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1-5: BAAAA 6-10:BDDDD 11-14:CDAD
15:BCD 16:CD 17:BCD 18:ABD 19:ABC
(10分)(1)丙 活细胞 (2)乙 叶绿素 自养
(3) 原核 拟核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或无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 (4)细胞膜 DNA
21、(10分)(1)③调节细准焦螺旋 (2)40× (3)B
(4)缩小光圈(或调节反光镜)降低视野的亮度
(5)装片放反了
22、(13分) (1)双缩脲试剂 稀蛋清 淀粉酶 斐林
(2) ①等量淀粉溶液②有砖红色沉淀 淀粉酶 无砖红色沉淀 稀蛋清
(3)、取两支试管编号1、2,在每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蛋清稀释液、2ml蛋白质变性后的溶液,再先后加入适量且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B液,观察颜色变化。(2分)若1、2号试管溶液都变紫色,说明变性后蛋白质能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若2号试管不变紫色,说明变性后蛋白质不能用双缩脲试剂鉴定。(2分)
23、(12分)(1)少(2)花生
(3)自由水 结合水 自由水 结合水
24、(12分)(3)①缺镁 ②随机均分为三组
(4) ①A
②幼叶发黄,老叶发黄;
③幼叶发黄,幼叶发黄;
④老叶发黄,幼叶发黄;
⑤老叶发黄。
(5)在缺铁、镁的完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铁、镁的无机盐
一段时间后发黄叶片变绿,青菜恢复正常生长 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调研检测试卷
生物试卷
注: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非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英国科学家虎克
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新细胞
D.细胞学说论证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2、下列事实中,没有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
A.HIV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
C.草履虫会逃避有害刺激 D.父母亲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
3、“面色苍白、身体消瘦、撕心裂肺的咳嗽”这是鲁迅的小说《药》中提及的“痨病”,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下列物质和结构中结核杆菌细胞具有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核 ③染色体 ④DNA ⑤细胞质 ⑥核糖体 ⑦细胞膜
A.①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⑥⑦ D.①②⑤⑦
4、下列对“系统”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为“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
5、在电子显微镜下,放线菌和霉菌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A.核糖体和质膜 B.线粒体和内质网
C.核糖体和拟核 D.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6、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临时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图乙是选用图甲中d物镜时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a物镜时视野的亮度比选用d物镜时大
B.选用a物镜时观察到的细胞最大
C.选用b物镜比选用c物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
D.由d物镜转换为c物镜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7、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
A.糖类 B.水 C.无机盐 D.蛋白质
8、下列哪项都是细胞中常见的大量元素( )
A.C、H、Ca、Fe B.O、N、Mg、Zn C.P、S、K、Mn D.C、H、O、Ca
9、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还原糖鉴定时,应先加斐林试剂甲液,再加斐林试剂乙液
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D.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呈无色
10、下列正常人体内神经细胞的基本元素中,含量由多到少的正确顺序是( )
A.C>H>O>N B.C>O>H>N C.O>C>N>H D.O>C>H>N
11、下列对生物体内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一部分,不参与代谢反应
B.有些乔木在冬季时,改变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有利于抗冻
C.生物体内的水都可以自由流动
D.在休眠的细菌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
12、在探索外星空间是否存在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始终把寻找水作为最关键的一环,这是因为“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极性分子,带电分子(或离子)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B.水可以缓解温度的变化,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C.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
D.种子萌发时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细胞代谢增强
13、无机盐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g2+存在于叶绿体的类胡萝卜素中
B.对体液pH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C.血液中Ca2+含量过低,人体易出现肌肉抽搐
D.适当补充I-,可预防缺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4、某同学在没有高强度运动的状态下,出现肌肉酸痛、无力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发现血清中Na+含量过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是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
B.Na+缺乏会引起肌肉的兴奋性降低
C.大量出汗排出过多的Na+后应多喝淡盐水
D.Na+对维持生命活动很重要,含量越多越好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5.据图中所包含生物进行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中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B.b中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a中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
D.图中所有生物都能独立代谢和增殖
16.下列关于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由水有较强的流动性,其在无机盐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
