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这些物质中均含有碳元素
B.蜡烛燃烧时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
C.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D.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总会发光、发热
2.学习化学时会遇到许多“相等”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
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与负价的数值一定相等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一定相等
D.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3.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该反应的信息是( )
A.反应物的种类 B.生成物的状态 C.化学反应的快慢 D.反应的条件
4.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C+O2C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式子不仅表示反应物为碳和氧气,还表示生成物为二氧化碳
B.该式子表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各种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为1:1:1
C.由该式子可知反应条件为点燃
D.该式子表示反应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5.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反应原理为SiO2+4HF=X↑+2H2O,则X为( )
A.F2 B.SiH4 C.O2 D.SiF4
6.明理同学从化学方程式2Cu+O22CuO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反应物是铜和氧气,生成物是氧化铜;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每两个铜分子与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氧化铜分子;④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⑤反应前后元素的总质量不变。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④
7.某同学为了探究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将其混合后在密闭容器,高温加热一段时间,检测其中部分物质的质量,并与加热前比较(见下表)。不列判断错误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 30 6 3
反应后质量/g 12 2 x 3
A.x=2 B.丁可能是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和丙的质量比是1:2 D.容器内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8.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D.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9.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源,其主要成分为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不含氧元素)等,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请你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烛属于混合物 B.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氧烛产生的氧气来自于 NaClO3 D.催化剂的作用主要是使成型剂固定
10.下列物质不可能是碱式碳酸镁Mg2(OH)2CO3受热分解得到的是
A.H2O B.MgO C.HCl D.CO2
11.小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反应物只有过氧化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过程中其溶液总质量不变
B.小乐想多次重复该实验以获得普遍规律,但是实验中的二氧化锰不能重复利用
C.由于反应时快速产生氧气使得广口瓶内气压不断增大,气球会变小,红墨水会左移
D.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仪器是长颈漏斗
12.唐宋时期人们已能从柿子中提取具有利尿功效的甘露醇,其化学式为C6H14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甘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B.甘露醇与碳酸所含元素种类不同
C.甘露醇中C、O元素质量比为1:1 D.甘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13.某气态纯净物X与CO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还能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现取足量X完全还原160g氧化铜,测得仪生成铜、水、二氧化碳三种物质,质量分别为mg,18g和22g。(已知:气体X中不含铜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需要X的质量为8g B.气体Ⅹ与氧化铜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该反应中碳和铜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D.体X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14.在化学反应A+2B=C+D中,已知16gA和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7∶2,则生成C的质量为
A.8g B.28g C.36g D.16g
二、填空题
15.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某一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前后种类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2)甲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3)已知丁是一种单质,则丁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4)生成的丙、丁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16.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若充分反应后,得到c克氯化钾,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若充分反应后,得到d克剩余固体,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其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
17.某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分析并回答问题。
物 质 甲 CuO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待测 0 0.1 0.2
反应后质量/g 0 16 4.5 2.0
(1)物质甲中一定含有______种元素。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3)反应中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_______。
18.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实验时,两种溶液混合后,小烧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乙同学实验后,观察到天平不平衡,原因是_____。
(3)由上述乙、丙同学的实验可知,对于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在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对反应装置的要求是_____。
19.14.1g青蒿素燃烧生成33.0gCO2和9.9gH2O,则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与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_____。
20.取一定量的CaCO3高温灼烧一定时间,测得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4.4g,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则反应放出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1.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其中哪个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写序号)?理由是什么?
22.有人声称,他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只需添加少量,就能将水变为汽油(主要含有碳氧元素)。你认为这种说法科学吗 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23.如图所示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反应中H2与CH4的质量比是多少?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4.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里,放一小块白磷(P4),在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短玻璃管,上端系一个小气球,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加热锥形瓶底部点燃白磷,冷却后,重新放回托盘天平上,质量不变。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以下事实。
(1)反应前后质量不变______。
(2)白磷燃烧过程中,小气球慢慢胀大______。
(3)锥形瓶冷却后,开启瓶塞时感觉比平时费力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25.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甲同学用图 A 所示实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
(2)乙同学用 B 装置研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实验步骤如下:如图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盐酸与碳酸钠粉末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发现天平的指针偏 右。造成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__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 C 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 __________。
(4)丁同学用图 D 中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发现一定质量的镁完 全燃烧后留下的固体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轻,联系实验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如果 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___ (填“偏大”、偏 小“或”不变“)。
(5)综上所述,A、B、C、D 所示四个实验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实验__________。(填“A”、 “B” 、“C”或“D”,下同);上述现象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实验__________。可见, 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设计实验,在装置设计 方面应做到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D 6.C 7.C 8.C 9.A 10.C 11.C 12.D 13.A 14.B
15.原子 +2 N2 2:1
16.a-c a+b-d(或a- d +b) b(或d-c)
17.4 分解反应 22:9
18.有蓝色沉淀生成 反应产生的CO2气体扩散到空气中 反应装置应为密闭装置
19.5:36
20.1.1g
21.C。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左盘烧杯内物质质量减小,天平失去平衡。
22.不科学,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中无碳元素,而汽油中含有碳元素,发生化学变化不可能产生其他元素,所以水不会变成汽油。
23.1:2 4H2+CO22H2O+CH4
24.在点燃的条件下,白磷分子分解为磷原子,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磷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五氧化二磷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白磷燃烧放热,锥形瓶内的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间隔变大,体积膨胀 由于氧分子被消耗,锥形瓶内气体分子数目减少,瓶内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压力差使瓶塞不易被打开
25.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又逐渐缩小,天平仍然平衡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左盘质量减少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改变 坩埚钳中残留一部分氧化镁(或实验过程中以白烟的形式扩散一部分氧化镁等) 偏大 ABCD AC 装置密闭,体积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