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26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26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1 10:3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请同学们准备好课本、练习册和红蓝笔
精神饱满、坐姿端正
新课导入
同学们认识这个被称为“千古一帝”的人吗?他是如何登上历史顶峰的呢?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习目标
1、了解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2、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
3、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同学们阅读材料(课文):
时间:5分钟
要求:
1、有几则材料(几个框题)
2、几则材料主题是什么(本文题目)
3、材料包括文字(大字、小字)、地图、彩图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课文)回答问题(先自己画出再小组讨论):
1、秦国统一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秦灭六国的经过,统一的影响?
3、为巩固统一,秦朝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制度?原因有哪些?具体内容又有哪些?
4、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图片材料和“材料研读”。
5、以上措施有什么作用?
6、秦的疆域?
自学指导
合作探究
一、秦灭六国
背景:①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③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招募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随后,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
1、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①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③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
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郡守),后增至40多郡。郡下设县(县令或县长),县下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
影响:1、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2、郡县制地实行,开创了以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最高统治者
皇帝
君主专制
中央政府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中央集权
地方政府
郡守
县令
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韩赵魏布币
楚贝币
圆形方孔钱
统一货币
秦圆形方孔铜钱
影响:统一货币,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影响: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驰道,并实行"车同轨",均宽五十步。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巩固统一措施
皇帝制度
中央:三公制
地方:郡县制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文字(小篆)
开灵渠,开发南疆; 北击匈奴,筑长城
时间及都城:
意义:
文化:
经济:
交通:
军事:
统一车轨,修驰道
课堂小结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当堂检测
D
A
1、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推行的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2、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 )
A.辽东、临洮
B.鸭绿江、嘉峪关
C.山海关、嘉峪关
D.山海关、临洮
课下作业:练习册课堂优、课下优
欲知后史如何,
且听下节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