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学案例[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变色龙教学案例[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5-16 22: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变色龙》教学案例
一、教材设计说明
1 教材分析
 《变色龙》一文是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一篇小说。其通过一件极为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表现了一个尖锐的重大社会问题,即官僚警官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专制制度肆无忌惮的欺压人民。小说中用曲折巧妙的故事情节、多种人物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见风使舵、反复无常、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警官形象,以此辛辣的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某种庸俗和丑恶。这篇文章,故事情节构思巧妙,条理清楚,人物形象鲜明。所以学生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的理解都不难,难点在于理解该人物形象的典型社会意义。为此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a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            法
能力目标:阅读课文,讨论完成“办案报告”,锻炼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价值观教育:了解沙皇时代俄国社会的黑暗
b教学重点:1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2 体会构思巧妙的故事情节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c教学难点:理解沙皇时代俄国社会的黑暗及文中人物形象的典型社会意义  
2教材处理:以前教《变色龙》,我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从梳理情节,划分段落,到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写作特点,讲得多,分析的细,然而学生兴趣不高,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次我换了一种教法,既鼓励、点拨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完成“办案报告”。此法大大出乎意料,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讨论中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启发
4课前准备:拟制“办案报告”表
二、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力目标:阅读课文,讨论完成“办案报告”,锻炼阅读理解能力情感价值观教育:了解沙皇时代俄国社会的黑暗
重点 1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2 体会构思巧妙的故事情节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难点 理解沙皇时代俄国社会的黑暗及文中人物形象的典型社会意义  
教法 合作讨论探究法 启发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安排目的
一、导入: 大家知道一旦出了案子,一定会惊动警察,公安机关会立案办案。我们今天要学的《变色龙》写的就是沙皇俄国一位警官办案的经过。办案人是谁?他办了一庄什么案子?它是如何了结这桩案子的?请根据课文内容写一份办案报告。二、读课文,了解文章故事情节,分组讨论完成“办案报告”三、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设置问题,适时点拨a 结合文章第一段感知当时社会背景b 警官在办案过程中变化了几次?怎样变得?c 为什么多变?这说明警官的办案法规及其本质是怎样的?d 文中用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了怎样的警官形象?e 文中警官是怎样了结此案的?这样的办案结果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该人物形象有何社会意义?四、小结:文章选取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表现了一个尖锐的重大社会问题,官僚警官其实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专制制度肆无忌惮的欺压百姓。五、思维扩展训练讨论发言:假如你是一位公平、公正的警官,你会如何处理这桩“狗咬人”事件呢?六、作业:综合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手法写一片断,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一定社会生活。附: 办案报告原告:赫留金被告:狗办案人:警官奥楚篾洛夫案由:小狗咬伤了赫留金的手指头办案背景:赫留金——平民百姓;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将军的哥哥。社会环境:当时俄国处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黑暗统治下,面对民主革命浪潮的冲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沙皇政府絭养了一批趋炎附势、狡诈多变的奴才。亚历山大三世在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办案难处:这只狗的主人究竟是谁,一时难以弄清;偏向狗,如何向赫留金和围观群众交代?办案法规:对豪门权贵趋炎附势:说狗是“名贵的狗”、“伶俐的狗”等;对平民百姓欺压恐吓:要“收拾”赫留金等。办案表现及实质:“变”——围绕“小狗的主人是谁”,奥楚篾洛夫对肇事者的称呼、态度及自己的言行、神态表现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变色龙”的本质。其六次判定,五次变化见下图: 警官笑容满面是将军的狗: ②小狗 ④名贵的狗 ⑥怪伶俐的狗不是将军的狗: ①疯狗 ③下贱胚子 ⑤野狗 警官大怒、严厉“不变”——奥楚篾洛夫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的性格。办案结果:小狗——虽是肇事者,但有后台,未受到惩罚,反而得到夸奖;赫留金——有冤不能申,还受到恐吓。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在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由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对学生心灵进行熏陶感染,使他们的道德情操得到升华。
三、教学后记: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文章故事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地分析、主体的挖掘、及写作特点的归纳等内容大多讲得过多,分析得过细。这种做法不但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达不到教学效果,更无从谈起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应很好的利用课堂45分钟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节课导入新课的开场白,一下子吊起了学生阅读课文的胃口,过一把警官瘾,也促使学生急于从作品中找出“报告”中诸多因素。这就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主动性,把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讨论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学生的主动参与比起老师的精讲细讲,效果要好得多。教师的点拨能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思维扩展训练,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由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对学生心灵进行熏陶感染,使他们的道德情操得到升华。教学新模式的转换,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但也有其不足之处,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各环节的连贯及巧妙处理。总之,教学中我们对一些课文的处理,不妨多尝试一些新的方法,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