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31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31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1 09:5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假如“东周”是一个班集体
春秋战国时期
周武王
建立西周
犬戎灭西周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战国开始
东周
西周
春秋
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1046年 前771年
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战争而得名
战国
周平王东迁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第6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概况,分析其原因。
2.知道周王室衰微和分封制的瓦解。
3.了解诸侯争霸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4.掌握春秋时期的几位霸主及争霸战争的历史作用。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材料一: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用于祭祀的牲口,现在用在田间劳作)
——《国语·晋语》
春秋时已经使用牛耕
材料二:“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盐铁论·水旱》
春秋时已经使用铁农具
铁制农具
①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②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牛耕
穿鼻环牛尊
(牛耕的证据)
牛耕
(畜力)
使用耒耜骨耜耕地
(人力)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时间 制作材料 代表性生产工具 优点与缺点
远古
夏商西周
春秋
木、石
骨、蚌
石器
骨耜、蚌镰等
廉价,硬度不够,不耐用
铜珍贵,质地软;青铜虽硬但易脆、易断
很少用于农业生产
铜、青铜
铁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质地坚韧,易氧化
锸(chā)、锄
耙、镢(jué)等

人类生产工具不断进步情况表
青铜铲
铁制农具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莲鹤方壶,
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
冶铸业成就有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漆器
手工业: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钱币分布图
城市交易市场
生产力提升,原有经济结构被破坏
以前分封的那点地方根本不够用啊,现在哥有钱了,我得扩充扩充地盘。
甲诸侯
乙诸侯
真巧,我也这样想的。
井田制遭到破坏
铁制工具和牛耕出现
开发山林,扩大耕地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二、王室衰微
时代 土 地 兵 力 财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关系
西周
东周
读东周和西周王室实力对比表,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面积缩小
经济薄弱
政治地位下降
兵力下降
结论
直辖
方圆千里
直辖
方圆百里
直辖
14万人
直辖
几千人
人口众多,
资源丰富
人口所剩无几,
财力减少
诸侯必须要向天子纳贡
天子请求诸侯派遣经费
说明:周王室统治力大减,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西周到东周实力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二、王室衰微
王室衰微造成了什么影响?
材料:平王之时(平王统治时期),周室衰微(周天子势力衰弱),诸侯强并弱(诸侯变强,兼并弱小国家),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政权在诸侯手中)。
——《史记·周本纪》
诸侯崛起,各自为战
周天子:你们能不能别打了……
诸侯们:再废话连你一起打
分封制逐步瓦解
二、王室衰微
①制度破坏: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
1.原因:
②分封制瓦解: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经济制度上的井田制瓦解
政治制度上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瓦解
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
农业进步
私田开拓
公田不治
井田制瓦解
二、王室衰微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
三、诸侯争霸
阅读教材,从中找出诸侯争霸的相关信息
背景
霸主
影响
①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②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①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
②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在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周王室虽衰微,但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分,打着“尊王”旗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诸侯争霸
相关史事 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山东临淄春秋殉马坑
全部殉马600多匹,目前实际出土334匹,反映出当时齐国的强盛国力。
提出“尊王攘夷”口号,获得政治上的优势
三、诸侯争霸
晋文公称霸
城濮之战形势图
城濮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战例,也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
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交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
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三、诸侯争霸
楚庄王“问鼎中原”
楚子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
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遂罢之。”
——《左传》
问鼎中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三、诸侯争霸
秦穆公称霸西戎
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穆公向西发展,任用由余为谋士,逐渐灭掉戎人国家,受到周天子赏赐金鼓,继续攻打蜀国和关西(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里,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
三、诸侯争霸
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吴王阖闾
齐桓公
越王勾践
三、诸侯争霸
诸侯争霸的影响
相关史事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
材料 据《春秋》记载,在242年间,列国进行的战争共483次。这些军事行动和朝聘盟会实际上是大国对小国的掠夺。……此外,小国人民还得为大国统治者服兵役和劳役。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
问题思考: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三、诸侯争霸
诸侯争霸的影响
①在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春秋初期形势图
春秋后期形势图
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
②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在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戎、狄、蛮、夷产生了华夏认同的观念。
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秦楚两国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圈
民族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诸侯争霸的影响
三、诸侯争霸
知识拓展 步兵逐渐成为军队主体
春秋以来,军队的编制主要是根据战车作战的需要来组织的,以车兵为主,随车而行的“徒兵”即步兵是是配合车兵进行作战的。到了春秋时期,战争的规模和范围扩大,为了适应山地作战的需要,各诸侯国不断 扩大步兵数量,使步兵逐渐成为独立的作战兵种。与车兵相比,步兵活动的范围大,受战场地理条件的制约要小得多,进而成为各国军队的主体。步兵作为一个独立兵种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变化。
知识梳理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铁器牛耕的出现、精耕细作
2.手工业: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的发展
3.商业:出现了很多商业交换市场、金属货币使用更多
二、王室衰微
1.分封制瓦解
2.周王室势力大减
3.诸侯崛起,竞相争霸
三、诸侯争霸
1.春秋争霸战争
2.争霸战争的影响
课堂练习
1、“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解析:材料中的“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反映出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故选A。
A
课堂练习
2、“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而生产力的发展又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故选C
C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3、“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解析:材料中的“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反映出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故选A。
A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4、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
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青铜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解析: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故此题选C。
C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5、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事用九结,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周王室衰微
B.经济得到发展
C.发生政治变革
D.青铜制作工艺进步
解析:春秋时期的郑庄公作为诸侯,印享用九露,说明这一时期礼乐制度,分封制度遭到破坏,其是同王宝衰微的表现,选A。
A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6、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这主要表明
A.周天子非常敬重齐桓公
B.齐桓公有很大的号召力
C.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策得到拥护
D.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被承认
解析:题干信息“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说明周天子认可了齐桓公的实力,反映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被承认,故选D。
D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7、孟子之所以说“春秋无义战”,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战争是
A.诸侯国为争夺霸权而进行的激烈竞争
B.封建地主阶级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
C.不利于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交融
D.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和痛苦
解析: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诸侯争霸战争频发,故孟子说“春秋无义战”,故此题选A。
A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