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 测量毫米的认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 测量毫米的认识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11 17:5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3.结合具体内容感受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形成直观表象。
课前准备 教师:米尺学生:直尺一把、一枚1分或1角硬币、身份证、橡皮等。
教 学 流 程一、驱动导入1.复习导入:(1)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两个长度单位?(预设:米和厘米)(2)关于米和厘米,你知道了哪些知识?(预设:用手势比划;1米=100厘米;字母表示等)2.任务导入:(1)估一估:3厘米有多长?用学生卡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2)量一量:你画的线段是3厘米吗?用尺子量一量。(请一个学生上来展示,预设:有的比3厘米多,有的比3厘米少)揭示课题:测量物体时,得不到整厘米数时,要用到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引出课题:毫米的认识单元展开(一)单元一:1毫米的认识1.多通道导学(1)出示导学单:① 自学p22 ②小组交流:用你自学的知识来表示1毫米。(提示:在直尺上表示;用厘米和毫米的关系表示;找出1毫米的物体;用手势比划;举例生活中的1毫米) 关于1毫米,你还有什么问题?2、自主性预学:自学数学书P223、交互性研学全班交互性研学学习1毫米①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课件演示)理解:1厘米中的每一小格都是1毫米。②厘米和毫米的关系1厘米=10毫米(课件演示)(指导:数格子的方法指导:用笔尖去点着数)③找出1毫米的物体,举例生活中的例子。预设:学生卡的厚度、1分硬币的厚度等(指导:怎么量?)④用手势比划。(指导:)单元二:几毫米的认识。多通道导学:出示导学单:在直尺上找出2毫米、4毫米、6毫米和12毫米。生活中有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做单位?关于毫米,你还有什么问题?小组交流全班研学理解: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三、巩固性促学(1)填一填。数学书P22做一做回形针( )厘米( )毫米图钉( )厘米( )毫米(2)量一量量出三条线段的长度。画一画画一条长5厘米8毫米的线段。画一条比3厘米短2毫米的线段。三、达标总结:(一)达标评价对照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二)收获整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除了达成目标外,你还有哪些收获?(学生随意谈,教师随机点拨)3、课堂作业P14 设 计 意 图知识点的落实:复习1厘米和1米的概念,能进行比划,能运用,还能测量用厘米作单位的物体长度。比划米和厘米的多通道:用身体里的尺子比划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认识1毫米设置多通道:1、用手势比划。2、举生活中的例子。3、与学过的1厘米比较。4、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2毫米,3毫米知识点的落实: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知识点的落实:会进行测量,并会用毫米做单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长度单位:米(m) 厘米(cm) 毫米(mm) 进率:1厘米=10毫米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