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机械振动第六节受迫振动共振课后练习2021_2022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练习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一洗衣机在正常工作时非常平稳,当切断电源后,发现洗衣机先是振动越来越剧烈,然后振动再逐渐减弱,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正常工作时,洗衣机波轮的运转频率比洗衣机的固有频率大 ②正常工作时,洗衣机波轮的运转频率比洗衣机的固有频率小 ③正常工作时,洗衣机波轮的运转频率等于洗衣机的固有频率 ④当洗衣机振动最剧烈时,波轮的运转频率恰好等于洗衣机的固有频率
A.② B.③ C.①④ D.②④
2.任何物体都有自己的固有频率。研究表明,如果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在水平方向上振动时的固有频率约为5 Hz。当工人操作风镐、风铲、铆钉机等振动机械时,操作者在水平方向将做受迫振动。在这种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者的实际振动频率等于他自身的固有频率
B.操作者的实际振动频率等于机械的振动频率
C.为了保证操作者的安全,振动机械的频率应尽量接近人的固有频率
D.为了保证操作者的安全,应尽量提高操作者的固有频率
3.下表记录了某振动系统的振幅随驱动力频率变化的关系,若该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则( )
驱动力频率/Hz 30 40 50 60 70 80
振动系统振幅/cm 10.2 16.8 27.2 28.1 16.5 8.3
A. B.
C. D.
4.如图所示是单摆做阻尼振动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摆球时刻的动能等于时刻的动能
B.摆球时刻的势能等于时刻的势能
C.振动过程中摆球的动能不断减小
D.振动过程中摆球的势能不断减小
5.蜘蛛会根据丝网的振动情况感知是否有昆虫“落网”,若丝网的固有频率为200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落网”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越大,丝网的振幅越大
B.当“落网”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200Hz时,丝网不振动
C.当“落网”昆虫翅膀振动的周期为0.005s时,丝网的振幅最大
D.昆虫“落网”时,丝网振动的频率由丝网自身的结构所决定,与昆虫翅膀振动频率无关
6.A、B两个单摆,A摆的固有频率为f,B摆的固有频率为4f,若让它们在频率为5f的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那么A、B两个单摆比较( )
A.A摆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f
B.B摆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5f
C.A摆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5f
D.B摆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4f
7.如图所示为受迫振动的演示装置,当单摆A振动起来后,通过水平悬绳迫使单摆B、C振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A、C摆振动周期相等
B.A摆的振幅比B摆的小
C.B摆的振幅比C摆的大
D.A、B、C三摆的振动周期相等
8.如图所示,把两个弹簧振子悬挂在同一支架上,已知甲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为9Hz,乙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为72Hz,当支架在受到竖直方向且频率为9Hz的驱动力作用做受迫振动时,则两个弹簧振子的振动情况是( )
A.甲的振幅较大,且振动频率为18Hz
B.甲的振幅较大,且振动频率为9Hz
C.乙的振幅较大,且振动频率为9Hz
D.乙的振幅较大,且振动频率为72Hz
9.如图所示为摆长为1m的单摆分别在地球表面和某星球表面做受迫振动的共振曲线,已知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线Ⅰ是该星球上的单摆共振曲线,图线Ⅱ是地球上的单摆共振曲线
B.图线Ⅰ是地球上的单摆共振曲线,图线Ⅱ是该星球上的单摆共振曲线
C.将一摆钟从地球移到该星球上,摆钟会变快
D.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10.自由摆动的单摆,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这是因为( )
A.单摆的能量正在逐渐消失
B.单摆的动能正在向势能转化
C.单摆的机械能正在向摆球的内能转化
D.单摆的机械能减少,但总能量是守恒的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关于受迫振动和共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车过桥时限制速度是为了防止火车发生共振
B.若驱动力的频率为5 Hz,则受迫振动稳定后的振动频率一定为5 Hz
C.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
D.一个受迫振动系统在非共振状态时,同一振幅对应的驱动力频率一定有两个
12.把一个筛子用四根弹簧支起来,筛子上装一个电动偏心轮,它每转一周给筛子一个驱动力,这就做成了一个共振筛,筛子在做自由振动时,20 s内完成了10次全振动。在某电压下电动偏心轮转速是36 r/min,已知如果增大电压可以使偏心轮转速提高;增加筛子质量,可以增大筛子的固有周期,那么,要使筛子的振幅增大,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提高输入电压 B.降低输入电压
