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子的变化
一、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 用高粱酿造高粱酒 B. 干冰用于食品冷藏保鲜
C.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D. 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将生活用水、地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
B.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变大
C. 蒸馏或用活性炭吸附均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D. 电解水的实验可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银用于制作导线 B. 干冰用作制冷剂
C. 铜用于制作铜火锅 D. 氢气用作高能燃料
水是一切生命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正常雨水一般显中性
C. 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 硬水经活性炭处理可以转化为软水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天然气用作燃料
C. 液氮用作冷冻剂 D. 铜用于制作导线
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如图,说法错误的是
A. 电解水过程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B. 由实验可知,C端是电池的负极,D端是电池的正极
C. 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A中的气体使木条燃得更旺
“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 石墨用于导电 B. 活性炭用于净水
C. 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D. 氢气用作燃料
水是人类重要的资源。以下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可以得到纯水
B.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得出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 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体积变大
D. 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下列有关水电解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高度不变
B.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 乙管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为淡蓝色
D. 甲、乙管中气体体积比大于2:1,可能与两种气体的溶解性有关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明矾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 稀释是一种净化水的好方法
C. 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A. 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 B. 沸点较低,容易气化
C. 不支持燃烧 D. 无色液体
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B. 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易变质
C. 氢氧化铜受热易分解;汽油燃烧
D. 石灰石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二、填空题
分析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左图中海水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______填离子符号和构成。
右图试管A中气体为______,试管B所对应的电源是______填“正”或“负”极;
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水分子不断运动 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C.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发生了变化。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某地下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该水属于______填“软水”或“硬水”;
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经过净化后才能使用,在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
A.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发生了变化 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冲洗厕所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如图图标图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用高粱酿造高粱酒属于利用高粱的化学性质,故A选项错误;干冰用于食品冷藏保鲜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B选项正确;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利用石墨的化学性质,故C选项错误;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D选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解:将生活用水、地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选项说法正确;
B.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间隔变大,但是水分子体积没有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C.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能将海水转化为淡水;但活性炭的吸附性只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将海水转化为淡水,选项说法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来分析;
B.根据水的三态变化以及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海水淡化的方法以及净化水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与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水资源的保护、粒子的性质、海水淡化的原理、电解水的实验结论等,难度不大。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性质的判断,难度不大。
【解答】
A、银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银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是利用铜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氢气用作高能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解:A、水是一种纯净物,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正常的雨水显酸性,故B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C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所以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正常雨水的酸碱性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结构以及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即可分析解答。
5.【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辨别,难度不大,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液氮用于冷冻麻醉,是利用了液氮温度低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答案】D
【解析】解:A、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实质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选项A正确;
B、C端产生气体多,对于气体为氢气,所以为负极,D端为氧气,对应为正极,选项B正确;
C、水电解后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C正确;
D、A中收集的气体为氢气,不具有助燃性,无法使木条燃烧更旺,选项D错误;
故选:D。
A、考查电解水微观实质;
B、根据气体体积推断电源正负极;
C、根据反应物组成分析回答此题;
D、根据气体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7.【答案】D
【解析】解:A、石墨用于导电,利用了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活性炭用于净水,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切割大理石,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氢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8.【答案】D
【解析】解:A、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得到的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不是纯水,故A说法不正确;
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说法不正确;
C、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变大,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故C说法不正确;
D、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净化后水的组成分析;
B、根据电解水的结论分析;
C、根据蒸发时水分子的变化分析;
D、根据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基础知识,较为简单,加强水知识的归纳和学习即可分析解答。
9.【答案】D
【解析】解:A、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两侧玻璃管内有气体产生,压强增大,液面下降,因此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升高,故A错误;
B、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而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故B错误;
C、乙管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氧气没有可燃性,所以不会燃烧,故C错误;
D、甲、乙管中气体体积比大于2:1,是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可能与两种气体的溶解性有关,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装置内压强的变化来分析;
B、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来分析;
C、根据气体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气体的溶解性来分析。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0.【答案】C
【解析】解:A、用明矾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错误,故选项错误;
B、稀释是一种净化水的好方法错误,故选项错误;
C、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正确,因为状态发生了变化,故选项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错误,因为水是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A、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B、水的净化;
C、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本考点考查了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水的净化、分子的性质、电解水的实验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答案】C
【解析】解:A、四氯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B、沸点较低,容易气化,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C、不支持燃烧,不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正确;
D、四氯化碳为无色液体,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C。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1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解答】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食物在夏天易变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铜受热易分解,汽油燃烧,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石灰石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都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3.【答案】混合物 正 AC AB
【解析】解:海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故填:混合物;;
右图试管A中气体体积较多,是氢气;试管B中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试管B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故填:;正;
、水分子不断运动,该观点符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特点,故A正确;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水蒸发后体积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故B错误;
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故C正确;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当物质被分割小到分子时,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AC;
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故正确;
B.电解水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故正确;
C.电解水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
D.电解水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故错误。
故选AB。
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氯化钠的结构来分析;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相关知识来分析;
根据水三态变化过程来分析;
根据电解水的微观实质来分析。
本题就考查的内容来看不算难,但是由于涉及的内容和问题都多,解答时一定要仔细,尤其是离子的符号、化学式要严格按照规定书写规范。
14.【答案】硬水 蒸馏 C A
【解析】解:某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该水属于硬水,
故填:硬水;
在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故填:蒸馏;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正确;
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冲洗厕所,节约用水,故正确;
C.水是纯净物,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故错误;
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故正确。
故选C。
如图图标图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
答案为:硬水;蒸馏;;。
根据硬水概念进行分析;
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据此分析。
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分析;
根据节约用水原则分析;
C.根据水是纯净物分析;
D、根据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分析。
根据“国家节水标志”选择。
此题难度不大,掌握软水、硬水的概念以及水的组成和节水图标等即可顺利解答。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