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26张PPT )+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26张PPT )+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1 11:30:27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冲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A、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B、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进行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兴起标志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旗 帜
(前期指导思想)
活动基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
民主 科学
北京大学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标志、主要阵地、口号、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阅读教材人物扫描:说说北京大学为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提 倡 科 学
反 对 迷 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提 倡 民 主
反 对 专 制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德先生)
(赛先生)
“民主”
“科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思想(民权、平等思想)
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达尔文的进化论等)
新道德、旧道德是指什么?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自由、平等、独立
封建纲常伦理
对旧礼教、旧道德攻击最猛烈的代表人物是谁?
鲁迅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文学革命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鲁迅的《狂人日记》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秀才娶妻:
话说有个秀才,一日在村里闲逛,看到有张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不错,就把她娶回去了……可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秀才以为: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实际情况: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引进标点符号
主张推到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德先生”
“赛先生”
向儒家学说开火
鲁迅与《狂人日记》
胡适与白话文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
“四提倡,四反对”
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和精神象征,只有打倒儒家传统道德才能唤醒民众,才能实现民主政治与民主共和。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局限: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是片面的,偏激的。
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李大钊
1917年俄国
十月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社会主义
阅读课本,结合下列材料,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瑰丽的精神日出。
材料二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 ——毛泽东
材料三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性质:
地位: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反对封建思想文化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前期),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
四、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意义):
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2.积极性
3.消极性(前期)
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局限在知识分子和思想文化领域。
②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偏向。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鼓动作用。
④后期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革社会的思想武器。
⑤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