C.增加筛子质量 D.减少筛子质量
13.如图所示为受迫振动的演示装置,在一根张紧的绳子上悬挂几个摆球,可以用一个单摆(称为“驱动摆”)驱动另外几个单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个单摆摆动过程中多次通过同一位置时,速度可能不同
B.如果驱动摆的摆长为L,则其他单摆的振动周期都等于2π
C.驱动摆只把振动形式传播给其他单摆,不传播能量
D.如果某个单摆的摆长等于驱动摆的摆长,则这个单摆的振幅最大
14.一单摆做阻尼振动,则在振动过程中( )
A.振幅越来越小,周期也越来越小
B.振幅越来越小,周期不变
C.机械能不守恒,周期不变
D.机械能守恒,频率不变
15.关于受迫振动和共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车过桥时限制速度是为了防止火车发生共振
B.若驱动力的频率为5 Hz,则受迫振动稳定后的振动频率一定为5 Hz
C.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
D.受迫振动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6.如图所示为两个单摆受迫振动的共振曲线。两个单摆的固有周期之比为TⅠ∶TⅡ=________。若两个受迫振动分别在月球上和地球上进行,且摆长相等,则图线________是月球上的单摆的共振曲线。
17.如图所示是单摆做阻尼振动的振动图线。
则摆球A时刻的动能________B时刻的动能,摆球A时刻的势能________B时刻的势能。
18.如图所示是一个单摆做受迫振动时的共振曲线,表示振幅A与驱动力的频率f的关系,则该单摆的摆长约为_____,若增大摆长,共振曲线的“峰”将_____ (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移动”)(g=9.8m/s2,π2≈9.86)
四、解答题,共2小题
19.如图所示,在曲轴A上悬挂一个弹簧振子,如果转动把手,曲轴可以带动弹簧振子上下振动。问:
(1)开始时不转动把手,而用手往下拉振子,然后放手让振子上下振动,测得振子在10 s内完成20次全振动,振子做什么振动?其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各是多少?若考虑摩擦和空气阻力,振子做什么振动?
(2)在振子正常振动过程中,以转速4r/s匀速转动把手,振子的振动稳定后,振子做什么运动?其周期是多少?
(3)若要振子振动的振幅最大,把手的转速应多大?为什么?
20.我国古代有不少巧妙利用共振现象的记录。例如,在《墨子》中记载:“令陶者为罂,容四十斗以上,固顺之以薄革,置井中,使聪耳者伏罂而听之,审知穴之所在,凿穴迎之。”请查询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此段话的理解。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正常工作时,洗衣机波轮的运转频率比洗衣机的固有频率大,洗衣机切断电源后,波轮的转动逐渐慢下来,在某一小段时间内洗衣机发生了强烈的振动,说明此时波轮的频率与洗衣机的固有频率相同,发生了共振。此后波轮转速减慢,则f驱<f固,所以共振现象消失,洗衣机的振动随之减弱。
故选C。
2.B
【详解】
AB.物体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固有频率无关,可知操作者的实际频率等于机械的振动频率,故A错误,B正确;
C.当驱动力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最大,产生共振现象,所以为了保证操作者的安全,振动机械的频率应尽量远离人的固有频率,故C错误;
D.有关部门作出规定:拖拉机、风镐、风铲、铆钉机等各类振动机械的工作频率必须大于20 Hz,操作者的固有频率无法提高,故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
如上图所示的共振曲线,可判断出与相差越大,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小,与越接近,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大,并从中看出越接近,振幅的变化越慢,比较各组数据知在50~60Hz范围内时振幅变化最小,因此。
故选C。
4.B
【详解】
A.摆球在A时刻的机械能大于B时刻的机械能,但是在A、B两时刻的弹性势能是相等的,所以摆球在A时刻的动能大于B时刻的动能,故A错误;
B.在A、B两时刻,摆球的位移相等,即弹簧的伸长量相等,所以在两时刻的弹性势能是相等的,故B正确;
C.振动过程中摆球的动能随着位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位移的减小而增大,故C错误;
D.振动过程中摆球的势能随着位移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位移的减小而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5.C
【分析】
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当系统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时,系统达到共振,振幅达最大。
【详解】
AB.根据共振的条件可知,系统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时,系统达到共振,振幅达最大。故AB错误;
C.当“落网”昆虫翅膀振动的周期为0.005s时,其频率
与丝网的固有频率相等,所以丝网的振幅最大。故C正确;
D.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所以昆虫“落网”时,丝网振动的频率由“落网”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决定。故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
A、B两摆均做受迫振动,其振动频率应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即5f,因B摆的固有频率接近驱动力的频率,故B摆的振幅较大。
