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就业与创业项目博览会
第21课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教学目标:
一、知识识记:
1,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2,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我们应该认识这是党和国家建设的发展与进步。
教学重难点:
劳动就业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其意义。
自读课本133—135页第一部分“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思考:
1、劳动就业制度,在改革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改革前的劳动就业模式有什么弊端?改革后的劳动就业模式有什么积极作用?
自学导读
材料分析
王先生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毕业生,文科出身的他,毕业后分到供销系统工作。对这份工作,王先生说不上是感激还是无奈。不过,生出类似感慨的,不仅仅是他一人。
在这个故事中的王先生分配工作的方式是什么?其弊端是什么?(提示:从个人和企业两个角度来考虑)
看看找对了么?
方式:统包统配
弊端:养成了等、要、靠的依赖思想,不利于人才特长的发挥,企业用人不能择才而用,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儿子小王进入大学,却没有赶上 “统一分配”的末班车。1999年,小王大学毕业,家里安排他进事业单位工作。一直想创业的小王却来到武汉办起了公司,现在,资产已近百万。“当时,听说大学生毕业不包分配了,虽然高兴但又很担心。现在看来,还是好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这个故事中的王先生的儿子就业的方式反应出了我国的哪种就业模式?其积极作用是什么?
看看找对了么?
方式:自主就业。
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们提高自己的素质,发挥自己的才干,先富起来。
大学生现场面试
返
现代的人才交流市场【市场调节就业】
国家与社会对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工程
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改革前:
改革后:
缺点
作用
“等”
“靠”
“要”
企业没有活力,劳动者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动力
1、丰富了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中介公司等)
2、促进劳动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资源
3、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4、择业观念的转变
“统包统配”(铁饭碗)
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小结:
想一想:
在你家或周围邻居为了保证生活的安定,国家采取了那些保险和保障措施?
阅读教材135—137页,思考:
1、改革前我国初步建立了一套社会保障制度,具体有哪些?
2、改革后的保障制度,具体有哪些?
对比中看成效
1、改革背景:在市场经济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实施。
2、改革前初步建立了一套社会保障制度:
退休金、劳保医疗、公费医疗
3、改革后的保障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仅限于企事业
单位的职工
目标:成为全社会
成员的保障
改革后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保障就在身边
结课
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统包统配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1、改革背景
2、改革成果
(1)养老保险制度(2)医疗保险制度
(3)失业保险制度(4)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小试牛刀
1、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 )
A.“统包统配” B.实行劳动合同制
C.自主择业 D.完全由市场调节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范畴的是( )
A.最低生活保障 B.证券监督管理
C.医疗保险制度 D.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3、下列哪个名词不属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 )
A.公开招聘B.公费医疗C.下岗D.绿色食品
4、 王老师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当年他参加工作的方式是( )
A.自主择业 B.通过网络联系就业
C.学校统一分配 D.职业介绍所介绍就业
5、使我国两千多年的“养儿防老”风俗得到彻底改变的是( )
A.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最低生活保障 D.医疗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