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3课
向社会主义过渡
导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
建设成就:
主要成就图片
主要任务:
指导思想:
工业:
农业:
交通运输业:
生活水平提高
长江大桥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二、“三大改造”
2、改造的内容:
1、指导思想: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农业:土地、农具私有
集体所有
改造
手工业:作坊、手工工具私有
集体所有
改造
私营工商业:工厂、商店私有
国家所有
改造
农业改造视频
工商业改造视频
3、改造的实质: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大改造完成视频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性质:
立法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通过哪几个方面的努力,使中
国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提高生产力,为建立社会主义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
二、“三大改造”
——变革生产关系,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健全政治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打倒军阀,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
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 共 革 命 纲 领
最低纲领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
最高纲领
鞍山钢铁厂重新投产
第一批喷汽式飞机
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
第一只手表在天津做成
第一艘油轮和机车
农村生活情况
农业合作社
公 私 合 营 营
三大改造的完成
公私合营
时的场景
公私合营时的场景
三大改造时的社会气氛
三大改造时的社会气氛
巩 固 政 权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请问:生产关系(所有制)变了吗?
怎样变?
还有哪些非社会主义性质的?
生产力呢?
(土改)地主私有
农民私有
官僚资本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农民、手工业者个体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
经济等。
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的任务是什么
一化三改造之间是什么关系
一化(提高生产力)
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一化是主体(最终目标是发展生产力)
三改造是两翼(调整生产关系)
为什么说1954年宪法是新中
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因为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
社会主义原则。
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
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知识结构
社义制
度建立
总路线制定
经济基础
人大和《宪法》
三大改造完成
农业
手工业
资义工商业
经济建设超额完成
工业
交通业
农业
上层建筑
发现?
1953—1956、底,这一阶段主要是对非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进行变革,进行社
会主义革命,同时,也发展生产力。
练习
(1949、10--1956、底)过渡时期的特点
总特征?
分特点?
经济结构?
阶级结构?
社会矛盾?
政治制度?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单一公有制
多种阶级成分
单一社义劳动者
阶级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
人民政协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