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
形抬升,降雪量大;夏季副热
控制,大气运动较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很
度热空气影响,积雪融化慢。(4分
)冬季流域内受西风控制,降水量大,河流流
对死海的补给量大
选择题
题,每小题3分
温较低,蒸发较
分)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河流带来大量
在湖中积累;纬度低,气温
发旺盛
丰选择题(本大题共4
共
(1)变化趋势:先增加后减
分
原因:近河岸地区
木植物枝叶繁盛,林下的光照
(1)规模大;水汽输送量大;空间上较稳定,而不会大幅摆动;持续时间长。(4分)
岸距离的增加
水埋深
乔、灌木植物减
照增多,草本生物量增加;随
金
盛行西风带影
河流携带来自西侧太平洋
河岸的距离进一步增加
深继续增大,草本植物也难以生存,草本生物量
汽。(6分
减少。(6分
3)旧金山湾开口向西(南)
水汽的
不易扩
金山湾东侧以大体
间
夏季多
少
季冰川融
地下水位
为
本海拔高对大气河流携带大量的水汽阻挡抬升作用强,易形成强降
高,利于生物
空间分布:随距河道距离增大而减少。(1分)距河道越近
水埋深越浅
合高大、茂密的乔、灌木等需水量大的植物生长。(2分
)造林地区地表温度的
要由白天地表温度变化为主导;森林
蒸散发增加造成的降温作用大
高于)反照率减小造成的增温的作用。(4分)
原为温带地区,植被的生长主要在春季和夏季,该时期的蒸散发作用
对造林区域温度下降发挥着
作用;反照率减少导致该区域变暖,蒸腾更多的水
从
长季持续降温。(4分)
3)森林恢复可以吸
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吸
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储存起来;森林恢复
温作用,在区域尺度上减缓
变暖的趋势。(6分)
理答案第潍坊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市级抽考
地理
2021. 10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受海上盛行风、洋面、地形等因素 影响。我国所属海域波浪能的理论存储量为7000万kW左右。图1示意我国沿海局部 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特征是
A.南部沿海小于北部沿海B.近海地区小于远海地区
C.南部沿海空间差异小D.北部沿海空间差异大
2.导致沿海海域波浪能密度南北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海域面积B.海岸走向C.海水温度D.海水深度
三名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了三个月后,于北京时间2021年9月17日13 时34分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降落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风着陆场。据此完成3—4题。 3.北京的昼长与航天员返回舱着陆当天夜长最接近的时段是
①惊蛰到春分②春分到清明③白露到秋分④秋分到寒露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期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A.日落时旗杆的影子朝向东南B.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C.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来越小D.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北极河流,通常是对发源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直接注入北冰洋的所有河流的总 称。图2为主要的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多年月平均变化图。据此完成5 -6题。
5.与8月份相比,6月份河口处海水
A.盐度较小透明度较小B盐度较小透明度较大
C.盐度较大透明度较小D盐度较大 透明度较大
6.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幅最大的月份是
A. 1—3月B. 4—6月C 7—9月 D. 10—12月
冰川风是指在冰川分布地区,冰川表面与海拔较低的冰川边缘地区由于温度差异而 形成的一种风向较为固定的风。在我国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谷地中,冰川风普遍存在。图3为冰川谷景观图。据此完成7 -9题。
7.喜马拉雅山脉北坡的冰川风多为
A.偏北风B.偏西风C.偏东风D.偏南风
8.推测冰川风势力最强的时间是
A.凌晨B.上午C.午后D.黄昏
9.喜马拉雅山脉北坡冰川风
A.增强了山风B.与谷风风向一致
C.强弱与冰川面积呈负相关D.与西南季风成因相似
2021年9月8日,新疆第一座光热发电站―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正式进入并网发电期。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技术是利用定日镜将太阳光能反射至中部集热塔,塔内熔盐被加热,高温熔盐流入热熔盐罐中。当需要发电时,罐中的熔盐将水加热,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图4为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相对于光伏发电,熔盐塔式光热发电可以
