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11 21:0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 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 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C. 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 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2.(2021遵义模拟)“雨后的山林中,鸟鸣清脆,溪水潺潺,微风轻拂,树枝摇曳……”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鸟鸣声、流水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人们主要通过音调分辨鸟鸣声和流水声
C.鸟鸣声和流水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不同 
D.茂密的树林具有吸声、消声的作用
3.(2021运康中学模拟)如图所示为一款创意手机魔方蓝牙音箱,可10 m内无线连接手机实现无线音乐播放。关于该音箱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创意手机魔方蓝牙音箱发声不需要振动
B. 音箱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
C. 根据音调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
D. 音箱发出的乐音也会成为噪声
4.(2021盐城模拟)下列措施,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
A.道路两旁植树
B.中高考期间学校周边禁止鸣笛
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飞机场停机坪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5.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 道路两旁植树 B. 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C. 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D. 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6.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道路两旁栽行道树 B. 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C. 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D. 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7.(2021深圳模拟改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教师讲课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D. 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8.(2021北京模拟改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真空传声最快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2021济南模拟)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关闭房间的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0.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11.(2021北京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在民乐合奏时能分辨出二胡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的音调不同
C.小提琴演奏时,用手按压琴弦的不同部位,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D.在住宅区和公路之间设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2.(2021广东模拟)网络线上学习中有许多与声现象有关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学生们在线上课堂上听到的所有声音一定是乐音
B.同学们听到老师的声音是老师声带振动发声的
C.上课时关闭其余发声的设备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老师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是哪位学生在回答问题
13.(2021攀枝花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14.(2021邵阳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真空可以传声
C."禁止鸣笛"是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15.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 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B. 禁止广场舞活动
C. 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
D. 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6.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无效的
A. 赶快将门窗关紧 B. 用棉花塞住耳朵
C. 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 D. 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17.(2021济南模拟)噪声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都会有伤害,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一大公害。以下有关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喜庆的鞭炮给一些人带来欢乐,但也会破坏其他人的安宁,成为令人讨厌的噪声
B.居民、文教、行政办公区白天环境噪声应控制在55dB以下
C.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8.(2021南京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控门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控制
B.中考期间禁止鸣笛,是通过控制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
C.我们可以利用回声定位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D.利用超声波粉碎胆结石,是利用了声音可传播信息
19.(2021长沙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B.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20.(2021云南模拟)由于城中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市城区内出现了很多居民生活区旁的拆迁、建筑工地,工地内的汽车发动机和其它机器的轰鸣声让周围居民苦不堪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们能够分辨不同机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音量大小不同
B.居民采取关窗的办法减弱干扰是在声音接收处减弱噪音
C.汽车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振动
D.工地上机器发出的低沉声音属于次声
21.(2021新康国际学校模拟)如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22.(2021广东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使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B.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下面的音叉的音调高
C.利用声呐可探测海底的深度,声呐是超声波的应用
D.泥石流发生前,会产生次声,利用次声检测仪进行监测,就可以预报灾害,减少损失
23.(2021安徽模拟)2019年10月1日,小洋欣赏了建国70周年主题为《我的祖国》的专场音乐会.其中关于音乐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男高音的音调比男低音的音调低
B.小洋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
C.当长笛演奏时,是长笛内的空气振动发声
D.欣赏音乐期间,大家把手机调至静音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24.(2021衡阳模拟)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人在水面下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表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图2中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可以改变吹气时声音的音调
C.图3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4中B超诊断仪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25.(2021云南模拟)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博物馆时,老师要求“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这是要求调整声音的   ;听声音就知道谁还在大声喧哗是根据其   判断的。
26.(2021自贡模拟)我们说话或唱歌时,用手摸喉咙,手感到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两侧需加装隔音屏障,目的是在_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
27.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___;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28.如图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是噪声的波形,图_____是乐音的波形.
