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共45页)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共45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1 15:1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一起猜猜猜
狐假虎威
狐狸和葡萄
农夫与蛇
狐狸与乌鸦
这些故事属于什么体裁?
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多以比喻性的_____寄寓意味深长的_____,给人以启示。主人公多为 ______,也可是人或非生物。篇幅大多 ______ ,情节具______性,主题充满智慧和哲理。大多采用_____和 ______的表现手法。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是古希腊的《 》。
道理
故事
动物
短小
虚构
拟人
比喻
伊索寓言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选自
《伊索寓言》是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集,阅读量仅次于《圣经》。
《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同时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
伊索,古希腊寓言家。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奴隶出身,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他与克雷洛夫(俄国)、拉·封丹(法国)和莱辛(德国)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走进作者
文中人物知多少
宙斯寓言图片\宙斯.png
赫拉寓言图片\赫拉.png
赫耳墨斯寓言图片\赫耳墨斯.png
寓言一
字词积累
赫(he) 显赫

赦(she) 赦免
(qiang)强健、强弩之末
(qiang)勉强、强迫、强词夺理
(jiang)倔强
走入文本
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什么?
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走入文本
赫耳墨斯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为什么先问宙斯和赫拉雕像的价钱?
宙斯——众神之首,赫拉——宙斯的妻子。
这两位神的身份地位至高无上。赫耳墨斯先问这两位天神雕像的价钱,实际有和他们一较高下之意,表现出赫耳墨斯与众神之首争锋的盲目自信和妄自尊大的性格特点。
探究文本
赫耳墨斯问完宙斯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一个“笑”字,表现了赫耳墨斯的轻慢窃喜与虚荣自负之心:宙斯雕像的价格不过如此,那么赫拉雕像的价格肯定不会高,自己是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雕像价格肯定能超过他们。“笑”字将赫耳墨斯的狂妄自大和虚荣展现的淋漓尽致。
探究文本
写宙斯和赫拉雕像的价钱与赫耳墨斯的价钱用的是何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运用对比的手法辛辣地讽刺了贪慕虚荣的人。
归纳
你认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怎样做才能受人尊重呢?
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狂妄自大的人。
不要自以为是,骄傲自大。
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
寓言二
蚊子与狮子
走入文本
1.这则寓言的故事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2.弱小的蚊子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狮子?
3.胜利的蚊子为何会败在小小的蜘蛛手上?
4.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哪些道理?
弱小的蚊子能战胜强大的狮子却又败给蜘蛛的原因各是什么?
善于审时度势,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在战胜狮子后,得意忘形,骄傲自大。
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出了什么道理?
提示:
1、从蚊子的角度来考虑;
2、从狮子的角度来考虑;
3、从蜘蛛的角度来考虑;
分析寓意
从蚊子的角度得到的启示:
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失败者,也没有永远的胜利者。
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智者定胜,骄兵必败。
面对强者和困难,应相信自己,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从狮子的角度得到的启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要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
从蜘蛛的角度得到的启示:
坚持就是胜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慧写寓言
开头:“蚊子将要被蜘蛛吃掉了,突然……”
要求:
1.往下编故事,加入合理想象,最后要用议论揭示寓意。
2.最后的议论对人们有启发的力量。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知识锦囊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等到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顺接连词
打水浇田
溉,灌溉。
告诉
得到,这里指“节省”
居住
译文: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井,需要出门到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开端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听到
讲述
听到,这里是“使听到”
向、对
代词,指丁家人说的那句话。
传播
得到,这里指“发现”
代指这件事
这件事
发展
译文:有人听到了这件事,就去传播说:“丁家挖井挖出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情,使宋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情。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
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
不若无闻也。

这件事
回答

劳动力

派遣
得到,这里指“节省”
得到,这里指“发现”
结局
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劳动力,不是说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听。
1、丁氏告人说“吾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2、有闻而传之者说的“丁氏穿井得一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
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一个人
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丁氏:作为说话者,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楚,以避免造成歧义,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闻而传之者:对于听到的消息,应采取审慎的态度去调查研究,不能人云亦云。
宋君:作为传闻的受众要能够做到: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注重求证,还原真相。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再次发生?
杞人忧天
《列子》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子、列子弟子等人所著。列子,名御寇,相传为战国时期郑国人,是老子之后,庄子之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学说被誉为“常胜之道”。《列子》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一部智慧之书。
杨伯峻 注释,中华书局
一、给下面词语中的红色字体注音。
杞人忧天 躇 步 跐 蹈
日月星宿 中 伤
充 塞 舍 然
 
你会读它们吗?

chú

dǎo
xiù
zhòng
s i
shì
身亡所寄
其人舍然大喜
若躇步跐蹈
亦不能有所中伤
因往晓之
奈何忧崩坠乎
通“无”,没有
通“释”,解除、消除
伤害

为何,为什么
告知、开导
你敢挑战吗
朗读、断句
要求: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得顺畅
读出感情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你会翻译他们吗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其人曰:“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废寝食
晓之者
舍然大喜
奈何忧崩坠
奈何忧其坏
寓意
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讽刺了那种害怕不可能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告诫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1. 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好心人的解释?你赞成他的解释吗?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是值得称赞的。
拓展延伸
2、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这件事,你会怎样评价?
这个故事表现了杞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