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2 10:1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周练卷(一)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酝酿( )应和( )窠巢( )抖擞( )
发髻( )黄晕( )贮蓄( )宽敞( )
2.下列句子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B.风轻悄悄的,草软棉棉的。
C.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D.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3.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晴朗无云。)
B.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昏黄,明亮。)
C.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D.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这里指婴儿出生。)
4.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3分)( )
A.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C.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个语段,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 , , , 。
①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
②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③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④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6.品析句式特点,在具体的语境中仿写句子。(2分)
有人说,季节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春是花枝招展的小姑娘,鲜艳明媚;夏是奔放的小伙子,青春张扬;秋是稳重的中年人,成熟丰厚;冬是 , 。
7.春天是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它给人带来欣喜,带来希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11分)
(1)【识春】人们对春天的称呼特别多,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几个。(2分)
(2)【知春】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人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指出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春的。(3分)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 )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 )
③踏花归来马蹄香( )
(3)【绘春】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字以内)(6分)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请你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上面两段文字的内容。(2分)
9.文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使用了 、 的修辞手法,分别形容雨丝 、 、 。(5分)
10.“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 的特点。(1分)
11.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请列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春天最初是闻到的
冯骥才
一年一度此时此刻,我都会站在料峭的寒气里,期待着春的到来。
因为我知道,若要“知春”可不能等到“隔岸观柳”,不能等到远远河边的柳林已经泛出绿意,或是那变松变软变得湿漉漉的土地已经钻出草芽——那可就晚了。春的到来远比这些景象的出现早得多,一直早到冬天犹存的天地里。你把冻得发红的鼻子伸进挺凉、甚至挺冷的空气里,忽然,一股子清新的、熟悉的、久违的气息,钻进鼻孔,并一下子钻进你的心里。它让你忽然感到天地要为之一新了,你立即意识到春天来了!
可是,当你伸着鼻子着意一吸,想再闻一闻这神奇的气味时,它又骤然消失,仿佛一闪即逝。你环顾四周,仍是-派冬之凋敝,地冻天寒。然而,不知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这气味忽又出现。就像初恋之初,你所感受到的那种幸福的似是而非。当你感到“非”时便陷入一片空茫,在你感到“是”时则怦然心动。原来,春天最初是在飘忽不定之中,若隐若现、似有若无。它不是一种形态,而是一种气味,一种气息一种苏醒的大地生命散发出的气息。
这时,你去留心一下。鸟雀们的叫声里是否多了一点兴奋与光亮?那些攀附在被太阳晒暖的墙壁上的藤条,看上去依旧干枯,你用指甲抠一下它黑褐色的外皮,你会发现这茎皮下边竟是鲜嫩鲜嫩的绿。春天不声不响地埋伏在万物之中。这天地表面依旧如同冬天里那样冷寂而肃穆。但春是一种生命。凡是生命都是不可遏制的。生命的本质是生。谁能阻過生的力量?冬天没有一次关住过春天,也永远不会关住春天。所以在它出现之前,已经急不可待地把它的气息像精灵一般地散发出来,透露给你。所以,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故此,我喜欢在这个季节里,静下心来去期待春天与寻找春天,体验与享受春之初至那一刻特有的诱惑。这种诱惑是大自然生命的诱惑,也是一种改天换地更新的诱惑。
去把冻红的鼻子伸进这寒冷的空气中吧。
(选自《初中生学习·阅读》)
12.“最初”的春天有什么特点?(2分)
13.画线句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冬天犹存的日子里就已经闻到 表达了作者对 的赞美。(4分)
14.结尾句“去把冻红的鼻子伸进这寒冷的空气中吧”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15.一般文章是通过描写看到的景象来感受春天的,而本文却说“春天最初是闻到的”。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江南的雪
鲁涛
①对于一位在江南住惯的人,在严寒的冬天也难得一见雪的踪影,春天下雪更是奇迹了。物以稀为贵,今年的春雪就越发显得珍贵。
②雪从正月十一下起。刚一开始,雪肆无忌惮如同撒盐般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同时也不停地侧敲着人们的房子、窗户和雨伞,发出吱吱的声音,清脆而幽雅。走在路上的我,感觉这声音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妙,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远逝的梦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里、小溪边,我和小伙伴们正在聆听叮叮当当的泉水声。
③一阵汹涌的雪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芦絮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的,虽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屋顶上白了一层,宛如覆盖了一层白毯。树枝上,草坪间,山尖上顶着一串串的小白花,与朦胧的天空灰白相间,很有些中国古代山水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韵味。
④雪虽然下得不很大,可是整个苍茫的大地比往常宁静了许多。但也不像唐代诗人柳宗元所描绘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冷清。宁静之中也蕴含着蠕动;漫天的飞雪本身就是一幅时尚的动漫,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时,也一步一步地浇灭了人们内心的烦察和不安;还有路上三三两两的车仍在穿梭,与飞雪的纠缠更添大地的娇媚;偶尔还有几个行人匆匆赶路,游离在这寂寥的雪国中。行人的稀少,我想到了一个原因。那可能是跟人们的爱
美有关,生怕太多的行走玷污了这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倒不如躲在家中偎依在火炉旁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调侃,享受着雪带来的宁静和悠闲。如果是读书人的话,映雪读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⑤雪除了给人们带来宁静外,还给人们带来极高的兴致和美好的希望。记得《世说新语》里有一篇《王子猷居山阴》的文章,文章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我在纳闷,何以使这位鼎鼎大名的书法家而又自命清高的魏晋名士乘兴而行呢?聪明的人一眼就会发现,那就是“雪”惹的“祸”。可见,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剂品”和“开心果”。有了雪,文人就妙笔生花;有了雪,农夫就信心百倍;有了雪,咱们老百姓就真高兴!