29.(2021宿迁模拟)小明在学习声现象课程时窗外传来广场舞的声音,他关上门窗是在   减弱噪声,此时小明突发奇想如果能制造一个类似月球环境的空间学习就不担心干扰了,他的依据是   。
30.(2021安徽模拟)“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______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是在______控制噪声。
31.(2021哈尔滨二模)从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考虑:在摩托车上加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在城市道路旁加装隔声板,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在工厂的工人戴噪声耳罩,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32.(2021达州模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是根据声音的____判别出是猿声;城市很多地方禁止鸣笛是从____减弱噪声;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会产生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
33.(2021云南模拟)“珍爱生命,必须要遵守交通规则”图甲标志牌的含义是    图乙标志牌的含义是禁止鸣笛,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   。
34.(2021昆明二模)10月18日上午,某校教师代表在会议室认真观看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的直播”。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铿锵有力,精彩不断,这里的“铿锵有力”指的是声音________。在直播观看过程中,为了不让教师受到外界声音的干扰,关闭会议室的门窗,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35.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的特点.除夕之夜,燃放烟花爆竹时,关闭门窗可减弱声音传入,从声学上讲,是在________ 减弱噪声的.不少汽车由于受到振动使它的报警声响起,此时汽车的报警声和鞭炮声对于已经入睡的人来说是________ .
36.(2021长沙二模)如图所示为我市南二环路一段全长近千米的全封闭降噪隔音装置。它是由金属复合吸音板、采光隔音板及通风金属格栅板三类材料组成。采用全封闭隔音是通过________来控制噪声的;路旁还安装了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7.如图甲,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如图乙,战斗机旁的地勤工作人员都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则:
(1)建造体育馆及制作耳机选取材料的相同要求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2)不同的是,甲是采取的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乙是采用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38.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噪声的控制进行了探究.他们从发现比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走访等途径来收集数据,发现控制噪声污染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城市在控制噪声方面已经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①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②积极搞好城市绿化;③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的人们带上耳罩、耳塞;④在市区内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⑤对噪声较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⑥采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等.
由上述兴趣小组提供的材料分析论证,可以得出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其中________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________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________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如图所示,在闹市区的主要干道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这种装备反映声音的什么特征_________?显示数字的单位是什么___________?
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向学校提出两种减少学校噪声干扰的合理化建议: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参考答案
1. 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 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 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C. 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 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答案】C
2.(2021遵义模拟)“雨后的山林中,鸟鸣清脆,溪水潺潺,微风轻拂,树枝摇曳……”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鸟鸣声、流水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人们主要通过音调分辨鸟鸣声和流水声
C.鸟鸣声和流水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不同 
D.茂密的树林具有吸声、消声的作用
【答案】D
3.(2021运康中学模拟)如图所示为一款创意手机魔方蓝牙音箱,可10 m内无线连接手机实现无线音乐播放。关于该音箱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创意手机魔方蓝牙音箱发声不需要振动
B. 音箱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
C. 根据音调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
D. 音箱发出的乐音也会成为噪声
【答案】D
4.(2021盐城模拟)下列措施,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
A.道路两旁植树
B.中高考期间学校周边禁止鸣笛
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飞机场停机坪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答案】B。
5.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 道路两旁植树 B. 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C. 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D. 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答案】C
6.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道路两旁栽行道树 B. 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C. 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D. 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答案】A
7.(2021深圳模拟改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教师讲课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D. 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答案】D
8.(2021北京模拟改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真空传声最快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D。
9.(2021济南模拟)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关闭房间的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
10.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答案】B
11.(2021北京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在民乐合奏时能分辨出二胡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的音调不同
C.小提琴演奏时,用手按压琴弦的不同部位,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D.在住宅区和公路之间设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D。
12.(2021广东模拟)网络线上学习中有许多与声现象有关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学生们在线上课堂上听到的所有声音一定是乐音
B.同学们听到老师的声音是老师声带振动发声的
C.上课时关闭其余发声的设备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老师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是哪位学生在回答问题
【答案】A。
13.(2021攀枝花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B 
14.(2021邵阳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真空可以传声
C."禁止鸣笛"是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答案】A
15.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 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B. 禁止广场舞活动
C. 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
D. 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答案】C
16.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无效的
