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水
一、单选题
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水分子间的间隔:
B.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C. 状态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 发生了化学变化
下列关于过滤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过滤时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B. 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C. 过滤时,若流速慢可用玻璃棒在漏斗内搅拌使流速加快
D. 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煮沸可给水杀菌消毒 B. 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 过滤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D. 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水经活性炭吸附后可转化为淡水
B. 长期饮用蒸馏水有益身体健康
C. 自来水厂所采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
D. 地球上有很多水,所以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洁净的空气 B. 冰水 C. 矿泉水 D. 石灰石
小明不禁想到课堂中老师提到过,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只有
A. 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B. 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C. 河流水、固体冰川、湖泊淡水
D.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
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B. 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
D. 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哈尔滨在2011年加大城市建设力度,重点进行路桥建设、水源治理,届时建成“护水亲水,空气清新”“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新型城市如图,下列做法能造成水源污染的是
A. 工业“三废”经处理后排放 B. 大量含磷洗涤剂任意排放
C. 农业化肥农药合理使用 D.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
某净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装置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B. 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C. 硬水经过该装置后可转化为软水
D. 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后可得蒸馏水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熄灭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气体验满 D. 液体过滤
在压强为101kPa时,将1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 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 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 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一组是
A. 氧化镁、红磷 B. 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
C. 五氧化二磷、洁净的空气 D. 液氧、氮气
青岛市世园会园区内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中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对应的操作是
A. 杀菌消毒 B. 蒸馏 C. 吸附杂质 D. 过滤
地球表面约有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总水量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活性炭给水杀菌消毒 B. 为了健康可多饮蒸馏水
C.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 煮沸可以使软水变为硬水
二、填空题
对于沉淀、过滤、蒸馏、吸附等净化水的操作,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______;综合运用以上四项操作净化水的效果更好,其先后顺序是 ______。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
区别硬水和软水通常可用______,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______ 的方法将硬水软化。请简述你是如何保护水资源的写一条即可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的示意图,请回答:
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指出图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
如经过两次过滤,滤液仍然浑浊则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小伟同学将浑浊的溪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静置一会后,采用如 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
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
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装置中还有一处错误是______。
以下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其中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是______多选。
A.洗手洗脸时随手关闭水龙头;
B.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C.雨水进行收集用于浇灌;
D.用淘米水浇花;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根据水分子在不同状态时的性质以及间隔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间隔变大。
【解答】
A.是水蒸气状态,是冰的状态,故水分子间的间隔:,故A正确;
B.在状态时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状态,故B错误;
C.无论物质处于何种状态,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运动,状态的水分子处于固态,在固定的位置震动,故C错误;
D.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C
【解析】解: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以防止损坏滤纸,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以防止滤液溅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不能用玻璃棒在漏斗内搅拌使流速加快,以防止损坏滤纸,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煮沸可给水杀菌消毒,选项说法正确;
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选项说法正确;
C、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选项说法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净水的原理、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硬水的软化、净化水的方法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4.【答案】C
【解析】解:A、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将海水淡化,故说法错误;
B、蒸馏水中缺少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长期饮用蒸馏水,无益于身体健康。故说法错误。
C、自来水厂所采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故说法正确;
D、地球上水很多,但绝大部分是海水,淡水较少,而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总水量的,故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海水淡化的方法解答;
B、据蒸馏水中不含有人体需要的必需元素,对人体没有益处分析解答;
C、根据净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水资源的状况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解答】
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冰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D
【解析】解:目前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故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人类可直接利用。根据题意。
故选:D。
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本题间接考查了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识记即可。
7.【答案】A
【解析】解: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正确,故选项正确;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错误,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选项错误;
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错误,故选项错误;
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A。
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正确;B、过滤是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错误;D、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
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8.【答案】B
【解析】解:A、工业“三废”经处理后排放,不会造成水的污染,故A不选;
B、大量含磷洗涤剂任意排放,会造成水的污染,故B选;
C、农业化肥农药合理使用,不会造成水的污染;故C不选
D、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不会造成水的污染,故D不选。
故选:B。
根据水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本题考查了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答案】B
【解析】解:该装置中的物质并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选项说法错误;
B.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气味,选项说法正确;
C.由净水装置可知,该装置不能减少钙、镁离子的化合物的量,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选项说法错误;
D.该装置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得不到蒸馏水,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净化水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0.【答案】D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C、气体验满,应将火柴放在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气体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氧气降温变为液态,氧分子运动速度变慢,氧分子之间间隔变小,氧分子的体积大小、质量大小、数目多少都不变。
故选:D。
根据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
12.【答案】C
【解析】解:A、氧化镁、红磷都是由以后总物质组成,都属于纯净物,故A错;
B、澄清石灰水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故B错;
C、五氧化二磷属于纯净物、洁净的空气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液氧、氮气是由以后总物质组成,都属于纯净物,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否则属于混合物.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13.【答案】D
【解析】解:超滤膜可以除去不溶性的杂质,所以步骤对应的操作是过滤,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根据超滤膜的作用和过滤的原理分析回答。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自来水中所含杂质的成分,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除去即可。
14.【答案】C
【解析】解:活性炭因其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而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用于消毒,故A错误;
B.蒸馏水中缺少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故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故B错误;
C.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硬水和肥皂水混合产生浮渣,软水和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故C正确;
D.煮沸过程中,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化合物会转化为沉淀,煮沸可以使硬水变为软水,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活性炭的作用分析;
B.根据蒸馏水中缺少矿物质分析;
C.根据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进行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5.【答案】 蒸馏
【解析】解:沉淀可以除去水中较大的难溶性杂质,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较小难溶性杂质,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因此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因为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所以蒸馏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综合运用上述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操作净化水的效果更好。
故答案为:;;。
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净化水的方法,解答时要充分理解过滤、蒸馏等操作分别可以除去哪些物质。
16.【答案】肥皂水 煮沸 节约用水;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解析】解: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人们常采用的煮沸方法将硬水软化;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水污染有三个主要方面: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用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任意使用。防止水污染就要做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故答案为:肥皂水;煮沸;节约用水;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根据硬水和软水区别和硬水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爱护水资源可以从保护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做起。
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17.【答案】漏斗 烧杯 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漏斗末端没有紧挨烧杯内壁 滤纸破损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解析】解: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即可看出a是漏斗,b是烧杯.答案为:漏斗;烧杯.
图中的错误有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末端没有紧挨烧杯内壁.故填: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末端没有紧挨烧杯内壁.
如经过两次过滤,滤液仍然浑浊则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故填: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是指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指上面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过滤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8.【答案】吸附小颗粒泥尘,使其沉淀 玻璃棒 引流 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ABCD
【解析】解:明矾在水中能吸附小颗粒泥尘,使其变大,有利于沉降;
在过滤时,要用到玻璃杯引流,既能保护滤纸又能防止液体溅出;漏斗下端要紧靠在烧杯内壁,图中缺少该操作;
洗手洗脸时随手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正确;
B.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可以防止水污染,故正确;
C.雨水进行收集用于浇灌;可以节约用水,故正确;
D.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正确;
故答案为:
吸附小颗粒泥尘,使其沉淀;
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
根据明矾在水中能吸附小颗粒泥尘,使其变大,有利于沉降解答;
根据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解答;
根据水资源相对来说是匮乏的,保护、节约水资源势在必行解答;
本考点考查了明矾的净水作用、过滤的注意事项等,一定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