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8-09 09:4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1、举世闻名的河西走廊开通时的统治者是 。汉初在我国东北地区居住的少数民族统称 。使匈奴再不能与汉抗衡的事件是 出击匈奴。西汉时的最高学府是 。
汉武帝
匈奴
卫青霍去病
太学
1、稳固边疆
2、经济与文化措施
措施
内容
措施
内容
北击匈奴 河西屯边 西南开边 东北拓展
前127年至 开通河西 说服西南诸 打败匈奴
前119年,派 走廊,进 国归顺西汉,左部,在
卫青、霍去 行河西屯 汉族官史 在东北建
病北击匈奴 田 西南办学校 立行政机构
铸造钱币 兴修水利 重视经书 建立太学
下令废半两钱,改铸五株钱 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 重视经书的重写,鼓励各地献书 设置五经博士,给博士配置弟子,办太学
影片
图片
地图
1.思考一下,汉武帝为什么能打败匈奴?
答1)当时的西汉王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2)卫青、霍去病等汉军将士英勇善战。
(1)经过汉初几代人的努力,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雄厚,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他还把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3)汉武帝鼓励推荐人才,破格录用有才能的人。
(4)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5)在汉武帝时,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了。
2、汉武帝时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书58页思考
本题主要通过卫青、霍去病的生平故事激励学生树立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的志向,并懂得一个人要建功立业须有刚毅顽强、百折不挠、奋发上进、公而忘私的精神。
此题是评价题,旨在检验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各项政策与措施进行归类,比较,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四要素:
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分析:
要注意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和主要业绩;
要坚持实事、一分为二的观点;
要注意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
书60页评价
秦始皇
1、统一中国,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称始皇帝,中央设三公,地方实行郡县制。
2、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对文字、货币、度量衡以及车道等实行统一规范。为抗御匈奴,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
3、但焚书坑儒,穷奢极欲,严刑苛法,秦始皇为秦朝的二世而亡埋下了祸根。
与秦始皇相比,汉武帝的政绩主要表现于
1、开拓边疆、发展经济、弘扬儒学等方面。
(1)开拓边疆:派卫青、霍病北击匈奴,巩固西汉北部边郡;河西屯田,开通了河西走廊;在西南夷与东胡设置郡县,开发了西南与东胡地区的经济与文化。(2)发展经济:改铸五铢钱,由中央统一铸造和发行货币;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保证农业生产。
(3)弘扬儒学:发展经学,儒家学说得到扬;创建太学,确立中国古代官学制度。
由此看来,汉武帝是古代中国杰出的帝王,他为西汉王朝的强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2、另外,汉武帝与秦始皇一样,由于长期作战,大兴土木,繁重的摇役和兵役,使社会矛盾逐渐趋向尖锐。但汉武帝虽有“亡秦之失”,却避免了“亡秦之祸”,这是与秦始皇非常不同的地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汉武帝算是做到了。
反击匈奴路线
单击幻灯片
西汉疆域
西域都护府
长安
汉武帝
汉中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