B.活细胞中水含量相对稳定,但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
C.细胞吸收的一些无机盐会参与细胞中有机物的合成,如Mg参与构成胡萝卜素
D.细胞中的无机盐都必须转化为相应化合物才可发挥作用,如铁参与构成血红素
17.如下图所示,图甲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图甲 图乙 图丙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当换上高倍物镜时,视野会变暗,必须把视野调亮。
18.下图1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是活细胞,则图1中的甲、乙和丙分别是蛋白质、水和脂质
B.如果是活细胞,则图2中的元素a、b、c分别是C、O、N
C.如果细胞脱水死亡,则图1中的甲和图2中的a分别是蛋白质和C
D.如果是活细胞,则图2中的元素相对含量不会因为细胞的生活状态改变而改变
19、我们可以通过某些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某种化合物是否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斐林试剂检测尿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为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作为参考
B.花生子叶薄片用苏丹Ⅲ染色后,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橘黄色的油滴
C.试管中的牛奶加入双脲试剂后,可以直接观察到紫色
D.试管中的牛奶加入斐林试剂后,可以直接现察到砖红色沉淀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7分。
20、(10分)如图是几种生物或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病毒的生活和繁殖必须在________内才能进行。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能完成此生理过程是因为其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_________,因此它是一类营_________(填“自养”或“异养”)生活的生物。
(3)图中甲、乙属于________细胞,它们的DNA位于_______中。甲、乙在结构上不同于丁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
(4)甲、乙、丁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均有细胞质、________和_________。
21、(10分)显微镜是生物学科中最为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下面是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在低倍镜下寻找到需观察的细胞后,若要进一步放大观察,则操作的主要程序为:
①略。②略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物像清晰。
(2)下图1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图2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_______(放大倍数)。
(3)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很可能在( )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4)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一般需经染色才能较清楚地观察到,若无染色剂,应怎样调节显微镜才能够较清楚地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位同学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清晰看到物象,在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时,出现镜头卡到装片而无法转换,原因可能是:
22、(13分)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注:酶为蛋白质)
(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区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 ,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 和 两种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可以用 试剂来区分两种溶液。
(2)区分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
①将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分别取2 mL加入2支试管,然后分别加入 ;
②用斐林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溶液,65 ℃水浴观察现象。
③分析结果:观察到 现象的是 溶液;观察到 现象的是 溶液。
(3)、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变性而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性后的蛋白质和具有活性的蛋白质鉴定结果是否相同?请写出实验思路:
23、(12分)有机物中具有不同的化学基团,它们对水的亲和力不同。易与水结合的基团称为亲水基团(如-NH2、-COOH、-OH),具有大量亲水基团的一些蛋白质、淀粉等分子易溶于水,难与水结合的基团称为疏水基团,如脂类分子中的碳氢链。脂类分子往往有很长的碳氢链,难溶于水而聚合在一起。请回答下列问题:
(1)等量亲水性不同的两种物质分散在甲、乙两个含有等量水的容器中,如图容器中自由水量甲比乙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同质量的花生种子(含油脂多)和大豆种子(含蛋白质多),当它们含水量相同时,自由水含量较多的是_____种子。
(3)种子入库前必须在阳光下晒干,重量减轻,这过程中损失的主要是_____,这样的种子在条件适宜时,仍能萌发成幼苗。把晒干的种子放在一洁净的试管中加热,试管壁上有水珠出现,这些水主要是_____,这样的种子将不能萌发。条件恶劣时,细胞内的_____会转化为_____。
24、(12分)植物体缺少某些元素时会出现叶片发黄的现象,如缺少铁、镁、氮、钾等元素。但缺少不同的元素发黄的叶片和部位不同,有的是老叶发黄、有的是幼叶发黄等。科学家研究表明,进入植物体的元素,有的是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能转移;有的是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能够转移。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证实铁和镁元素在植物体内形成的是哪一类化合物。
(1)材料用具:若干株长势相同且叶片为绿色的青菜、蒸馏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
(2)实验原理:任何一种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根据全素培养液和相应缺素的培养液对青菜生长发育的比较,判断这两种元素在青菜体内的存在状态。
(3)方法步骤:
①首先配制全素培养液和相应的缺铁培养液和 培养液,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缸并编号为A、B、C。
②将长势相同的青菜 分别培养在上述三种培养液中。
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青菜的生长发育状况。
(4)结果预测和分析:
① 缸内的青菜正常生长。
②若B缸内青菜表现 ,而C缸内青菜 ,则说明铁在细胞内形成稳定化合物,镁在细胞内形成不稳定化合物;
③若B缸内青菜表现 ,而C缸内青菜 ,则说明铁、镁在细胞内都形成稳定化合物;
④若B缸内青菜表现 ,而C缸内青菜 ,则说明铁在细胞内形成不稳定化合物,镁在细胞内形成稳定化合物;
⑤若B缸内青菜表现 ,而C缸内青菜老叶发黄,则说明铁、镁在细胞内都形成不稳定化合物。
(5)若实验证明铁、镁是青菜生长必需的元素,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 。
增加步骤后的实验结果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