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 物质的溶解 拔高训练(1)——2020-2021学年仁爱版化学九年级(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6 物质的溶解 拔高训练(1)——2020-2021学年仁爱版化学九年级(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11 16:2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6物质的溶解拔高训练(1)2020-2021学年仁爱版化学九年级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D.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乙醇作溶剂
2.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3.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乙中混有少量的甲物质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C.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20g
D.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得到两种溶液中浓度的大小关系为甲=乙
4.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 B.碘酒 C.石灰浆 D.植物油
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t℃时,a物质80g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80%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20℃时,a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等于c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6.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一般是澄清的
B.向水中加入少量蔗糖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蒸发溶剂能析出溶质的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7.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恢复到25℃时,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减少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B.t2℃时把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可得到80ga物质的饱和溶液
C.通过加入溶质、蒸发、降温,可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
D.在a物质中含有少量b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b物质
9.如图是氯化钠、氯化铵和碳酸氢钠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氯化钠和氯化铵是易溶物质,碳酸氢钠是微溶物质
②在20℃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H4Cl>NaCl> NaHCO3
③在30℃时,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各20g分别溶于50g水,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④可以利用降温结晶法从氯化钠、氯化铵的混合物中分离出较多氯化铵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P点表示tl℃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的饱和溶液降温至变tl℃,三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D.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a的饱和溶液
1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用不断搅拌的方法,能增大乙在水中的溶解度
B.t1℃时,若甲、乙两溶液的质量相等,则两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t2℃的甲溶液170g降温至t1℃,析出的甲一定是34g
D.t2℃时将4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2.如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温度为10℃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
B.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
C.在10℃时把NH4H2PO4和Ce2(SO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有晶体析出的是Ce2(SO4)3
D.22℃时NH4H2P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70%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升温,溶液将变为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t2℃时,甲、乙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14.根据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______g;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20℃时,称取31.6g K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20℃时,在l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30℃(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______(选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4)在20℃-30℃温度范围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x)相同,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5)将等质量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到20℃,对所得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的质量:KNO3>NaCl C.溶液质量:KNO3<NaCl
1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___________;4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则析出固体的质量甲___________乙(填“>”“<”或“=”);40℃时,将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浓度为2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
16.分析处理图表信息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6.0 36.6 37.3 38.4
KNO3 31.6 63.9 110 169
请仔细阅读图表后回到下列问题:
(1)A曲线表示的是______的溶解度曲线(选填“NaCl”或“KNO3”)。
(2)溶解度曲线中的t1对应的温度范围是______℃。
(3)t2℃时,将等质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关系是A______B(选填“<”、“>”或“=”)。
(4)若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Cl,从溶液中得到纯净KNO3固体的操作步骤有:______、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和烘干。
17.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写一种)
(2)P点的含义是______。
(3)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应采用______的方法提纯甲。(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取固体甲进行如图2实验,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选填“A”、“B”、“C”或其组合)
三、简答题
18.小丽去参加宴会,打开可口可乐的饮料时发现有较多气泡溢出,请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喝了较多的可口可乐后,小丽总是打嗝,说明_____________。
19.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_________;
(2)20℃时,称取 20g KNO3固体加入盛有 100g 水中,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 KNO3_________g 即可将其变成恰好饱和的溶液;
(3)当 KNO3中混有少量 NaCl 时,提纯 KNO3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4)将 100gKNO3和 20gNaCl组成的混合物放入 100g60℃的水中充分搅拌,当温度降低到 20℃时,发现有较多固体析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
A 60℃时固体全部溶解
B 析出 31.6gKNO3 固体
C 剩余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2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a、c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方法是_________。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_______(填“a”、“b”或“c”)相似。
(3)t2℃时,将150g a 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______g。
2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问题:
(1)t2℃时,配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 。
(2)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3)t1℃时,将2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_____ g。
(4)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_____ 。
2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35℃时,将50g甲固体加入到75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是 ___ g。
(2)要使25℃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_________ 。
