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级高一单元检测语文试题
加抽象和虚灵。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意境也有境界的意思。有意境就意味着境界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更高,更有形而上的意味。对意境的欣赏,能够使人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
、现代文阅读(35分)
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意境不仅是虚灵的、动态的,而且是超越的、神圣的。它不仅往广大的方面
材料一
蔓延,而且往高深的方面仲展,由此意境类似于古人心目中的宇宙,即“往古来
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那
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意境是宇宙,但它不是物理学上的宇宙,而是心
么,什么是意境
灵的宇宙,是精神生活的宇宙。中国艺术家创造出有意境的艺术作品,目的是安
从中国美学史来看,意境与意象、象等概念相关。在《易传》中,象是与形
顿我们的心灵,安顿我们的精神生活。
对照起来界定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象与
意境理论让我们从个别事物中超越出来,进入更加广大的周遭世界,进而与
形相比,有虚与实、动与静的区别。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象还有另外一个用
历史和宇宙发生关联,这对于将今天的艺术实践从对物体和个体的狭隘专注中解
法,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想象”。《韩非子·解老》中对象做了这样的解释:
放出来尤其重要。现在已经有不少西方美学家开始用气氛、氛围、灵韵等具有中
“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
国美学色彩的词汇来描述艺术圈,我想它们都不如中国美学中的意境那么准确
谓之象也。”比较起来说,眼见的形为实,意想的象为虚.正因为想象的介入,
在意境范畴启发下建构起来的艺术圈,将如同时下生态圈和经济圈一样,成为当
象变得更加虛灵、生动和非现实
代艺术中的一种新现象,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
顺着这个思路,可以说意象比形象更虚灵、更生动。正因为如此,意象专指
(摘编自彭锋《意境论的重生》)
诗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所创造的审美对象,它可以是虛构的、想象的,总之,是
材料二:
非现实的。形象多指现实中的事物的形状,形象可以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从而转
说到意境,我以为,意境是现实生活重压下可以让人们的心灵暂时得到抚慰
化为意象。比如,在文学形象这种说法中,形象就是审美对象,可以包含虛构和
的一剂良药。人们旅游,或寄情于山水,或暂驻风雪,或赏花问月,为的就是远
想象的成分。不过,形象也可以是非审美活动的对象。比如,在测量活动中,形
离人际关系如葛藤一般纠缠在一起的现实生活。董其昌的山水特别高远清澹,一
象就表现为客观的形状。
笔一笔安详宁静。这种意境,是他心上笔下的追求,更是他对于动荡不安动辄便
意象是审美对象,也是艺术创造的目标。通过意象,我们可以将审美与非审
可罹祸的官场生涯紧张心情的互补。以董其昌那样的身份,以他那样的身份派生
美、艺术与非艺术区别开来。既然意象已经将审美和艺术从其他人类活动中区别
出的那样的心情,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追求这样宁静的意境,是有意要与现实生活
开来,为什么还需要意境 究竟什么是意境 尽管境与象关系紧密,但它与象不
拉开距离,既是一种休息又是一种抚慰!这就是艺术的炒谛所在。有唐一代,安
同。中国传统美学中,有“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等说法。由此可见,境不
史之乱那一段,草木厌兵民不聊生,倒出现了许多意境优美的田因诗,为什么会
是个别的象,而是个别的象的放大或延伸,是不能对象化的境域或者世界。世界
这样 那几乎是民众们的集体向往,是诗人对民众的一种大抚慰!而在盛唐时期,
不是对象,不能与自我相对,因为自我始终是在世界之中存在,不能越出世界而
歌舞升平,“小邑犹藏万斛金”,却产生了以建功立业思想为基础的边塞诗,边
存在。从这种意义上说,意境比意象要大
塞诗的苦寒意境是人们不乐意经历的,但因为它与人们当时的现实生活拉开了距
意境不仅大于意象,而且高于意象。与具体的意象相比,非对象化的意境更
离,所以既变成了一种审美,又被人们称道!艺术的妙谛就是要与生活拉开距离,
语文共12页
语文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