故选B。
7.D
【详解】
AD.当单摆A振动起来后,单摆B、C做受迫振动,做受迫振动的物体的周期(或频率)等于驱动力的周期(或频率),选项A错误,D正确;
BC.当物体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时,发生共振现象,振幅最大,故C摆的振幅大于B,A摆和B摆摆长不相同,且B摆为受迫振动,故A的振幅大于B,故B、C错误;
故选D。
8.B
【详解】
因为甲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根据受迫振动发生共振的条件可知甲的振幅较大;做受迫振动的物体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可知乙振动频率为9Hz;
故选B。
9.A
【详解】
AB.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根据
可知,单摆在该星球表面的固有周期较大,固有频率较小,由题图可知,图线Ⅰ是该星球上的单摆共振曲线,图线Ⅱ是地球上的单摆共振曲线,A正确,B错误;
C.将一摆钟从地球移到该星球上,摆钟的摆动周期会变大,摆钟会变慢,C错误;
D.根据
可知
则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D错误。
故选A。
10.D
【详解】
单摆往下摆的过程一部分势能向动能转化,往上摆的过程一部分动能向势能转化,在整个摆动过程不断克服与空气的摩擦阻力做功,故机械能不断减小,但并不是转化为小球的内能,总能量是守恒的。
故选D。
11.BCD
【详解】
A.火车过桥时限制速度是为了防止桥发生共振,A错误;
B.对于一个受迫振动系统,若驱动力的频率为5 Hz,则振动系统稳定后的振动频率也一定为5 Hz,B正确;
C.由共振的定义可知,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C正确;
D.根据共振图像可知,一个受迫振动系统在非共振状态时,同一振幅对应的驱动力频率一定有两个,D正确。
故选BCD。
12.BD
【详解】
筛子的周期
筛子的固有频率
偏心轮的转速
故
可见
由共振条件可知,要增大筛子做受迫振动的振幅,就要使f固与f驱尽量接近,可降低输入电压,以降低f驱;也可以减小筛子质量,使T固减小,f固增大
故选BD。
13.ABD
【详解】
A.某个单摆摆动过程中多次通过同一位置时,速度方向可能不同,A正确;
B.如果驱动摆的摆长为L,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有
T=2π
而其他单摆都做受迫振动,故其振动周期都等于驱动摆的周期,B正确;
CD.同一地区,单摆的固有频率只取决于单摆的摆长,摆长等于驱动摆的摆长时,单摆的振幅能够达到最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受迫振动不仅传播运动形式,还传播能量和信息,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BD。
14.BC
【详解】
单摆做阻尼振动时,振幅会减小,机械能减小,振动周期与振幅无关,即周期不变,故选项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15.BC
【详解】
A.火车过桥时限制速度是为了防止桥发生共振,故A错误;
B.对于一个受迫振动系统,若驱动力的频率为5 Hz,则振动系统稳定后的振动频率也一定为5 Hz,故B正确;
C.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故C正确;
D.受迫振动系统,驱动力做了功,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故D错误。
故选BC。
16.5∶2 Ⅰ
【详解】
[1]由共振曲线及共振的条件可知,Ⅰ和Ⅱ的固有频率分别为0.2 Hz和0.5 Hz,周期之比
TⅠ∶TⅡ=5∶2
[2]当摆长相等时,重力加速度越大,频率越大,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故图线Ⅰ是月球上的单摆的共振曲线。
17.大于 等于
【详解】
[1][2]在单摆振动过程中,因不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使机械能逐渐转化为内能;虽然单摆总的机械能在逐渐减小,但在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仍不断地相互转化。由于A,B两时刻,单摆的位移相等,所以势能相等,但动能不相等,摆球A时刻的动能大于B时刻的动能。
18.1 向左移动
【详解】
由共振曲线可知:当驱动力频率f=0.5Hz时产生共振现象,则单摆的固有频率为:f=0.5Hz.;由单摆的周期公式有:,得:.
由单摆的频率公式为:得知,当摆长增大时,单摆的固有周期增大,频率减小,产生共振的驱动力频率也减小,共振曲线的“峰”向左移动.
19.(1)简谐运动,0.5s,2Hz,阻尼振动;(2)受迫振动,0.25 s;(3)2 r/s,见解析
【详解】
(1)用手往下拉振子使振子获得一定能量,放手后,振子因所受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F=-kx),所以做简谐运动,其周期和频率是由它本身的结构性质决定的,称固有周期(T固)和固有频率(f固),根据题意
T固==s=0.5 s
f固==Hz=2 Hz
由于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存在,振子克服摩擦力和阻力做功消耗能量,使其振幅越来越小,故振动为阻尼振动。
(2)由于把手转动的转速为4 r/s,它给弹簧振子的驱动力频率为f驱=4 Hz,周期T驱=0.25 s,故振子做受迫振动。振动达稳定状态后,其频率(或周期)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或周期),而跟固有频率(或周期)无关。即f=f驱=4 Hz,T=T驱=0.25 s。
(3)要使弹簧振子的振幅最大,处于共振状态,必须使其驱动力的频率f驱等于它的固有频率f固,即f驱=f固=2 Hz,故把手的转速应为n=2 r/s。
20.见解析
【详解】
趴在地上把耳朵贴在陶器上(用来听敌人是否在挖地道) 运用的科学道理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