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8-09 15:0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构建
1、重庆谈判: 背景
时间
    双方目的
结果
意义
2、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内战爆发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经过(时间、人物、 主力、方向)
影响
1、条件
2、时间
3、经过:(时间、意义、作用)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4、意义
5、渡江战役(时间 人物 胜利标志)
三大战役
内战烽火
战略大决战
说出以下事件的战略地位:
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对陕甘宁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战略进攻:1947.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
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
解放战争 胜利的原因:
1、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3、党的领导和战略战术的正确运用
图一 黄埔军校 图二 南昌起义 图三 重庆谈判 图四 大决战
1
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国共关系的变化
C、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D、毛泽东思想形成
B
2.某地初中同学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查阅到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称赞:“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这些民主人士主要称赞毛泽东( )
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举
B.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胆魄
C.在北平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
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业
B
3
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这次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希望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团结民主,和平建国
D
4.流行词汇反映了时代的主题,“和平、民主”最有可能流行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重庆谈判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C
5.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一片船只结束。”请问“大片船只”指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D
6.右边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该同学的探究题目应是( )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北平和平解放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国民党政权垮台
D
7、小名在一次练习中把下列选项连在了一起,其中错误的是:
A.中共一大——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中共二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长征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D.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B
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
2、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两次分裂。这两次分裂造成了什么相同的恶果?
3、通过上述两问的探究,你得
到了什么启示?
第一次:北伐的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二次: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给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两党合作则国兴;
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的不幸。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萌芽和艰难发展→“黄金时代”→再度受挫
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1、时间短暂,过程曲折
2、地区、产业不平衡
3、总体水平落后
时期
阶段 萌芽和艰难发展 “黄金时代” 凋谢萎缩
原因 1、外商企业的刺激;
2、洋务运动的推动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图表
1、辛亥革命的作用;
2、一战中,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3、国货运动的推动。
一战期间
一战后
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卷土重来;
2、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3、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洋务运动到清末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
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爆发
B.《马关条约》签订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辛丑条约》签订
B
2.下面是l912~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简表。这一时期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1912年 1920年 发展速度
(1912=100) 年平均增长率
(%)
华商纱厂纱锭 50.9万枚 159.8万枚 313.6 12.1
华商纱厂布机 2616台 6675台 255.2 11.O
A.实业团体大量出现
B.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C.反帝爱国斗争高涨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掠夺
D
火车、 轮船、有线电报、电话
照相、 电影、媒体、出版机构
近代交通通讯
社会习俗变化
文化生活变迁
剪辫、易服、废止缠足、改礼节
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的是
A.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B.中山装成为那时最具特色的服装
C.废除科举制度
D.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
C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姓名 成就
著作(思想主张) 地位
詹天佑
侯德榜
魏源
严复
设计京张铁路
中国人自行设计的
第一条铁路
“侯氏制碱法” ,
《制碱》
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碱业的垄断
《海国图志》,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翻译《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近代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资产阶级启蒙
思想家
1.
维新变法时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高等大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
B.马尾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浦军校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