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语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析
标
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题材?
怀古咏史诗
特点?
观眼前之景(临古地)
写历史之人(怀古人)
抒一己之怀(抒己志)
文艺全能状元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词创始人
书法
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黄(庭坚)、米(芾)、蔡(襄)
绘画
“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
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旷
世
奇
才
北宋
元丰五年
“乌台诗案”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课文朗诵
念奴娇
苏轼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以“读”贯之,以“情”串之
反复诵读,理解词意,思考:
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这首词写上片、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探究品诗味
同桌之间对读诗歌,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1.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2.下阙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作者为什么写他?
3. 如何理解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情感如何?他真的消极吗?把酒祭月的行为背后,流露出苏轼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含英咀华析词语
1.临古地
分析鉴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淘:
显示出气势
康德的美学观
时间:
大浪淘尽
背景:
波澜壮阔
人物:
众多、风流
含英咀华析词语
1.临古地
提问: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字词
乱
穿
惊
拍
卷
雪
特点
险怪
高峭
汹涌
水石相击
狂澜奔腾
水色纯白
角度
形
声
形
色
修辞
夸张
比拟
比喻
特点
雄奇壮阔
赤壁壮美如画
①动词“穿”“拍”“卷”与形容词“乱”“惊”等最具表现力。
②我们面前似乎出现了似千军万马在奔腾、百万雄师在咆哮的壮阔江面,耸入高空的悬崖峭壁挡住了长江的行程,一层又一层的滔天大浪被激起,它们气势磅礴地冲击着两岸的礁石,又被一层层地击碎成千堆万堆的雪沫,寒气扑面而来,轰鸣声震耳欲聋,大地瑟瑟颤抖……
③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雄奇险峻、惊心动魄的画面,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
④这些环境恰恰就是英雄当年活动的典型环境,作者也是用这些夸张了的景物来渲染磅礴宏伟气势、衬托人物的英雄气概。
含英咀华析词语
忆古事
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 笑 间
樯橹灰飞烟灭
年青得意
人才出众
风流潇洒
自信乐观
从容破敌
苏轼为什么写周瑜?
延伸拓展探深意
苏轼为什么写周瑜?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
惠州
儋州
常州
45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59岁被贬惠州
62岁被贬儋州
66岁卒于常州
周瑜
苏轼
对比
比较角度
年龄:
生活:
外表:
职业:
际遇:
周瑜与作者比较
延伸拓展探深意
周瑜
年龄:34
生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对比当中
苏轼
年龄:47
生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哀叹自我
仰慕
英雄
怀古
伤己
如何理解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情感如何?他真的消极吗?把酒祭月的行为背后,流露出苏轼什么度样的人生态?
作者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从感叹自己转为自我劝解。人生几何,何必太计较得失,不如放眼大江,举杯赏月!流露出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豁达,“人生如梦”,随江东去,何必执着,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情感变化:
激昂慷慨——惆怅失意——趋于平静
延伸拓展探深意
不仅祭奠明月
而且祭奠古人
更是祭奠过去的自己——心灵得到升华
一樽酒
再读下片体会
黄州贬谪时期的苏轼(1079——1084)
时间 词文作品 诗句 思想感情
元丰3年 《菩萨蛮》
元丰3年 《西江月》
元丰5年 《念奴娇》
元丰5年 《定风波》
元丰5年 《赤壁赋》(前)
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人生空幻
壮志难酬
幽独凄清
失意自伤
时运不济
超脱旷达
不畏坎坷
笑看风雨
热爱生活
旷达乐观
延伸拓展探深意
课文小结
苏轼面对滚滚大江,看到赤壁形胜,怀想豪杰周瑜,感叹长江依旧,英雄已逝。
自己虽壮志犹在,而今却“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两句,是这种怀才不遇的悲愤,也是一种人生短暂的悲凉,更是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
苏轼与英雄对比,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可见,他并不甘于消沉,故以酒祭月,豪情尽显。
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当你觉得生活实苦,不妨看看苏轼吧:
看他如何在凄风苦雨的黄州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看他从翰林学士到狱中囚犯,再到东坡躬耕,却仍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魄”。
更重要的是,不曾有一日厌世逃避,而是能说服自己——扎根人间烟火气,从中探求快乐之道。心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向往.
苏轼的价值在于,他向我们证实了人生最重要的一项底层能力——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让自己快乐的能力。
旷达豪放汇笔端
1.东坡印象颁奖词
给东坡写段100字以内的颁奖词
他从西蜀走来, 震撼整个大宋文坛。
人生如梦是他洒脱的诠释,还酹江月是他豪情的讴歌,多次遭贬,生之劫难,浩然来,旷达去,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诗、词、文、书、画,更是面对逆境的从容乐观
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