A.克服太阳能稳定性差的弊端
B.减少太阳能能量分散的影响
C.实现供电稳定性
D.改善地区能源结构
11.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技术中,定日镜和熔盐
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A.获得最大太阳辐射 储能 B实现光电的转化 储能
C.获得最大太阳辐射 直接电发 D实现光电的转化 直接发电
2020年12月28日至31日,入冬后最强寒潮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此轮寒潮呈现移动速度快、降温剧烈、大风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局地降温超160C,内蒙古地区出现强烈干冷天气。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天气现象的成因和本次强冷空气活动的成因相同的是
A.华南地区的“清明时节雨纷纷”B.贵阳冬季的“天无三日晴”
C.北方地区的“天雨新晴,北风寒彻”D.江南地区的“黄梅时节家家雨”
13.受本次寒潮活动影响,内蒙古牧区
A.积雪覆盖草场,饲料供应短缺B.风寒效应明显,作物大幅减产
C.牲畜遭受冻害,影响生产生活D.增加土壤水分,促进牧草返青
塔里木河中游河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洪水漫溢严重。恰拉水文站位于塔里木河 中、下游交界处。位于恰拉水文站上游的恰拉水库是该区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图 5示意“恰拉水文站月径流量特征及年径流趋势”。据此完成14-15题。
图5恰拉水文站月径流量特征及年径流趋势
14.恰拉水文站夏季径流量低于秋季是因为夏季上中游地区
①洪水期洪水漫溢耗水②蒸发量大③水库储水④灌区引水⑤下渗量大 ⑥大气降水量少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
15. 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导致恰拉水文站平均径流量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蒸发加剧B.气候异常,大气降水减少
C.植被覆盖率提高,耗水增多D.人口增加,生产生活需水量增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大气河流是位于对流层下层的狭长水汽输送路径,通常在天空里绵延数千公里,而宽度仅几百公里,从热带地区向大陆和极地地区输送大量的水汽。全球南北水蒸汽输送量的90%以上由大气河流完成,占全球总径流量的22%,是全球极端降水的主要原因。从热带中东太平洋向美国西海岸运动的一细长而强劲的水汽输送带就是其中之一,对美国西海岸的气候影响深远。图6为旧金山及周边地区图。
(1)归纳大气河流的主要特征。(4分)
(2)推测大气河流对旧金山影响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3)说明地形对旧金山湾区降水的影响。(6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研究表明:黄土高原造林区域地表温度的变化主要由白天地表温度变化主导而表现为降温。森林的反照率(反射太阳辐射与入射太阳总辐射的比值)通常低于草地和农田,造林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地表温度升高;但相较于草地和农田,森林具有较大的叶面积和表面粗糙度,并且森林生理活动消耗的水分更高,因此,造林可促进蒸散发(地面上植物的蒸腾与植株间土壤蒸发量之和),致使地表温度降低。图7 (a) 示意黄土高原造林在不同季节对白天和晚上地表温度的影响,(b)示意黄土高原造林在不同季节对反照率和蒸散发的影响。
(1)说出黄土高原造林区域地表温度表现为降温的依据。(4分)
(2)黄土高原的造林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具有季节性周期变化,整体上,春季和夏季的降温程度较大。分析造林地区春季和夏季的降温程度较大的原因。(4分)
(3)从气温的角度,分析森林恢复对黄土高原气候变化的意义。(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黑门山为戈兰高地最高峰,海拔2814米,其神奇之处在于山顶终年积雪不化。死 海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盐度最高的湖泊,约旦河是其主要补给水源。近年来,死海分裂 成南北两片,南片已基本成为盐滩。图8为死海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分析黑门山终年积雪不化的原因。(4分)
(2)判断死海水位比较高的季节并说明原因。(4分)
(3)说明死海南部盐滩出现的自然原因。(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地上生物量是指植物的枝、叶、花等在土壤以上的生物量,其大小与地下水埋深和光照密切相关。图9示意塔里木河下游某河段某月总地上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的变化情况。
(1)说出草本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增加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7分)
(2)推测荒漠植被总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