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唱歌的大叶杨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在朗读中感悟大叶杨的快乐,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体验想象中感悟美、表达美;激发学生学会观察自然、用文字表现自然。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4.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用"享受"说话,识记"劳"字的字形。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朗读中感悟大叶杨的快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诗的节奏美、语言美。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生一起欣赏《幸福拍手歌》。
提问:在这首歌里小朋友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心里的快乐?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心中的快乐?
一、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刚才我们发现咱们有许多表达心中快乐的方式,那么大叶杨又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它心中的感情呢?大家自由读读课文,说说你的发现。
2.师生交流。
二、学习第一节,感受大叶杨歌声的美妙和变化。
1.自由读第一节,交流在什么时候听到了什么样的歌声,师相机贴字。
2.引导学生想象刮风下雨时的大叶杨的歌声和唱歌时的情境。
(1)CAI播放:风声、树叶儿动起来。
听,呼呼的风儿刮起来了,谁来学学大叶杨的歌声?
指名模拟声音(提醒学生可以从第一句中借一个词来模拟声音)。
(2)师:风儿起来了,大叶杨的叶儿开始--跳起舞蹈来,边跳边唱风儿越来越大,叶子越跳越--
(3)师:哗哗哗,下起雨来了,说说你听到什么了?(鼓励学生用书上的词说)
3.指导朗读"小鸟叫我们大叶杨,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
(1)师:多美的音乐,让我们也随着大叶杨一起唱起来吧,谁愿意用你的朗读把刚才大叶杨这美妙的音乐表现出来。
指名读。
(2)师生一起点评。
4.指导理解并朗读"没有风雨来帮忙,我们也会悄悄地唱。"
(1)指名读这一句。
(2)师:没有风雨来帮忙,大叶杨的歌声又是怎么来的呢?
指名回答。
5.齐读。
鼓励学生找到自己喜欢听的歌声,一起合作读第一节。
三、理解第二节内容,感悟大叶杨与人的和谐相处。
1.大叶杨都把歌唱给谁听了,请大家读读第二节,说一说。
学生边说边指导看图,教师相机提问:这个小宝宝会不会走路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帮助学生理解"学步"的意思)
2.分角色对话,体会情感。
师扮演大叶杨采访文本中的人物。
(1)小宝宝:你是谁,你在我的树下干什么 你听到我的歌声了吗 猜猜我在歌声里想对小宝宝说什么?
(2)老奶奶,你在干什么呀?你感觉怎么样?(在采访老奶奶的过程中相机教学"劳"字)
(3)老爷爷,你在干什么呀?你能看着图把你的动作说得更清楚点吗?
引导学生模仿老爷爷的样子体验老爷爷的感受理解"享受"一词的意思,鼓励学生说说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觉得干什么是一种享受?
3.体会大叶杨的心情有感情朗读第二节。
(1)看着你们在我的树下玩的玩,忙的忙,休息的休息,猜猜我的心情怎么样?不着急说出来,你帮我读出来吧!别忘了把自己当成大叶杨。
齐读第二节。
(2)你们刚才读出了我心中的快乐,想想为什么我这么快乐?
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才会更快乐!
(3)师生合作读:一人演大叶杨一人演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提示学生把文中的"他"变成"我"来读。
提示语:现在你们中有的就是调皮的小宝宝,还有眯着眼睛缝衣裳的老奶奶、
摇着扇子的老爷爷,别忘了读出你们心里不同味道的快乐来!
4.我还想把歌声送给更多的人呢。猜猜我还想把歌声唱给谁听,他又在我的树下干什么
多媒体出示第二节内容。后面附上:唱给,
他在。
学生交流。
是啊!正如你们所想象的,大叶杨把它快乐的歌声送给了心中充满快乐的人,于是每一个从它树下经过的人都能分享它的快乐!
四、质疑中理解第三节的内容。
1.在大叶杨的歌声里还藏着什么秘密呢?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三节,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后质疑。
3.预设问题:大叶杨为什么要感谢秋天里金色的太阳?此时教师可用CAI课件展示阳光照在树叶上的美景让学生自己来感受。
4.看,太阳照在大叶杨上,给每一片树叶都穿上了一件金黄的外套,假如你就是这一片金黄的树叶,你不想对太阳说几句感谢的话吗?
5.再回过头读读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想想大叶杨还想感谢谁呢?为什么要感谢他?
五、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听你们说着,和你们一起读着,老师都觉得这爱唱歌的大叶杨已经不仅仅是一棵树,而是一个人了,你们有这样的感觉吗?你把大叶杨想象成身边的一个人,你觉着它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
2.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心,大叶杨不是也应该有一颗心吗,老师如果给大叶杨画上一颗心,你觉得画在哪个字上最好呢?
3.心在爱字的上面,是呀,有爱心中才会有歌,有爱才会有快乐,也只有心中有爱的人才能听到这美妙的歌声!
4.快乐的大叶杨已经成了我们的亲密朋友了,最后让我们每个人带着自己心中对朋友的感情,读一读这首诗。
5.鼓励学生背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