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11 09:5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体验化学探究
一、单选题
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A. 温度高低 B. 氧气含量 C. 食物种类 D. 食物多少
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这一现象,对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A. 可能是二氧化碳 B. 可能是水蒸气
C. 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 D. 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根据操作和现象,通过下列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可靠的是
A. 测量蜡烛燃烧后的长度,发现明显短于燃烧前,说明蜡烛发生了化学变化
B. 用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壁上有液滴,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产生
C. 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白烟是二氧化碳
D. 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烧杯将其中一支罩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另一支继续燃烧,说明空气中有物质参与了燃烧
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根据操作和现象,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C. 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 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液滴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有一次上课时,小丽觉得很闷,呼吸不畅。是不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呢?小丽分别收集了250mL教室内、外的气体样本,向其中分别加入10mL澄清石灰水,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 猜想 B. 实验 C. 控制变量 D. 归纳
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C.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
D.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只有二氧化碳生成
B. 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能够被点燃
C. 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D. 罩住火焰的时间太长,烧杯底部变黑
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中,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 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 变化时发光发热
C.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 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
A. 猜想假设 B. 设计实验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是令中国人心痛的艺术珍品。一位同学认为制造铜像的原料中含有锌,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做结论
科学探究要应用多种多样的科学方法,下列描述中哪项不是科学方法?
A. 保持实验室干净 B. 进行观察
C. 设计实验来检验假设 D. 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提出问题得出结论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上述各环节进行的正确顺序是
A. B. C. D.
点燃蜡烛时,下列对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罩在火焰上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D. 燃烧时产生黑烟,熄灭瞬间产生白烟
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 D. 获得结论
二、填空题
张小明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活动与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下列空格:将一支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 ______。由此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______等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______变化。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选填“a”或“b”或“c”处最先碳化变黑。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选填“外焰”或“内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时,点燃蜡烛,将木条横放在火焰上,发现与外焰接触的部分最先碳化,原因是______;熄灭蜡烛,可以看到灯芯上冒出一股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______性,白烟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学生应学会利用实际经验来分析影响食物腐败的内因和外因,注意内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而外因是外界因素来解答。
【解答】
A.一般温度高,食物腐败的快,温度低,食物腐败慢,则温度高低是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外界因素,猜想合理;
B.一般氧气含量低时,食物腐败的慢,氧气的含量高时,食物腐败的快,则氧气含量是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外界因素,猜想合理;
C.不同的食物在一定条件下,食物腐败的快慢不同,则食物种类是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内因,猜想合理;
D.取不同量的同种食物,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食物腐败快慢相同,则食物的多少不是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猜想不合理。
故选D。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通过对碳酸饮料的成分的分析进行合理的猜想,要注意猜想要有理有据.
【解答】
A、雪碧是碳酸饮料,打开瓶盖会逸出二氧化碳,因此猜想合理;
B、雪碧中含有水,因此也可能是水蒸气,故猜想合理;
C、雪碧是饮料,不可能有毒,故猜想合理;
D、雪碧是饮料,不可能有毒,故猜想不合理;
故选:D。
3.【答案】D
【解析】解:A、测量蜡烛燃烧后的长度,发现明显短于燃烧前,不能说明生成了新物质,不能说明蜡烛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壁上有液滴,不能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产生,应使用干燥的烧杯,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白烟是二氧化碳,可能是石蜡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错误。
D、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烧杯将其中一支罩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另一支继续燃烧,烧杯中空气的量是有限的,说明空气中有物质参与了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液滴时,是水蒸气冷凝成水雾,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一般来说在化学里面做研究实验分四步假设、实验、观察、结论,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的理解,并能在解题中应用。
【解答】
A、是不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呢?属于猜想环节,故不符合题意;
B、分别加入10mL澄清石灰水,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属于实验环节,故不符合题意;
C、小丽分别收集了250mL教室内、外的气体样本,属于控制变量环节,故不符合题意;
D、没有归纳环节,故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B
【解析】解: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根据产生的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就是进行对比实验,故选项做法正确。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故选项做法错误。
C、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就是通过咨询老师或同学、积极探讨,来解决问题,故选项做法正确。
D、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也是探究学习的过程,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故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B。
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发现了问题,就应该探究形成原因,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可以反复实验,来探究黑色的物质的成分;也可以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咨询老师,而不能不予理睬,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也不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本题难度不大,通过对蜡烛燃烧的实验来考查实验探究中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探究习惯.
7.【答案】A
【解析】解:A、蜡烛燃烧不是只有二氧化碳生成,还生成水蒸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具有可燃性,白烟能够被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C、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生成了水蒸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罩住火焰的时间太长,石蜡燃烧不充分,生成了炭黑,烧杯底部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的火焰,蜡烛刚熄灭时,灯芯上产生一缕白烟,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石蜡的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变化时发光发热,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也发热发光,故B选项符合题意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说明有新物质水生成,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 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对化学变化本质的理解,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猜想假设,故选项错误;
B.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
C.“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
D.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得出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解:A、一位同学认为制造铜像的原料中含有锌,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假设,而不是实验,故选项错误。
B、一位同学认为制造铜像的原料中含有锌,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假设,故选项正确。
C、一位同学认为制造铜像的原料中含有锌,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假设,而不是观察,故选项错误。
D、一位同学认为制造铜像的原料中含有锌,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假设,而不是做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一般分为以下八个连续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所以保持实验室干净不属于科学方法。
故选:A。
根据科学探究的步骤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首先是提出问题,然后猜想假设,接下来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最后是得出结论。
故选:D。
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依次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此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这是研究初中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要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13.【答案】B
【解析】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借助实验现象分析得到的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B。
1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题意,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是猜想与假设环节。
故选B。
15.【答案】小液滴 浑浊 水、二氧化碳 化学
【解析】解:将一支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说明生成了水;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
小液滴;浑浊;水、二氧化碳;化学。
根据干燥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澄清石灰水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水蒸气、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外焰
水;二氧化碳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蜡烛燃烧的现象,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生成物、白烟的成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主要从科学探究的角度考查了蜡烛燃烧的现象,常在中考题目中出现。
从点燃蜡烛,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去分析;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碳化变黑;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故填a;外焰;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结论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与水。
故填;外焰;水;二氧化碳。
17.【答案】外焰温度最高 可燃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解析】解:点燃蜡烛,将木条横放在火焰上,发现与外焰接触的部分最先碳化,原因是外焰温度最高;熄灭蜡烛,可以看到灯芯上冒出一股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白烟是石蜡蒸汽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
故答案为:外焰温度最高;可燃;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根据蜡烛火焰的温度、白烟的成分及其性质来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环节,以及蜡烛燃烧实验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或推论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信息,或者是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填写即可.另外,对石蜡的元素组成的推断可以从质量守恒定律的方面来考虑、理解,会比较容易些.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