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某溶液,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 )
①配制烧碱溶液,称量烧碱时放在滤纸上 ②配制烧碱溶液,未冷却即转移、定容
③烧杯及玻璃棒未洗涤 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⑤定容时加水至刻度线并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⑥天平的砝码生锈了
A. ①③ B. ②⑤⑥ C. ①③④ D. ①③④⑤
2.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2.24 L四氯化碳含碳原子数为0.1NA
②标准状况下,a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含有的分子数约为
③1 mol·L-1Mg(NO3)2溶液中含有NO的数目为2NA
④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
⑤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NA
⑥1 L 0.5 mol·L-1Na2S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2NA
A. ②⑥ B. ②⑤ C. ②③ D. ②③⑥
3.消灭地鼠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方法是将氯气通入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的哪些性质( )
①密度比空气大 ②易液化 ③能溶于水 ④有毒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④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 1 mol Al3+离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A
C. 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都为NA
D. 1 mol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5.使用胆矾配制1 L 0.1 mol·L-1的CuSO4溶液,正确的做法是( )
①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后,称取16 g溶于1 L水中
②称取胆矾25 g溶于1 L水中
③将25 g胆矾溶于少量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 L
④将16 g CuSO4溶于少量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 L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某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和一块铁分别放在表面皿中,研究它们在空气中的稳定性,该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
①假说法 ②实验法 ③分类法 ④比较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7.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 用湿润的有色布条
C. 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 D. 用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8.200 mL 0.5 mol·L-1的盐酸与14.3 g Na2CO3·xH2O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则x为( )
A. 5 B. 6 C. 9 D. 10
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总数为NA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B. 任何条件下,20 L 氧气含有的分子数都不可能为NA
C. 在标准状况下,2 g氖气含有NA个氖原子
D. 物质的量相等的任何气体中都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10.若1 g 氮气中含有x个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
A.mol-1 B.mol-1 C. 14xmol-1 D. 28xmol-1
11.下列关于“容量瓶及其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是( )
A. 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
B. 常见的规格有100 mL、250 mL、380 mL、500 mL及1 000 mL
C. 选用的容量瓶的容积应等于或略大于所配溶液的体积
D. 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12.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1.5 mol H2O和2.5 mol水
B. 2 mol H2SO4和5 mol硫酸
C. 1.2 mol H2和1.6 mol氢
D. 10 mol Ne和12 mol氖原子
13.448 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1.28 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 )
A. 64B. 64 gC. 64 molD. 64 g·mol-1
14.某市售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18 g·cm-3,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3 mol·L-1B. 8.4 mol·L-1C. 11.8 mol·L-1D. 0.5 mol·L-1
15.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 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 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 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 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二、非选择题(共 7题)
16.A、B、C、D、M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D含有相同元素。其转化关系如图(反应条件已略去):
若A、M均为单质,C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1)M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也可以与水反应生成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B、C都可以与CO2反应
b.B可以用于呼吸面具作为氧气的来源
(4)A直接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图表示A~E五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A为淡黄色固体,B为单质。试推出各物质的化学式,并写出B→C、C→D、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写出B→C、C→D、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3.9 g A投入到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L,将反应后的溶液配成1 000 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18.A、B、C、D、E五种物质是含钠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B为淡黄色固体,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推断各符号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D的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190 g MgCl2溶于水配制成1 L溶液。
(1)该溶液中Mg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从1 L该溶液中取出10 mL,10 mL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溶质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0.市售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计算市售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1.向碳酸钠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为止:
(1)在此过程中,溶液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上述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现有质量分数为57%硫酸溶液(密度1.47 g·mL-1),向其中加入质量分数与原硫酸相同的浓硝酸,混合成为27%硫酸和30%硝酸的混合酸。计算
(1)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
(2)形成混合酸所需原硫酸与加入的浓硝酸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A 4.A 5.B 6.D 7.B 8.D 9.A 10.C 11.B 12.C 13.D 14.C 15.B
16.(1)O2
(2)2Na2O2+2H2O4NaOH+O2↑
2Na+2H2O2NaOH+H2↑
(3)a (4)2Na+O2Na2O2
17. (1)Na2O2 Na NaOH Na2CO3 NaCl
(2)2Na+2H2O===2NaOH+H2↑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2HCl===2NaCl+CO2↑+H2O
(3)0.56 0.1 mol·L-1
18.(1)Na Na2O2 NaOH Na2CO3 NaHCO3
(2)2Na+2H2O===2NaOH+H2↑ (3)CO2+H2O+Na2CO3===2NaHCO3↓
19.(1)2 mol/L 4 mol/L (2)2 mol/L 0.02 mol
20. 解法一 1 000 mL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为
m(H2SO4)=ρ[H2SO4(aq)]·V[H2SO4(aq)]·w(H2SO4)=1.84 g·cm-3×1 000 mL×98%=1 803.2 g。
1 803.2 g H2SO4的物质的量为
n(H2SO4)===18.4 mol。
因为1 000 mL浓硫酸中含18.4 mol H2SO4,所以市售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
解法二 直接用公式:c=来计算,c(H2SO4)==18.4 mol·L-1。
21.(1)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
(2)CO+H+=== HCO,HCO+H+=== CO2↑+H2O
22.(1) 8.55 mol·L-1 (2)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