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

文档属性

名称 新闻两则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9-07 14: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山中心中学七年级语文《新闻两则》导学案 01 9/2/2010 班级: 姓名
1、新闻两则之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理清记叙文六要素。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
3、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精练,感受我军所向披靡、不可抵挡之气势 。
学习过程:
环节一:知识链接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环节二:理解课文
1、在文中圈出新闻的六要素
2、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
3、文章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试概括出个层大意。
环节三:比较阅读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1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题都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两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__________。
13、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
14、用“ ”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它的作用是什么?
15、找出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什么?
环节四:中考链接
阿富汗儿童——我们该怎么办?
北京时间10月8日凌晨,美英开始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这使得本已十分贫困的阿国陷入更大的灾难与恐慌,其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是阿富汗的儿童。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统计显示,阿富汗是世界上20多个“儿童基本生活‘严重不足’”的国家之一,其儿童受教育程度为全世界倒数第七……现在又面对美英的“反恐怖战争”,阿富汗儿童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战争将导致大批无辜百姓逃离家园,沦为难民。在颠沛流离的逃亡过程中,将会有许多儿童因卫生状况不佳、缺少干净的饮用水和生病得不到有效的医治而死去。看着天真无邪的儿童死去,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痛心。可是阿富汗儿童目前正处在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的环境里,幼小、脆弱的生命将如何承受这起人为灾难?
我们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宗教极端主义,但这一切都不应以伤害无辜为代价。对于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更应当优先考虑。
战争仍在继续,死亡仍未停止。愿和平的曙光早日降临在阿富汗儿童身上。
4、读了本段新闻,你认为最令人担忧的是什么问题?
5、在这次战争中,阿富汗儿童面临什么问题?
6、战争的罪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针对美英对阿战争,我们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针对这次战争,想想阿富汗儿童,我们的愿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巴格达居民不进防空洞
(路透社巴格达3月22日电)今天的巴格达烟尘笼罩,城市空中轮廓线上火光点点,在美英部队对巴格达无辜迷茫的居民发动空前猛烈的轰炸之后,巴格达大街小巷几乎空无一人。
随着夜间炸弹和导弹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伊拉克首都全城的建筑物摇摇欲坠,火球和浓烟冲天而起,3天来的连夜轰炸首次变成了青天白日的闪电战。
一家宾馆的司机说:“(战争的)前两个晚上跟这次一比简直就是开玩笑。这就是他们所谓的震慑,真是让人胆战心惊。他们是说到做到。”
巴勒斯坦饭店的接待员说:“战争真的开始了。谁知道下一个晚上会是什么样子。”
做父母的都说自己的孩子被这次轰炸吓得瑟瑟发抖。有居民说美国在拿他们来试验自己的最新武器。
夜间袭击和新展开的白天轰炸在打击定点目标时显然很精确。很多目标,包括政府各部,位于巴格达平民区的中心。震惊不已的巴格达居民说,尽管美英接连不断的轰炸让人不寒而栗,但他们不会躲进遍布首都的防空洞。
萨阿德 萨利赫说:“我们宁愿死在家里,也不愿意闷死在地下防空洞里。我不会进防空洞。”
20、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①无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震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 ” 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其语言特点是什么?
22、主体部分怎样详细说明导语中的“烟尘笼罩”、“火光点点”。
23、这则新闻表现出的人民对待战争的态度是什么?
课后反思:
勤奋,是步入成功之门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