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中学2020级高二年级第一学期
从唐朝到宋朝,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五省书院出13个增加到19个,江苏
浙江、福建、江西、湖南五省书院山26个增加到564个,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儒学地位的强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C.科举制度的改革
D.经济格局的变化
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朱熹认为良知“乃出于天,不系于人”正刚明说:“良知即是天理。”“良知之外,岂复
1.春秋战国时期,逐步形成区域文化格局。其中,三晋之地较之齐、鲁少传统宗法制约束
有加于亮末乎 今必日穷天下之理,而不知反求诸其心。”由此可知,两人()
卿大夫多系异姓且实力强盛,不仅与公室争权,而且互相火并。各国锐意改革,强调耕
A.都强调儒学的思辨性
B.对儒学的世俗化认识一致
战。据此推测,三晋之地是(
C.追求良知的途径有别
D.都重视良知的外在化特征
A.儒家发源地B.法家发源地C.墨家发源地D.道家发源地
10.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
2.研读以下史料,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晋内乱,有人建议逃亡在(鲁)倍公三十三年(公元孔子(公元前5年一公
外的公子重耳(公元前697前630年):白季……言诸文元前479年):仁者爱人;
耘运伺(曹司
年一公元前628年)趁机回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
地方H的提点删(献司
州日刘官知州通属
国继永君位,重耳将消息告有德,德以治民,君请用之。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
提举常平司(仓司)司
诉舅舅子犯,舅犯曰:“不可!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安使师司)
亡人无亲,信仁以为亲。”祭,仁之则也。”
出自《论语》
A.充分吸取了隋唐以来地方机构设置的教训
自《国话·晋语》
出自《左传
B.有效改变先前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
A.各国贵族将仁德修养作为任官标准B.诸侯国普遍推行了仁政的治国思想
C.孔了在前人基础上发展了仁的学说D.战国吋期各国普遍采用了孔子学说
C.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
3.孔子认为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维持了秩序和周天子的尊严。孟子
D.为此后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埋下制度伏笔
认为管仲不行仁政,最终未能统一天下。荀子更为直接地指出“管仲之为人,力功不力
11.明万历年间,太监孙隆在苏州私设税官,擅立关卡。当地两千余名织工“为民除害
义,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可为天子大夫”。这反映了()
凡税官之在地方者皆殴杀之”;事后,领头者葛成主动自首,入狱十三年。上述材料
A.儒家道义观的发展
B.新的社会秩序已建立
反映了当时()
C.百家思想趋向融合
D.华夏一体观念的形成
A.宦官专权现象得到遏制
B.人民群众自觉的斗争意识形成
4.相比于战国七雄的统治区域,秦朝疆域扩大的主要方向是今天的()
C.知识阶层具备责任担当
D.新经济因素已有较大社会影响
A.河套地区B.河西走廊
C.岭南地区
D.辽河流域
12.明清时期,国家只有“钱法”、“钞法”而无“银法”,白银的熔铸、发行及管理权利多
5.著名史学家钱穆认为:“秦之富强,得东方游仕之力为多,如商鞅、张仪、公孙衍、甘茂、
属民间势力,供应来源主要是海外的日本、美洲等地。政府对于白银的开采也是采取放
范雎、蔡泽、吕不韦,皆东方入也,彼辈者皆不抱狭义的国家观念。若使东方贵族机体
任自流的态度。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不推翻,当国者尽如平原、信陵、屈原、韩非之徒,平民学者不出头,游仕不发迹
A.货币主导权逐渐下移
B.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
般民众皆受狭义的贵族政体之支配则秦人力量便不够并吞东方。”钱穆意在说明()
C.白银货币价值被忽视
D.外商控制了中国市场
A.秦之人才资源远弱于东方六国
B.天下观念推动了统一国家形成
C.秦之富强得益于平民取代贵族
D.东方六国保留大量贵族制残余
13.下图是据当时记载绘制的福州船政学堂附属电报学堂中,洋教习给中国学生讲课的场景
这表明洋务运动()
6.司马迁的《史记》没有单独的惠帝传,将惠帝附于其母《吕太后本纪》中,太后从其本
姓,母子同传:班固的《汉书》作《高后纪》,舍其本姓从夫称“高后”,还专门为惠帝
作《惠帝纪》,置于《高后纪》之前。对这一变化原因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两人修史方式的不同
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C.母系意识影响力减弱
D.儒家思想影响力增强
7.汉朝时期各级吏员都要接受考课,郡国在每年年终时要派员赴京报告生产、税收、财务、
户口、刑狱情况,并接受考课。尹湾汉墓出土的《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所记迁除实例
约110多个,其中标明“以功迁”的有70多例,占65%。这表明此时()
A.官吏升迁基本依据考课
B.统治思想追求儒法杂糅
A.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起点
B.将引进技术与培养人才结合
C.官员选拔主要依据功绩
D.治国理念渐趋务实功利
C.建设海军的努力确有实效
D.以“中体西用”为其指导思想
第1页安康中学 2020 级高二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1——24 题(每小题 2分,共 48分)
BCACB, DADCB, DABCB, CABAD, AADD
25.(16分)
(1)(6分)表现:受统治集团尊崇,成为国家正统新思想;是知识阶层的安身立命之
道;被普通民众认同,民间影响日益扩大。
(2)(10分)原因:儒学的繁琐化、神秘化、封闭化导致自身活力丧失和影响力下降;
社会动荡侵蚀了儒家信仰的政治、物质基础;
佛道思想对知识阶层和普通民众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人的抽象思辨能力(推动了中国文化和佛教思想的交流):
解放和开阔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儒学的复兴(新儒学的产生)。
26.(24 分)
(1)(4分)
基本观点:文化上的“一统”和政治上的“一统”是一致的,文化的“一统”是政治
“一统”的根基。(2分)
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分)
(2)(10分)同:体现对传统服装的继承和发展;凸显服装审美和自我表现的功能;注重服
装的象征性(以服装细节比附思想文化内涵)。(任选两点得4分)
异:朱子深衣强调儒家礼仪(理学)的教化功能,中山装强调政治功能;朱子深衣体
现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人伦秩序),中山装吸收西方文化元素(分权理论);
朱子深衣主要面向儒生,中山装更体现其平民性。(6分)
(3)(4分)影响:改变国人对服装的传统观念;促进平等观念的推广;有助于三民主义传
播;成为纪念孙中山和革命的象征符号。(任选两点得4分)
(4)(6分)
特点:等级森严;凸显“中庸”理念,注重中轴对称;体现“天人合一”;(4分)
例举:明清故宫、颐和园、平遥古城、大昭寺。(任答两个给2分)
27.(12 分)
增加内容一:明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2 分)
理由:朱元璋明朝建立后,相权严重威胁皇权(皇权受到制约),为加强皇权,朱元
璋废除丞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朱棣建立内阁制度,都折射或反映了君主专制
的不断强化。(4分)
增加内容二: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
理由:明朝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基础上),
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在此条件下稀疏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
日受值”的商品货币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4分)
增加内容三:明朝活跃的思想和科技成就(2分)
理由: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早期民主思想产生,代表人物为李
贽;明朝中后期,陆王心学得到发展和传播。明朝总结性科技成就突出,以宋应星的《天
工开物》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代表。(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第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