A. 赶快将门窗关紧 B. 用棉花塞住耳朵
C. 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 D. 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答案】C
17.(2021济南模拟)噪声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都会有伤害,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一大公害。以下有关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喜庆的鞭炮给一些人带来欢乐,但也会破坏其他人的安宁,成为令人讨厌的噪声
B.居民、文教、行政办公区白天环境噪声应控制在55dB以下
C.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ABD。
18.(2021南京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控门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控制
B.中考期间禁止鸣笛,是通过控制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
C.我们可以利用回声定位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D.利用超声波粉碎胆结石,是利用了声音可传播信息
【答案】B。
19.(2021长沙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B.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答案】B
20.(2021云南模拟)由于城中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市城区内出现了很多居民生活区旁的拆迁、建筑工地,工地内的汽车发动机和其它机器的轰鸣声让周围居民苦不堪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们能够分辨不同机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音量大小不同
B.居民采取关窗的办法减弱干扰是在声音接收处减弱噪音
C.汽车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振动
D.工地上机器发出的低沉声音属于次声
【答案】C。
21.(2021新康国际学校模拟)如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答案】B
22.(2021广东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使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B.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下面的音叉的音调高
C.利用声呐可探测海底的深度,声呐是超声波的应用
D.泥石流发生前,会产生次声,利用次声检测仪进行监测,就可以预报灾害,减少损失
【答案】B。
23.(2021安徽模拟)2019年10月1日,小洋欣赏了建国70周年主题为《我的祖国》的专场音乐会.其中关于音乐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男高音的音调比男低音的音调低
B.小洋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
C.当长笛演奏时,是长笛内的空气振动发声
D.欣赏音乐期间,大家把手机调至静音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答案】C
24.(2021衡阳模拟)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人在水面下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表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图2中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可以改变吹气时声音的音调
C.图3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4中B超诊断仪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答案】B。
25.(2021云南模拟)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博物馆时,老师要求“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这是要求调整声音的   ;听声音就知道谁还在大声喧哗是根据其   判断的。
【答案】响度;音色。
26.(2021自贡模拟)我们说话或唱歌时,用手摸喉咙,手感到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两侧需加装隔音屏障,目的是在_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
【答案】振动 传播过程中 
27.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___;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 (1). 分贝 (2). 增大
28.如图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是噪声的波形,图_____是乐音的波形.
【答案】 (1). 乙 (2). 甲
29.(2021宿迁模拟)小明在学习声现象课程时窗外传来广场舞的声音,他关上门窗是在   减弱噪声,此时小明突发奇想如果能制造一个类似月球环境的空间学习就不担心干扰了,他的依据是   。
【答案】传播过程中;真空不能传声。
30.(2021安徽模拟)“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______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是在______控制噪声。
【答案】音色 传播过程中
31.(2021哈尔滨二模)从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考虑:在摩托车上加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在城市道路旁加装隔声板,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在工厂的工人戴噪声耳罩,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32.(2021达州模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是根据声音的____判别出是猿声;城市很多地方禁止鸣笛是从____减弱噪声;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会产生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
【答案】音色 声源处 次声波
33.(2021云南模拟)“珍爱生命,必须要遵守交通规则”图甲标志牌的含义是    图乙标志牌的含义是禁止鸣笛,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   。
【答案】车辆限速40km/h;噪声。
34.(2021昆明二模)10月18日上午,某校教师代表在会议室认真观看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的直播”。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铿锵有力,精彩不断,这里的“铿锵有力”指的是声音________。在直播观看过程中,为了不让教师受到外界声音的干扰,关闭会议室的门窗,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答案】响度大;传播过程中。
35.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的特点.除夕之夜,燃放烟花爆竹时,关闭门窗可减弱声音传入,从声学上讲,是在________ 减弱噪声的.不少汽车由于受到振动使它的报警声响起,此时汽车的报警声和鞭炮声对于已经入睡的人来说是________ .
【答案】信息、传播过程中、噪声
36.(2021长沙二模)如图所示为我市南二环路一段全长近千米的全封闭降噪隔音装置。它是由金属复合吸音板、采光隔音板及通风金属格栅板三类材料组成。采用全封闭隔音是通过________来控制噪声的;路旁还安装了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阻断声音的传播;响度。
37.如图甲,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如图乙,战斗机旁的地勤工作人员都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则:
(1)建造体育馆及制作耳机选取材料的相同要求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2)不同的是,甲是采取的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乙是采用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答案】 (1). 蓬松的材质 (2). 吸收和阻隔声波 (3). 在传输路径上隔离和吸收声波 (4). 阻止噪声进入耳朵
38.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噪声的控制进行了探究.他们从发现比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走访等途径来收集数据,发现控制噪声污染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城市在控制噪声方面已经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①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②积极搞好城市绿化;③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的人们带上耳罩、耳塞;④在市区内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⑤对噪声较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⑥采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等.
由上述兴趣小组提供的材料分析论证,可以得出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其中________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________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________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如图所示,在闹市区的主要干道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这种装备反映声音的什么特征_________?显示数字的单位是什么___________?
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向学校提出两种减少学校噪声干扰的合理化建议: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1). ①④⑤ (2). ②⑥ (3). ③ (4). 响度 (5). 分贝 (6). 关紧门窗 (7). 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