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8-09 15:0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第4课
“大跃进”与 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与发展
课堂小结
第 4 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北京郊区农民高举“三面红旗”参加国庆游行
三面红旗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
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下马来坐火箭。
新的纪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
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
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
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搞几片。
“大跃进”运动
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讲话
时间:
内容:
目的:
表现:
评价: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实质:高速度
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
农业:浮夸风(以粮为纲)
工业:全民大办钢铁(以钢为纲)
可贵的建设热情,但打乱了国民经济正常秩序
“卫星田”稻穗竟能托住一位小姑娘
农业大跃进社社放卫星
各地纷纷以虚假的高指标、高纪录相夸耀
河南襄城人民公社员大翻“卫星田”深达一丈二
“大跃进”中浮夸风的宣传画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大跃进”中浮夸风的宣传画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大跃进”中浮夸风的宣传画
“大跃进”中浮夸风的宣传画
“大跃进”中浮夸风的宣传画
刻舟称瓜
摘棉花
画中诗
稻子玉米搭彩门,
悟空说是南天门,
社员高坐哈哈笑,
这是俺社幸福门。
大跃进时期生产的载重156吨汽车
粮食产量竞相放卫星
6月8河南遂平县亩产“2105斤”---6月16日,湖
北谷城“4353斤”---6月30日河北安国“5103斤”
7月22日福建闽侯“7275斤”---8月1日湖北孝感
“15000斤”---8月22日安徽繁昌“43075斤”---9月
18日四川郫县“824525斤”
辩一辩:
当时报纸上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对于这个口号,有这样两种认识。有人认为对,有人认为不对。你的看法呢?
“大跃进”本是一个褒义词,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跃进,而是急于求成的浮夸蛮干。急于求成的根源在于党中央一部分领导人对经济建设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
1958年钢产量指标为1070万吨(较1957年翻一番)
河北省徐水县在大跃进时代修建的土高炉
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
北京居民将自家金属用品拿去炼钢
全民大办钢铁
第三套人民币票样
  在历时3年的“大跃进”运动中,全国人民表现了可贵的建设热情。1959年,北京建成了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
北京人民大会堂
  最初计划的十大国庆工程项目是(1958年9月):人民大会堂、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国家剧院、军事博物馆、科技馆、艺术展览馆(中国美术馆)、民族文化宫、农业展览馆、工业展览馆(北京展览馆)。
  最终确定的十大国庆工程项目是(1959年2月):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火车站、工人体育场、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迎宾馆(钓鱼台国宾馆)、华侨大厦(现已拆除)。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刊载《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
人民公社社员列队下地生产
人民公社性质
  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作为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的基层单位。
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
河南遂平县嵖岈[chá yá]山人民公社1958年成立
1958年毛泽东在河南农村视察
  短短两三月时间,便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人民公社化的高潮。
  到1958年11月,全国原有的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了2.6万多个人民公社,加入公社的农户达1.2亿,占农户总数的99%以上。
人民公社集体食堂厨师在分菜
人民公社特点
①所有制方面搞“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②分配上搞“一平二调”。(即贫富拉平,平均分配物资,无偿调拨生产队的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吃饭不要钱但挫伤广大群众生产积极性
  过早消灭个体所有制,实行平均主义,农民的
部分生活资料被无偿剥夺,违背农民的心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在政策上的失误,使1959年和1960年生产下降,大大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人民公社社员在田间劳作
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
  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
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民公社化失误原因:
  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
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
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议一议: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会带来什么后果?给我们带来什么深刻教训?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说明任何
事物的发展,任何工作的进行,都必须做到必要
性和可能性两者结合。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才
是妥善之举。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与发展
  1958年11月由部分中央领导人和部分省、市委第一书记参加的第一次郑州会议,已觉察到人们公社化中的问题,并在公社的生产、分配、福利、生活、经营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
第一次郑州会议
1961年周恩来在河北邯郸向农民调查征求对公共食堂等的意见
  1961年1月14~18日在北京举行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以后,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1961年开始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全面调整
  1962年1月11~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的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会议总结1958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分析了工作中的主要缺点错误。这次会议对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
1965年我国完成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
纠正“左”的错误的努力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图为会议期间,毛泽东、刘少奇、陈云在一起交谈。
《双猫图》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陈莲涛 绘
  1962年,一些农村地区为了应对饥荒和自然灾害,自发产生了包产到户、责任田等各种各样的生产形式。这些变化,在党内引起较大争论。
  7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包产到户”问题。邓小平认为,哪种生产形式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他引用刘伯承经常说起的四川谚语:“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陈云等对此表示赞同。这只是一次内部会议的讲话,“猫论”并没有传播。
  1962年7月7日,邓小平接见出席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时,再次借用这句谚语来表述他对恢复农业生产和包产到户的看法。该讲话后收入《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用“黄猫黑猫”比喻,主要是为了直观地阐明“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而应当实事求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快地、比较容易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
  邓小平1962年的这两次讲话,不久即因毛泽东批评“搞单干风”收回。“文化大革命”期间,“黄猫黑猫”这个比喻更被指责为“唯生产力论”,遭到批判。
各种食油票
各种燃料票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经济的
全面恢复与发展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2.“大跃进”运动的出现及其表现
3.“大跃进”运动的结果和影响
1.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问题的决议》
2.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
3.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
1.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原因
2.三年严重困难
3.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4.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学习与探究
基础知识
1、 年开始的_____________ 和 ,为我国经济建设留下深刻教训。
2、“大跃进”的核心内容是全民“ ”。
3、面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1961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正式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 、 、 、 ”的八字方针。
1958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炼钢铁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1.“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是片面强调了党的“鼓足
 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中的(   )。
 A.多      B.快      C.好      D.省
2.我国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出现在(   )。
 A.1956年    B.1958年    C.1960年    D.1961年
3.人民公社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超越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B.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C.政社合一不利于经营管理    D.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4.为何“大跃进”会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挫折?应吸取什么教训?
B
B
  答: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经济建设没有经验,又急于求成,提出了脱离实际的过高的生产指标,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经验教训:①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②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A
讨论:“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和教训
  违背客观规律,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打乱正常生产秩序,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积累和消费之间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工作中急躁冒进的“左”倾错误,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人民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从1961年起,国家不得不用5年时间进行经济调整。
  ①原因:总路线提出以后,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同时,主观上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律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特点和危害:“大跃进”主要是片面地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③评价: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在探索中,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