⑥江南的雪虽韵味十足,意兴盎然。但也有它先天的不足:相比北国的雪,它显得不够刚毅,不够坚强,不够浑厚,娇气、羞涩、短暂也就在所难免了。北京的雪我是见过的,但并不像李白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那么夸张。如果真要把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做个比喻的话,我想:北国的雪就好比北方的汉子,豪放、洒脱,洋洋洒洒;而江南的雪如同小家碧玉,娇小、细腻,缠缠绵绵。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地理与气候决定人的精神气质。从南北雪的形态特征来看,孟德斯鸠的理论确实有道理。
⑦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正月十二下午停了。可我的心间却没有停止对雪的眷恋,我不仅眷恋雪的洁白,眷恋雪的晶莹剔透,更眷恋雪的那种不夹带一丝丝杂质的纯正。这让我想起了为人处世,人如果能够像雪一样坦坦荡荡,纯正洁白,世间就没有那么多的恩恩怨怨了,人类也就可以和谐幸福地生活。而人们常常把雪当作“天使”,当作“棉被”,当作好事情的预兆,也就是因为雪代表了人们内心的追求:自然、纯洁、洒脱。虽然有时候人们达不到洁白无瑕的那种境界,但向往她本身也是一件美好的事物。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雪、赞赏雪的原因。
⑧这场春雪已经融化了,但它播撒在人们心间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到了秋天的时候还会丰收。
16.文章第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江南的雪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17.概括文章第④⑤两段的主要内容。从全文来看,做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好处?(3分)
18.第⑥段中作者忽然说江南的雪“也有它先天的不足”,并拿它与北国的雪相比较,指出它的“不够刚毅,不够坚强,不够浑厚”,你觉得这样写好吗?(2分)
19.文章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很有特点,请任选一词做鉴赏。(加点词语:炫耀、浇灭、纠缠、游离。)(3分)
20.文章最后说“播撒在人们心间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的想法。(4分)
三、写作(30分)
21.题目:校园的早晨
要求:①突出“校园的早晨”的特点;②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③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与解析
1.niàng hè kē sǒu jì yùn zhù chang
2.B 3.B
4.A 解析: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C、D三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D
6.慈善的长者 端庄肃穆
7.(1)(示例)三春、九春、芳春、阳春。
(2)①视觉 ②听觉 ③嗅觉
(3)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青蛙呼朋引伴,在池塘中放声歌唱;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真是叫人眼花缭乱啊!
8.春风图;春雨图。
9.比喻 排比 细密 闪烁 绵长
10.绿
11.五种景物:树叶、草、灯、房、人。
其中蕴含了作者一种喜爱、欢悦、满足的感情。
12.出现在冬天犹存的天地里,飘忽不定、若隐若现,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
13.拟人 比喻 春的气息 不可遏制的生命力
14.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对改天换地的憧憬,对大自然生命的赞美。
15.在作者看来,春的到来比柳林泛绿、草芽萌发等景象早得多,一直早到冬天犹存的天地里。在它出现之前,急不可待地像精灵一般地把春的气息散发出来。这时用冻得发红的鼻子可以闻到一种苏醒的大地生命散发出的气息,就会意识到春天来了。
16.第②段从听觉(声音)的角度来写下雪,“吱吱”的,清脆而幽雅。写出雪的急骤。第③段从视觉(颜色和形状)的角度来写下雪过后的一片白色,像覆盖了一层白毯(形状:芦絮般,一小片,一小片的)。写出雪的洁白与韵味。
17.第④段写下雪时的宁静,第⑤段写雪给人们带来了兴致和希望。这样安排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更具诗意(情趣),也更能表达作者喜爱雪的情感。
18.这样写好。通过比较更突出江南的雪的特点。
19.“炫耀、浇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雪的大和毫无顾虑,很有生气,极富动感。“纠缠”;写出雪的密和行人车辆在雪中奋勇前行的姿态。“游离”:写出行人在雪中缓慢移动的情态,具有水墨画的美感。
20.瑞雪兆丰年,农夫因这场雪而有了对丰收景象的憧憬。雪留下了一片洁白,使人们更加向往和谐幸福的生活,树立起纯洁洒脱的生活信念。这些憧憬和向往将永存心间,不会消失。
21.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