片反映的是黄花岗起义,和鸦片战争、黄海海战以及天津保卫战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无关,排除ABC。故选D。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A.皖浙起义 B.镇南关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萍浏醴起义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同盟会在批判改良主义思想的同时,派遣会员纷纷回到国内,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1906年12月,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军坚持了一个多月,最终失败。ABC项起义都是萍浏醴起义之后,不属于第一次。在故选D。
知识点二 武昌起义 【重难点】
4.(2021年云南昆明中考真题)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这次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答案】D
【详解】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材料描述的正式武昌起义,故D符合题意;萍浏醴起义发生在1906年,安庆起义发生在1907年, 黄花岗起义发生在1911年4月,排除ABC。故选D。
5.(2020年海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称赞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作为“英雄的城市”,武汉曾爆发了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故D符合题意;萍浏醴起义是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会党和矿工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与武汉地区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安庆起义爆发于安徽安庆,故B不符合题意;黄花岗起义在广州举行,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当天下午,革命派组成湖北的军政府,并且大胆地代表全中国宣布成立共和国。他们还采用新的历法,改宣统三年为中华元年。”材料描述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护国战争 D.南昌起义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并且大胆地代表全中国宣布成立共和国。他们还采用新的历法,改宣统三年为中华元年。”结合所学知识,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各省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B正确;ACD与题干描述事迹不符,排除。故选B。
7.1912年9月,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辛亥之前国民意识模糊,老百姓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清子民,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C.结束了封建帝制 D.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答案】B
【详解】根据“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可知辛亥革命之前中国人有王朝的观念而无国家的概念,辛亥革命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有了中国人的概念,因此B正确。A违背史实,CD史实正确,但材料侧重在有了“中国人”的概念,因此CD与材料无关,综上故选B。
能力点一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易错点】
1.(2020年辽宁营口)“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下列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②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武汉”“推翻专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①④符合题意;②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和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排除。所以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择C。
2.《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当天下午,革命派组成湖北的军政府,并且大胆地代表全中国宣布成立共和国。他们还采用新的历法,改宣统三年为中华元年。”材料描述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护国战争 D.南昌起义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并且大胆地代表全中国宣布成立共和国。他们还采用新的历法,改宣统三年为中华元年。”结合所学知识,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各省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B正确;ACD与题干描述事迹不符,排除。故选B。
3.1912年9月,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辛亥之前国民意识模糊,老百姓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清子民,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C.结束了封建帝制 D.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答案】B
【详解】根据“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可知辛亥革命之前中国人有王朝的观念而无国家的概念,辛亥革命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有了中国人的概念,因此B正确。A违背史实,CD史实正确,但材料侧重在有了“中国人”的概念,因此CD与材料无关,综上故选B。
3.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第二天,湖北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助出谋划策,他亲自以谘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起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由此可知
A.立宪派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 B.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是合作的结果
C.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强大 D.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武昌起义后立宪派帮助革命党人出谋划策,推动了各省纷纷独立,可见辛亥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是多方力量合作的结果,B正确;革命派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而不是立宪派,A排除;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薄弱,既有革命性,也有软弱性、妥协性,C排除;辛亥革命的主力是湖北等地的新军革命士兵,并没有广泛发动民众,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排除。故选B。
4.(2020年山东聊城)“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辛亥革命
A.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推动了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材料“辛亥革命……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表现,就是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C符合题意。材料不是从文化教育角度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排除A。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B。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封建制度,排除D。故选C。
5.习近平同志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请根据探究活动设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活动一(浴血共和一构建知识体系)
(1)下面的思维导图中,①②分别是孙中山创建的哪两个革命进步团体 请解释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之间的联系。
(2)下表为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概况,请写出序号③④代表的起义名称,并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名称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意义
③ 1906年冬 江西、湖南交界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使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 1907年夏 安庆绍兴 徐錫麟·秋瑾 失败
广西起义 1907年 镇南关 孙中山·黄兴 失败
④ 1911年4月 广州 孙中山、黄兴、赵声等 失败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活动二[建立共和——提取有效信息]
(3)你从下面的情境中可以提取到哪些有效历史信息
武昌起义发生时,孙文本人正在美国向华侨募款。12月25日他抵达上海后,革命党人决定组织中央政府。29日,十七省代表选举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并设置临时参议院。1912年1月1日,孙文在南京宣誓就职。后来,革命党人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不把权力移交给袁世凯。但他们并不甘心失去权力,而是试图通过改变制度设计,做到名义上让出权力,实际上仍然把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他们匆忙制定出了一部《临时约法》。
活动三[维护共和一感受曲折历程]
(4)根据下面示意图中A和B所代表的史实,简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的历史进程。
【答案】(1)①兴中会;②中国同盟会。联系: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指导思想的作用,它指明了革命的方向,成为革命志士奋斗的目标;辛亥革命进一步宣传了三民主义思想。
(2)③萍浏醴起义;④黄花岗起义。
进步性: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近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等。
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武昌起义取得成功;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革命党人与袁世凯争夺中华民国的领导权。
(4)A:1913年,宋教仁遇刺身亡,国内舆论谴责袁世凯政府,袁世凯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二次革命爆发.但很快失败。(史实闸述准确)
B:1915年,袁世凯准备登基复辟帝制,遭到举国一致反对,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护国战争爆发,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1916年,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史实闸述准确)
【解析】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 发刊词》上把这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指明了革命的方向,成为革命志士奋斗的目标;辛亥革命进一步宣传了三民主义思想。
(2)根据③“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合当地的会党发动的,参加者达3万余人,范围波及湘赣两省,这次起义未能成功,但它扩大了同盟会的声望。根据④“1911年、广州、黄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的进步性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近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等。局限性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由材料“武昌起义发生时,孙文本人正在美国向华侨募款。12月25日他抵达上海后,革命党人决定组织中央政府。29日,十七省代表选举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并设置临时参议院。1912年1月1日,孙文在南京宣誓就职。后来,革命党人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不把权力移交给袁世凯。但他们并不甘心失去权力,而是试图通过改变制度设计,做到名义上让出权力,实际上仍然把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他们匆忙制定出了一部《临时约法》。”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有,武昌起义发生时孙中山没在国内;武昌起义获得成功;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制定了《临时约法》;革命党人与袁世凯争夺中华民国的领导权等信息。
(4)根据材料A“1913年,宋教仁遇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改组国民党、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袁世凯借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但很快失败。根据“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袁世凯准备登基复辟帝制,遭到举国一致反对,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护国战争爆发,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1916年,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能力点二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重难点】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价:“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外国东西的传统。”可见他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是由于
A.思想闭守 B.制度选择 C.领导失误 D.科技落后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外国东西的传统”可知辛亥革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思想闭守,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制度选择、领导失误、科技落后的内容,排除BCD。故选A。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这表明
A.维新派对美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B.知识分子完全抛弃中国政治传统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革命派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可知这分析的是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民主政治名存实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这说明学习西方的制度,照搬西方,与中国现实不符。由于辛亥革命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则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A排除;知识分子完全抛弃中国政治传统表述与史实不符,B排除;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材料没有体现,C排除。故选择D。
素养点一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唯物史观
1.史学界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失败论”,一种是“成功论”。持“成功论”学者的依据是
①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②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思想的传播,所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由此分析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素养点二 武昌起义——时空观念
2.“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1911年武昌首义的历史意义,即武昌起义使得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②就是武昌,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B。
课前预习记录: 月 日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课后作业精准三维设计
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
维度二、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挑战自我必提高)
维度三、学科素养,价值引领(拔尖提升素养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