(3)若将35℃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现有以下操作步骤:A 溶解;B 过滤;C 降温结晶;D 加热浓缩
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 __________ 。
(
2
)
(
1
)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故A正确;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可以是纯净物,但溶液是混合物,故B错误。
C、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减小,故C错误
D、未说明溶剂的情况下,溶剂均为水,故D错误。
故选A
2.C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说法错误;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说法错误;
C、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他们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说法正确;
D、t1℃时,甲、乙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二增大,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均不是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故选:C。
3.A
【详解】
A、由曲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为减小,所以升高温度可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冷却热饱和溶液不能析出乙的晶体,故选项错误;
C、当温度为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20g,但不是任何时候都相等,故选项错误;
D、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乙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甲溶解度降低,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且t1℃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此时甲的浓度>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B
【详解】
A、蒸馏水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B、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C、石灰浆中含氢氧化钙固体,属于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D、植物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
A、溶解度与温度相关,在未指定温度的情况下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选项错误;
B、t℃时a的溶解度为80g,80g物质a能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故选项错误;
C、ab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a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可以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选项正确;
D、不能判断两种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所以不能比较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A
【详解】
A、溶液一般是澄清的,说法正确。
B、纯水几乎不导电,蔗糖溶于水不能形成可自由移动的电子,向水中加入少量蔗糖不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说法错误。
C、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没有指明溶质的种类,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说法错误。
D、蒸发溶剂能析出溶质,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故选:A。
7.A
【详解】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导致水的质量减少,反应前后温度皆为25℃,溶解度相同,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水(溶剂)质量减小,则溶质质量减少,故选A。
8.D
【详解】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故选项错误;
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把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可得到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25g+50g=75g,故选项错误;
C、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通过加入溶质、蒸发、升温,可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故选项错误;
D、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在a物质中含有少量b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b物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B
【详解】
①20℃时,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10g,是易溶物质,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等于10g,属于可溶物质,选项①错;
②在20℃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NH4Cl>NaCl> NaHCO3,由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所以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H4Cl>NaCl> NaHCO3,选项②正确;
③在3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40g,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40g,固体各20g分别溶于50g水,氯化钠形成饱和溶液,氯化铵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选项③错;
④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可以利用降温结晶法从氯化钠、氯化铵的混合物中分离出较多氯化铵,选项④正确。
故选B。
10.D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说法正确;
B、P点是a、b两种物质在tl℃时的交点,表示tl℃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说法正确;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的饱和溶液降温至变tl℃,a、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减小而减小,tl℃时,b物质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b物质的质量分数大于a物质的质量分数,对于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此过程中溶剂、溶质都没变,质量分数也不变,所以三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说法正确;
D、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物质,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25ga物质被溶解,得到75ga的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答案:D。
11.D
【详解】
A、在溶质溶剂都确定的情况下,该溶质的溶解度只跟温度有关,搅拌不能增大乙在水中的溶解度,则A项错误;
B、从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t1℃时,甲、乙的溶解度是相等的,那么甲、乙的溶液质量相等,且都是饱和溶液的话,两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相等,但若不是饱和溶液的话,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就不一定相等,则B项错误;
C、从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t1℃时,甲的溶解度为36g,t2℃时,甲的溶解度为70g,那么在t2℃时,如果甲的饱和溶液170g其中水的质量100g,甲的质量70g,降温到t1℃,溶解度变为36g,则会析出70g-36g=34g质量的甲,但如果这170g甲溶液不是饱和溶液,则降温到t1℃后,实际析出的甲的质量会比34g少,则C项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70g,是指在t2℃时,100g水最多溶解甲的质量为7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甲的质量为35g,如果t2℃时将40g甲加入到50g水中必定不能完全溶解,最终将得到饱和溶液,则D项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
A.当温度为10℃时,找出对应物质的溶解度,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选项A正确;
B.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由于NH4H2PO4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所以可以采用降温结晶除去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选项B正确;
C.NH4H2P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而Ce2(SO4)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0℃时把NH4H2PO4和Ce2(SO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有晶体析出的是Ce2(SO4)3,选项C正确;
D.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时NH4H2P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选项D错;
故选:D。
13.
(1)饱和溶液
(2)相等
【分析】
(1)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升温,因溶解度降低而使溶液将变为饱和溶液;
(2)
甲、乙在t2℃时溶解度相等,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相等,则甲、乙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点睛】
14.
