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子的变化
一、单选题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下列物质的应用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 用煤、天然气作燃料 B. 用金属铜制导线
C. 用氧气供给病人呼吸 D. 用氮气做食品保护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液氮用作冷冻剂 B. 稀有气体用来制作电光源
C. 氧气用于气焊 D. 铜制作电线
上善若水,水育万物,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将两支相同的电极分别插入注射器筒内,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B. 两个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要保持一致
C. 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
D. 将注射器取出翻转,顶端靠近酒精灯火焰,慢慢推动活塞检验气体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是一种化学资源
B. 水是一种常用溶剂
C. 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起着吸附和消毒作用
D.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得到两种单质
2019中国水周主题:“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C. 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 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沉降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 液氮用于医疗手术
C. 活性炭吸附色素 D. 铝制成铝箔用于包装
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A. 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 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
D.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 氧气具有氧化性 氧气液化
B.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一氧化碳燃烧
C. 铁具有导电性 铁生锈
D. 食盐具有咸味 食盐在水中溶解
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如图所示。现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不变
C. A中产生气泡速度比B中快
D. 溶液减少的体积等于产生气体的体积
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 图中表示的是
B. 该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氢、氧原子
C. 该实验说明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 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 2:1
某同学用已学知识完成了如图所示净化水、电解水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实验二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B. 实验一中活性炭既可以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又可以吸收一些可溶性杂质
C. 实验二端连接电源正极,b端连接电源负极
D. 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意义:水不仅可饮用还可生成高效清洁能源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下列是有关木炭的叙述:
木炭是灰黑色多孔性固体;木炭能燃烧;在我国南方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
将木炭粉碎; 木炭可制成黑火药;取一块木炭点燃;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发出白光.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标号填写在空白处: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属于化学反应现象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反应条件的是______,属于用途的是______.
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铁矿石被粉碎;胆矾是蓝色的固体。其中,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______,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______,描述化学变化的是______,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______用序号填写。
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 ______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这时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 ______变化。
三、实验题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液体。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体积如图所示,则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用 验证b管中的气体。
电解水实验之前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的作用是 。
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
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 。
能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现象是 填字母。
A.酒精燃烧
B.蜡烛熔化
C.铜片变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用煤、天然气做燃料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金属铜制电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用氧气供给病人呼吸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氮气做食品保护气,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C
【解析】解:A、液氮用作冷冻剂是利用液氮吸热汽化,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稀有气体用来制作电光源,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发出有色的光,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氧气用于气焊,利用氧气能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
D、铜制作电线,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3.【答案】C
【解析】解:A、由于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A正确;
B、为了便于观察现象,两个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电极长度要保持一致,B正确;
C、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2倍,C错误;
D、将注射器取出翻转,顶端靠近酒精灯火焰,慢慢推动活塞检验气体,D正确;
故选:C。
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及产物检验方法分析,在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明确电解水实验现象及产物检验方法是解答本题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
A、水是生命之源,属于化学资源,故正确;
B、溶液中只要有水,水一定是溶剂,所以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故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净水过程中起着吸附作用,不能消毒,故错误;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两种单质,故正确。
故选:C。
A、根据水是一种化学资源解答;
B、根据溶剂的判断方法考虑;
C、根据活性炭的作用解答;
D、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解答。
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好好利用和保护,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5.【答案】A
【解析】解:A、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除去溶于水的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明矾溶于水形成的物质可促进浑浊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沉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明矾溶于水形成的物质能使水中的悬浮物沉降。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答案】A
【解析】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将水吸收,生成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利用其化学性质,选项A符合题意;
B、液氮汽化时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反应,利用其物理性质,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吸附色素,不用发生化学反应就可以表现出此性质,利用其物理性质,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铝制成铝箔,只是形状改变,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其良好的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生石灰、液氮、活性炭、铝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答案】C
【解析】解:A、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故A说法正确;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蜡烛燃烧,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发生,故B说法正确;
C、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不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应根据变化的特征是否生成了其他的物质来判断。故C说法错误;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区别分析有关的说法。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区别方法即可分析解答。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依此判断。
【解答】
A.氧气具有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氧气液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B错误;
C.铁具有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C正确;
D.食盐具有咸味属于物理性质,食盐在水中溶解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错误。
9.【答案】C
【解析】解:A、A连接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没有助燃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错误;
B、水分解的过程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水的质量减少,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增加,故B错误;
C、电解水时,A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大,B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小,所以A中产生气泡速度比B中快,故C正确;
D、溶液减少的质量等于产生的两种气体的质量之和,并不是体积,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气体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溶液组成的变化来分析;
C、根据产生气体的体积来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电解水时溶液中一些量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清被电解的物质是什么,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什么,氢氧化钠的质量怎么变化。
10.【答案】B
【解析】解:A、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图中表示的是,故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该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氢、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中不含氢气和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2: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
A、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中,实验一是水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实验二是电解水实验,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实验一中活性炭既可以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又可以吸收一些色素和异味,故正确;
C、实验二端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连接电源负极,b端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连接电源正极,故错误;
D、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意义:水不仅可饮用还可生成高效清洁能源氢气,故正确;
故选:B。
根据变化的特征、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回答;
本题只要考查了水的蒸发、电解水的实验、节约用水的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2.【答案】A
【解析】解: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硫酸解离出的离子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快,故描述正确;
由电解水的装置图可知,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分比为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故描述正确;
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故描述正确;
乙试管内的气体是电源的正极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描述不确;
由以上分析可知,A正确。
故选:A。
根据电解水试验实验的现象、结论、注意事项及生成气体的性质分析判断。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
本题主要考查了电解水的知识,了解电解水试验实验的现象、结论、注意事项及生成气体的性质等知识即可分析判断。
13.【答案】
【解析】解:可以从物质的两种变化与两种性质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木炭是黑色固体,属于物理性质,木炭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用木炭取暖属于物质的用途,木炭研碎属于物理变化,木炭制成黑火药属于物质的用途,取一块木炭点燃属于反应的条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发出白光属于反应的现象.
故答案为:;;;;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变化和性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变化是一种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本身具有的客观事实,性质常用“能”“容易”等表示.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用途以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14.【答案】 物理 化学
【解析】解: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铁矿石被粉碎属于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属于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胆矾是蓝色的固体都属于物理性质;故答案为:;;;;
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物理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这时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物理;化学。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答案】负;带火星的木条
增强水的导电性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解析】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a管收集到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负极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验证。
电解水实验之前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过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16.【答案】蜡烛熔化、掉落
【解析】铜片被酒精灯加热后,热量通过铜片传导,使与铜片接触部位的蜡烛熔化、掉落。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故 A正确。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