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质课参评表
执 教教 师 商英丽 单 位 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
课 名 画 风 学 科 语文
教 学环 境 □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 学 段年 级 二年级 电子信箱 grshyl@
课件制作人员 商英丽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简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特色及所用教材版本《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 教学过程中,我以“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交流、边读边悟”的教学方法为主,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性、互动性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本课教学始终与日常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生活性,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单位推荐意见年 月 日(共37张PPT)
课题名称:《画 风》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年 级: 小学语文 二年级
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课文贴近儿童生活,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
课文内容浅显,但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二年级的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观点、做法。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弄清每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朋友的创意,学习他们爱提问题、爱动脑筋的精神。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字词,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阅读中,使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和写字,指导学生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 法
创设情境法
朗读感悟法
合作学习法
引导想象法
学 法
读——悟——说——写——画
设计理念
注重生本高效
注重识字方法
注重朗读感悟
教学流程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三、品读课文, 感悟文本。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一、谜语揭题,谈话激趣。
动手摸不着,
用眼看不到,
花儿见它点头,
小树见它招手。
陈 丹
chén dān
赵小艺
zhào yì
宋 涛
sòng tāo
陈 丹
赵小艺
宋 涛
小朋友们,你们是怎样记住我们的名字的
陈 丹
赵小艺
宋 涛
旗 杆 显 得
眨眨眼睛 斜斜的雨丝
你会读吗
摘白云
艺
陈
赵
宋
涛
丹
显
宋涛、陈丹、赵小艺他们到底是
怎么画风的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
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画
陈丹
赵小艺1
出来,读一读。
赵小艺2
宋涛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下雨了,树叶显得 。
, 显得 。
我会说!
你喜欢课文中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宋涛陈丹赵小艺, 喜欢画画在一起。
眨眨眼睛有创意, 决定画风比一比。
红旗飘飘迎风舞, 斜斜雨丝送春意。
小树弯弯风车起, 开动脑筋解问题。
忽然一阵微风起, 画儿显得更美丽。
你想怎样画风?
说一说,写一写 。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起了,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风来了
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
赶快拿起你的画笔画一画吧!
作业超市
喜爱朗读的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爱写作的你:把你想到画风的办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
15 画 风
红旗飘 小树弯
雨丝斜 风车转
爱提问爱动脑
教学反思
1、由易到难,有层次地,反复进行识字教学。
2、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感悟文本。
3、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重视读的实践过程。
4、激活思维,放飞想象,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
谢谢大家!(共25张PPT)
画 风
动手摸不着,
用眼看不到,
花儿见它点头,
小树见它招手。
陈 丹
chén dān
赵小艺
zhào yì
宋 涛
sòng tāo
陈 丹
赵小艺
宋 涛
小朋友们,你们是怎样记住我们的名字的
陈 丹
赵小艺
宋 涛
旗 杆 显 得
眨眨眼睛 斜斜的雨丝
你会读吗
赵
艺
陈
丹
宋
涛
显
摘白云
宋涛、陈丹、赵小艺他们到底是
怎么画风的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
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画
陈丹
赵小艺1
出来,读一读。
赵小艺2
宋涛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下雨了,树叶显得 。
, 显得 。
我会说!
你喜欢课文中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宋涛陈丹赵小艺, 喜欢画画在一起。
眨眨眼睛有创意, 决定画风比一比。
红旗飘飘迎风舞, 斜斜雨丝送春意。
小树弯弯风车起, 开动脑筋解问题。
忽然一阵微风起, 画儿显得更美丽。
你想怎样画风?
说一说,写一写 。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起了,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风来了
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
赶快拿起你的画笔画一画吧!
作业超市
喜爱朗读的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爱写作的你:把你想到画风的办法写下来。《画风》教学设计
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 商英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字词,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阅读中,使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朗读感悟法、合作学习法、引导想象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白纸、画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都知道哪些有关风的诗句或歌曲 学生畅所欲言。
3、听风的声音,这是什么风?你还感受过什么风?
4、风听得见,感受得到,那么风能画出来吗?(板书:画)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认识三个新朋友(出示图像)
指名读,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齐读。
2、交流识字方法。指名读。
3、生自读课文。要求: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可借助拼音,也可问问旁边的小小老师。
4、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5、做摘白云游戏。
6、把生字送回课文,生再读课文。
7、学写生字:艺、丝。
出示生字,生观察。师范写,生书空。生练习写生字。展示评价。
课中操:《大家来做广播操》
三、品读课文,感悟文本。
1、指名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汇报。
2、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你的答案。
交流汇报。
3、课件出示图1:这是谁画的风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给它配上课文里的句子吗?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风 板书:红旗飘
指名读。生齐读。
4、课件出示图2:这是谁的画 你觉得陈丹的画怎么样 她的画中有风吗
谁能给这幅图配上书上的文字读一读 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风 板书:小树弯
指名读。生齐读。
5、课件出示图3:这又是谁的画 他又是怎样画出风的
谁能给这幅图配上书上的文字读一读 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风 板书:雨丝斜
指名读。生齐读。
6、课件出示图4:老师这儿还有一幅画,看看图上添了什么 感觉到风了吗 板书:风车转
要是配上文字可以是书上的哪一段 指名读。生齐读。
7、放课件教师读课文最后一段。
8、根据板书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的,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当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9、你们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 为什么 生畅所欲言。
10、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组练习,一组展示。
全班分角色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很爱动脑筋,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画风呢 把你的奇思妙想说一说。
2、全班交流。
3、能不能把你们说的试着写下来 写完后再在旁边画一画。
配乐写话、画画。
4、展示富有创意的画。
五、布置作业:
1、喜爱朗读的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3、喜爱写作的你:把你想到画风的办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
画 风
红旗飘 小树弯
雨丝斜 风车转
爱提问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