(1)35.8
(2) 升高 饱和
(3)不饱和
(4)36.0≤x≤36.3
(5)B
【分析】
(1)
由表格可知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8g;
(2)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所以称取31.6g K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是饱和溶液;
(3)
3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63.9g,表示3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63.9g硝酸钾,所以20℃时,在l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升温到30度时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4)
在20℃-30℃温度范围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0-36.3,硝酸钾溶解度为31.6-45.8,两者溶解相等,则x范围是36.0≤x≤36.3;
(5)
两者溶解度均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到20℃时,两者均是饱和溶液,所以A正确;
60℃时溶液质量相等,溶解度硝酸钾远大于氯化钠,则相等质量的溶液,硝酸钾溶液的溶剂质量较小,降温过程中溶剂不减少,所以溶剂的质量为硝酸钾小于氯化钠,所以B错误;
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析出晶体更多,即是溶质减少较多,所以溶液质量为硝酸钾小于氯化钠,所以C正确。
故选B。
15.30g > 40g
【详解】
20℃甲、乙溶解度相等都是30g;
4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则析出固体的质量甲大于乙,因为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40℃时,将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浓度为20%的溶液:40℃时,甲的溶解度是50g,40℃时,将6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100%=20g;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x,×100%=20%, x=40g。
16.
(1)KNO3
(2)20~40
(3)=
(4)加热浓缩(或蒸发浓缩)
【分析】
(1)
由图可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氯化钠大,图中溶解度曲线A表示的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溶解度曲线B表示的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所以A曲线表示的是的溶解度曲线KNO3,故填KNO3。
(2)
由图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40℃,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当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时,温度的范围是20~40℃,即t1对应的温度范围是20~40℃,故填20~40。
(3)
由图可知,物质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2℃时,将等质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均为饱和溶液,且t1℃时,A、B的溶解度相同,则此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填=。
(4)
由图可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氯化钠大,则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Cl,从溶液中得到纯净KNO3固体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操作步骤是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和烘干,故填加热浓缩。
17.
(1)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升温)
(2)在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g
(3)降温结晶
(4) B B
【分析】
(1)
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是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升温)。
(2)
P点为甲、丙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含义是在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g。
(3)
甲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4)
t1℃时,甲物质溶解度为20g,100g水中溶解20g甲物质得到恰好饱和的溶液A;t3℃时,甲物质溶解度为50g,100g水中溶解20g+20g=40g<50g的甲物质得到不饱和的溶液B;t2℃时,甲物质溶解度为35g,100g水中溶解35g的甲物质得到饱和的溶液C;由分析可知,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B,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18.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 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
【详解】
小丽去参加宴会,打开可口可乐的饮料时发现有较多气泡溢出,原因是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喝了较多的可口可乐后,小丽总是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
故填: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
【点睛】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19.36g 11.6 降温结晶 AC
【详解】
(1)根据题目信息可以看出,在20℃的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故答案为:36g。
(2)根据题目信息可以看出,在20℃的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100g水中可以溶解31.6g硝酸钾,此时以及提供了20g硝酸钾,所以还需硝酸钾质量=31.6g-20g=11.6g;
故答案为:11.6。
(3)根据溶解度数据,可以看出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变化较小,因此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出硝酸钾,使受温度影响大硝酸钾析出成为固体,而氯化钠在留在溶液中;
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4)A、6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分别为110g和37.3g,因此在60℃100g的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和20g氯化钠,都可以全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选A正确;
B、20℃的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此时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析出硝酸钾质量=100g-31.6g=68.4g,选项B错误;
C、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分别为31.6g和36g,此时硝酸钾为饱和溶液,还有31.6g,氯化钠一共加入20g,此时还不是饱和溶液,因此20g氯化钠全部溶解在水中,所以溶质有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AC。
【点睛】
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所能溶解物质的最大质量。
20. 蒸发溶剂 c 100
【解析】(1)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而降低,故调节温度不能使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故只能是蒸发结晶;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似;
(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故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g÷(100+50)=,设150g a 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x,
则150g×=(150+x)×20%,解得x=100g,故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100g。
21.c>b>a 增加溶质 60 b>a>c
【详解】
(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配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2)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增加溶质;
(3)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将2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0g;
(4)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a,b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22.105 加溶质 变小 ADCB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
(1)35℃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即在35℃时75g水中最多溶解30g甲物质,将50g甲固体加入到75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是30g+75g=105g,
(2)25℃时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加溶质;
(3)若将35℃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析出晶体,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4)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ADCB。
故答案为(1)105(2)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3)变小;(4)ADCB。
【点睛】
掌握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