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板块
一、选择题
1.关于板块构造学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球由七大板块构成 B.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板块的运动引起的
C.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D. 板块内部比较活跃,易发生火山、地震
2.按照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相撞形成的地形是( )
A. 海沟、弧岛 B. 海岭、海岸山脉 C. 裂谷、海洋 D. 巨大的褶皱山脉
3.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l00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大洋中脊是新海底诞生的地方 B. 地球是个球体
C. 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 海水对地形有侵蚀作用
4.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证明了( )
A. 大陆漂移说 B. 海底扩张说 C. 地质力学学说 D. 板块构造学说
5.关于下列区域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美洲地区由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组成 B. 拉丁美洲是指巴拿马运河以南的美洲地区
C. 北美洲的一些地区也属于拉丁美洲地区 D. 南美洲的区域范围要远大于拉丁美洲
6.图3一6一1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l00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大洋中脊是新海底诞生的地方 B. 地球是个球体
C. 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 海水对地形有侵蚀作用
7.下列叙述中,不能够证明大陆漂移的是( )
A. 各大陆有相似的自然风景
B. 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C. 调査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古地层相吻合
D. 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在不断地、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8.看图,图中海牛、鸵鸟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可能的原因是( )
A. 海牛、鸵鸟具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B. 人类活动带到两洲
C. 无法用大陆漂移假说来说明 D. ①②两洲原是一块大陆,后漂移分离而成
9.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理论,下图是哪个时代的地球海陆轮廓理论( )
A. 2亿年前 B. 1.35亿年前 C. 6500万年前 D. 现在
10.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
A. 陆地的城市中 B. 沙漠或荒野中 C. 基本上都在海中 D. 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
11.南极洲一片冰天雪地,却分布有巨大的煤田,原因是( )。
A. 南极地区好久以前,气候非常暖湿
B. 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并形成了煤,大陆漂移带到今天的位置
C. 该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变而成的
D. 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漂移了
12.南极洲一片冰天雪地,却分布有巨大的煤田,原因是( )。
A. 南极地区好久以前,气候非常暖湿
B. 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并形成了煤,大陆漂移带到今天的位置
C. 该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变而成的
D. 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漂移了
二、填空题
13.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________学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全球由6大板块组成,我国所处的板块是________。 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14.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六十年代建立了________学说理论,认为地壳的岩石圈分裂成________板块,板块漂浮在________上慢慢地移动。
三、解答题
15.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常会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契机。在新的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的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科学假说。
(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了________。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 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内部相对稳定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解答】A、全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的;故A错误;
B、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流水带来的泥沙堆积形成的;故B错误;
C、板块都是漂浮在软流层上的;故C正确;
D、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板块的交界处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答案】 B
【解析】【分析】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的地形是巨大山脉。
【解答】按照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相撞形成的地形是海岭、海岸山脉,板块张裂形成海洋。
故答案为:B
3.【答案】 A
【解析】【分析】点拨:本题运用读图识图思想。图中显示大洋中脊山脉在不断抬升,古老的海床在向两边移动,所以不是海水的侵蚀作用,海水侵蚀是越老的海床,侵蚀的越厉害,图中没有显示这一信息。
【解答】从图中可说明,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公里范围内海底岩层沿海床移动方向随年代分布不同而不同,说明了大洋中脊是新海底诞生的地方。
4.【答案】 A
【解析】【分析】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证明了过去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印证了大陆漂移说的观点。
【解答】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故答案为:A
5.【答案】 C
【解析】【解答】美洲由北美洲和南美洲组成,故A叙述错误.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故叙述B错误.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所以北美洲的一些地区也属于拉丁美洲,故C叙述正确.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所以南美洲的区域范围小于拉丁美洲,故D叙述错误.根据题意.
【分析】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拉丁美洲有许多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世界上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亚马孙热带雨林气候区.
6.【答案】 A
【解析】【解答】本题运用读图识图思想。图中显示大洋中脊山脉在不断抬升,古老的海床在向两边移动,所以不是海水的侵蚀作用,海水侵蚀是越老的海床,侵蚀的越厉害,图中没有显示这一信息。
7.【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陆漂移学说的掌握程度,属于基础题。
【解答】A.各大陆有相似的自然风景与当地的气候有关,与大陆漂移学说无关。故不正确。
B.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说明海岸线原来是一块的,现在由于漂移才分开,所以可以证明。故不选。
C.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但又发现这些大陆所在的气候带并不相同。说明原来可能连在一起。故不选。
D.科学发展为大陆漂移提供更直接的证据﹕精确的大地测量的数据证实大陆仍在缓慢地持续水平运动﹔古地磁的资料表明许多大陆块所处的位置并不代表它初始位置﹐而是经过了或长或短的运移。故不选。
故答案为:A。
8.【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大陆漂移学说的认识,内容简单,记忆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图中的两个大洲均有海牛,鸵鸟的分布,但这些动物却不能漂洋过海,那只能说明曾经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由于大陆漂移分开属于了不同的大洲。
故答案为:D。
9.【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大陆漂移假说的认识,属于基础题。
【解答】根据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以后逐渐分裂,“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故答案为:A。
10.【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火山和地震的分布地区,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即可。
【解答】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世界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这两大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故答案为:D。
11.【答案】 B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解答】南极洲一片冰天雪地,却分布有巨大的煤田,原因是:南极洲大陆在远古时期曾经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候湿热森林茂密,形成煤炭,后来由于长期的大陆漂移,南极洲大陆到了现在的位置。
12.【答案】 B
【解析】【解答】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表形态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即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和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用大陆漂移学说能够解释地球上一些地方存在的明显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不相符的地理事物。此题的情况可以用大陆漂移学说来解释。南极洲曾经位于温暖湿润的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形成煤以后,大陆发生漂移,漂移到南极洲现在的位置。故选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海陆的变迁的原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先理解好大陆漂移学说的内涵再把它合理地运用于某些地理现象的解释上。
二、填空题
13.【答案】 板块构造;亚欧板块;软流层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全球由6大板块组成,我国所处的板块是亚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故答案为:板块构造;亚欧板块;软流层
14.【答案】 板块构造;六大;软流圈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解答】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故答案为:板块构造;六大;软流圈
三、解答题
15.【答案】 (1)海底扩张
(2)软流层
(3)印度洋板还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地球认知过程中相关理论的出现及利用板块理论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
【解答】(1) 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提出的是海底扩张学说;
(2)地表的板块漂浮在软流层;
(3)珠穆朗玛峰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而其现在 仍以每年0.33~1.27 厘米的速度在升高,说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在相互挤压中;
故答案为:(1)海底扩张;(2)软流;(3)印度洋板还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