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
2.掌握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3.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课前预习】
1.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1.2g碳与5.2g氧气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2.甲醛可用作农药和消毒剂。下列关于甲醛(CH2O)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微观上看: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从变化上看:甲醛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从宏观上看: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从类别上看:甲醛属于氧化物
3.有甲烷与一氧化碳的混合物,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g。取该混合物在纯氧中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A.2.2g B.4.4g C.8.8g D.无法计算
4.下列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后逐渐变少B.铁丝燃烧后质量增加了
C.汽油挥发质量减少了D.完全电解9g水可以得到1g氢气和8g氧气
5.某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气体
A.一定是甲烷B.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C.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D.一定是CO和H2的混合气体
【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2、给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成了 和 ,然后这些原子进行重新组合,生成了 和 ,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分别生成了 和 。在这个过程中,氢、氧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被分解水的质量 (等于或不等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和。
3、 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4、某同学用测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锥形瓶玻璃管上端系一个小气球的作用是 。
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玻璃管灼热的目的是 ;玻璃管红热后立即塞进橡皮塞,防止 。
红磷燃烧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待锥形瓶冷却至室温,气球部分缩进,其原因是 ,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则说明 。
5、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10g冰受热融化成10g水
B.将5gA和5gB混合发生化合反应,一定能生成10g
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之和
6、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 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互学探究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1)活动与探究一
实验方案 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见教材 见教材
实验现象 白磷燃烧产生 ,气 球 ,天平 。 铁钉表面 ,溶液由 ,天平
实验结论
反应表达式
实验注意事项:
1、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目的是为了吸收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防止锥形瓶炸裂。
2、锥形瓶瓶口安装系有气球的玻璃管,可以防止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气体迅速膨胀而冲开胶塞。
3、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讨论:
1、根据什么现象判断已经发生反应
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是什么?铁钉放入前为什么要打磨?
(2)活动与探究二
实验内容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见教材 见教材
实验现象
结论分析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有气体逸出,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总质量比原来物质的总质量 ,天平指针偏 。 镁条燃烧时,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所以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
反应表达式
讨论:盐酸与碳酸钠反应质量减轻了、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比原来大,这违反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水蒸发后液体质量变少,这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吗?为什么?
小结:1、在镁条燃烧的实验过程中,由于有一些生成物以白烟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另有少量生成物沾在坩埚钳上,故实际称得的固体质量偏小。
2、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可知,研究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要注意反应过程中是否有气体参加和放出。对于用有气体参加或放出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才能判定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是否相等。
(二)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他方面的守恒。
(3)质量是指物质实际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不包括剩余物质的质量或不是该反应中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4)质量守恒定律是指总质量守恒,而不是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守恒。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想一想: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利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解释:这是因为化学的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讨论: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什么?学了该定律,对我们有什么用?
回答: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可运用定律 1. 进行有关的计算2.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3.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从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有六个不变、三个一定变、二个可能变(简称三变 六不变 两不定)
六不变:原子的 不变、原子的 不变、原子的 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不变、
元素的 和 不变。
三 变:物质的 一定变,分子的 一定变,物质的 一定变。
两不定:分子的 可能变,元素的 可能变。
例题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热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B、100g干冰完全升华成100g气体
C、10g氯化钠溶解在90g水中,成为100g氯化钠溶液 D、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例2如图,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小结
1、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守的一个定律。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研究的范畴。发生物理变化前后各物质总质量不发生变化。
2、 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3、 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里“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是指真正参加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
4、 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出,质量守恒定律可理解为“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课后练习】
1.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B.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一定不会改变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B.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电子数
3.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基础自然学科,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水中有氢分子
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4.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了4g 氧气,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1.8g水,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C2H4O B.CH4O C.CH4 D.C2H6
5.1.6克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克CO2和3.6克H2O,关于该物质的以下论断: ①一定含C、H; ②一定不含O; ③可能含O ; ④一定含O; ⑤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2; ⑥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①②⑥
6.今将9.6g某种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水的质量为10.8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
(1)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2)计算该9.6g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最简整数比,写出过程)。
(3)试确定该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以碳元素,氢元素,其他元素的顺序写出最简式)。
7.现将3.2g某纯净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生成水的质量为3.6g,则该纯净物中含有_______元素(填元素名称);且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依次为_______。
8.取一定质量的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88g二氧化碳和72g水,由此可判断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__元素,若要确定可能含有的元素,我们可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别计算出_________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g和_________元素的质量是______g,若该可燃物只含有上述两种元素,则所取该可燃物的质量是_______g。
9.计算12g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1)已知碳的质量是12g,需要求__________的质量;
(2)根据碳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已知量(碳)与未知量(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10.已知某纯净物 4.6g 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 8.8g 二氧化碳和 5.4g 水。
请你分析:
(1)该纯净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2)该纯净物中__________(填“一定”或“可能”)含有氧元素。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D 2.D 3.B 4.C 5.B
【课后练习】
1.D 2.D 3.B 4.A 5.D
6.(1)1.2g 3.6g (2)3:1:4(3)CH4O
7.碳氢氧 1:4:1
8.碳、氢 氧 碳 24 氢 8 32
9.(1)二氧化碳(2)3:11
10.(1)4:1(2)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