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8-09 15:0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本课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继续。
本课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
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教 学 分 析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能 力
从史实的角度证明:台湾自古
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大陆对台湾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了解海峡两岸的交往情况
培养学生基于历史和国家政策来
处理交往中问题的能力。
过 程 与 方 法
通过图片资料等了解两岸关系从隔
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达到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
讨论:达赖赴台与大陆的对台政策。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目 标
认识统一是大的历史趋势;
树立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
培养唯物史观,坚决反对台独!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了解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难点:理解大陆对台政策制定的实质及原因。
教 学 策 略
营造氛围,情境创设策略
古今联系,归纳概括策略
学以致用,联系生活策略
信息反馈,诊断平价策略
1.营造氛围,情境创设策略
用富有感染力的诗朗诵
《乡愁》来导入新课。
使学生体会淡淡的哀愁,
亲人分离的痛苦。
在两岸交往的史实展示中,
通过台胞探亲的深情图片,
学生感受到两岸的交流与统一,
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结束:歌曲《我的中国心》
两岸渊源:
A.台湾在古代的名称你知道多少?
B.台湾古代与大陆的交往?
C.台湾被侵略的历史?
D.现在台湾问题的由来?它与
香港澳门问题一样吗?
2.古今联系,归纳概括策略
2.古今联系,归纳概括策略
毛泽东 新成果成立初 武力解决
1956年之后 和平统一
邓小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江泽民 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胡锦涛 和平统一,四点意见
3.学以致用,联系生活策略
历史与现实具有密切关系,历史来源于生活。
讨论: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事例有哪些?
引导学生从汪辜会谈、台胞探亲、
人员往来、两岸三通、经济往来等方面
进行感受。
除了汪辜会谈和“九二共识”政治性较强之外,
其余的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海峡两岸祭祖大典
台 湾 艺 人 在 大 陆 发 展
周 杰 伦
林 志 颖
张 韶 涵
苏 有 朋
4.信息反馈,诊断评价策略
焦点关注:“台独问题”,“台湾的台风困扰”,“马英九批准达赖赴台”……
写信要求:1.运用有关海峡两岸的知识。
2.写出你对台湾的期望。
3.要有反对“台独”的内容。
4.……
致马英九先生的信
敬爱的马英九先生:
您好!……中国有句古话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不要求两岸立即统一,我们总希望能通过推动两岸三通,加深了解、弥补隔阂、消除误解,通过政治谈判逐步解决因中国内战而遗留下来的台湾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大陆的政治和经济确实暂时落后于台湾,但请你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大陆不会永远落后下去,大陆的经济正在起飞,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和光辉历史的中国,一个日益强大已然崛起的中国,必然会等到祖国统一!
请您细想一下:大陆和台湾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相信先生您作为中国的一位领导人必定很爱国,但 真正的爱国思想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奉行这种爱国思想的中国人绝不会答应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
海 峡 两 岸 关 系
离别增乡愁
亲人分离的痛苦
两岸渊源
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两岸交往
关系日益密切
焦点关注
对台政策、手足情深
布鲁姆的目标教学法
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确定是为了明确本节课“要把学生带到哪里”!
通过教学情境创设,归纳概括,联系生活等策略(教学内容安排的有:两岸渊源、对台政策、两岸交往),从而实现“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
最后的“焦点关注”和“思考”是一个诊断性评价环节,尤其是“致马英九先生的一封信”更是判断“是 否已经将学生带到那里”!也就是判断本节课的目标是否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