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2 07:5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
一、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
A. 日本 B. 美国 C. 俄国 D. 英国
改革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日本通过改革完成了两次社会性质的转变,使日本走上富强道路。下列不属于日本第二次社会变革背景的是()
A. 闭关锁国导致落后 B. 西方列强的入侵
C. 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D. 倒幕运动成功
1853年,一支外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要求谈判“通商”,否则立即向日本开战。……最终,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同意开放港口。这支舰队属于()
A. 俄国 B. 法国 C. 英国 D. 美国
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幕府统治成为各个阶层唾弃的对象,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
A. 大化改新 B. 倒幕运动 C. 明治维新 D. 复古运动
下列关于倒幕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倒幕派的中坚力量是中下级武士
②倒幕派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倒幕运动是倒幕派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共同发动的
④倒幕派摧毁了幕府政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基于形势,幕府将军假意向天皇奏请“奉还”大政,但是他既不交出兵权,也不归还领地,反而在暗中集聚精兵。倒幕派看穿他的诡计,请求天皇发令废除幕府,要他辞官、纳地,交出一切权力。将军抗命不交,决定拼死一战。这段材料中的“幕府将军”和“天皇”分别指的是()
①镰仓幕府 ②德川幕府 ③孝德天皇 ④明治天皇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9世纪60年代后,日本采用西方的历法,武士们剪去了头上的发结,解下身上的佩刀,许多人穿起了西装。喝牛奶,吃西餐日益盛行,甚至连天皇都带头示范。人们在社交场合,也都以西方的服饰礼仪为荣。这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
A. 生活习俗方面的西化 B. 照搬欧美教育体制
C. 推行“殖产兴业”政策 D. 物质生活日益丰富
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倡导技术自主思想,鼓励团队精神,建立了电气研究所、工业试验所、中央试验所等14个大型研究所和12个各种专业研究学会。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政府( )
A. 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 B. 建立本土化的科技体系
C. 倡导生活方式的文明开化 D. 保留封建残余
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以下不属于受“西方影响”的是()
A. 实行义务教育 B. 穿西服吃西餐 C. 建立警察制度 D. 废藩置县
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明治维新采取的措施是
A. 大力发展教育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允许土地买卖 D. 引进西方技术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此次改革的措施中对日本社会最具深远影响的是()
A. 大力发展教育 B. 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 建立常备军 D. 加强中央集权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通过国家大力兴建铁路,发展国家的邮政和电讯事业,建立官营企业;此外,还通过明治政府力量,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这样,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近代化。材料表明日本近代化的途径是()
A. 利用国家力量 B. 引进先进技术 C. 利用国家垄断 D. 利用民间资本
19世纪中后期面对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中国进行了戊戌变法。下列关于二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都使本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B. 都具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C. 都使本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D.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编日本史近代史》中写到,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材料反映了明治维新
A. 改变了日本的饮食结构 B. 摆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
C. 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D. 学习了西方的社会生活
近代中国和日本,无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东洋道德,西洋艺术”,都是传统文化对自身革故鼎新的开端。“革故鼎新”的共同表现是()
A. 学习西方技术 B. 照搬西方制度 C. 推翻君主专制 D. 完成社会转型
二、材料解析题
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本国的社会变革。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那段顺应当时先进潮流的维新改革吧!
【危机·改革背景】
材料一
1633年,颁布“锁国令”,规定除持有幕府发放的证书的船只外一律不得出海;1635年,禁止一切日本船只出海。1633—1639年,德川幕府发布过5次“锁国令”。
图1 图2 美国海军在横滨登陆
(1)结合图1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的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2)结合图2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到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着怎样的状况。这种状况是怎样得到改变的?
【图强·改革内容】
材料二 藩:大名的世袭领地。县:由中央任命官员管理的行政区域。
材料三 下图是身穿西服举办西洋音乐会的东京大学生。
(3)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日本的哪项改革措施?
【发展·改革影响】
材料四 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在当时世界上也很罕见。1868—1873年,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2.2%。
(4)分析材料四,你认为日本的维新改革有何影响?
【思考·改革之鉴】
(5)学习了日本维新改革,你认为对我们国家的社会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日本历史学者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许多借来的东西都转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据《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明治领导人预见到,这些新军队需要现代化经济为它们提供军需品。因此,他们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政府领导人不仅注意支持轻工业如纺织工业,而且注意支持重工业如采矿业、钢铁工业和造船业,因为后者是提供军需品所必不可少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涉及近代日本什么历史大事?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明治政府在经济上的什么措施?结合材料二,评价这些经济措施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日本的发展对我国有什么启示?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改革使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以上材料摘自杰里·格勒《新全球史》
(1)材料一中俄国为了解决“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障碍”进行了什么改革?材料二中使日本成为东亚强国的“变革”历史上称什么?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习惯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因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日本在经济和文化上“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措施。
(3)谈谈改革对两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A.由传导型的含义“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可知,属于这一类型的是日本,日本在明治维新之间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正是在这种外部刺激之下, 日本进行 了明治维新, 大力向西方学习,从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故A正确;
BCD.美国、英国和俄国都属于原发型现代化国家,故排除BCD。
故选A。
2.【答案】C
【解析】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在美国入侵之后接踵而至侵略日本。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在此背景下,明治政府实行改革,实现了日本社会性质的第二次转变。A、B、D三项属于明治维新的背景。C项符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
4.【答案】B
【解析】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5.【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倒幕运动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③④是正确的。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②说法错误,故选B项。
6.【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倒幕运动的过程。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幕府将军”和“天皇”分别指的是德川幕府和明治天皇。故正确答案为B项。
7.【答案】A
【解析】略
8.【答案】B
【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1853年,一支英国舰队开到日本港口,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日本开始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日本出现了以资产阶级为核心的改革派,他们支持明治天皇,以武力推翻保守势力的统治,并开始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改革。这场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题干描述反映了日本政府建立本土化的科技体系,以提高本国的科技水平,B正确。
A.本项与“政府倡导技术自主思想”不符,排除A。
C.本项所述有题干主旨无关,排除C。
D.本项所述与事实相悖,排除D。
故选B。
9.【答案】D
【解析】
D.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868年,其中的改革措施:向欧美学习,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有利于日本社会的持续发展。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使日本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废除原有藩制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受“西方影响”,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
A.“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说明明治维新采取的措施是大力发展教育。1868年明治天皇开始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改革——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故A正确。
BCD.这三项分别属于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措施,故排除BCD。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ABD.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教育,所以在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是对日本社会最具深远影响的。A选项正确,排除BD。
C.本项所述有题干主旨无关。排除C。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

13.【答案】D
【解析】D.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后期,面对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中国进行了戊戌变法,前者使日本发展成资本主义强国,后者虽然失败,但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正确。
A.前者摆脱了民族危机,后者没有,故排除A。
B.说法错误,故排除B。
C.前者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后者没有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故排除C。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略
15.【答案】A
【解析】A,通过题干分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指近代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挽救清王朝统治。“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是指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学习西方,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A符合题意。
B.照搬西方制度,洋务运动是维护清朝统治,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推翻君主专制,洋务运动维护君主专制,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完成社会转型,明治维新成功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洋务运动没有,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选A。
16.【答案】(1)当时的日本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德川幕府掌握实权。
(2)状况:①内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幕府统治出现危机;②外患,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与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加深。改变: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明治政府进行维新改革。
(3)材料二反映的是“废藩置县”;材料三反映的是生活上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
(4)有利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从一个封建国家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5)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努力发展教育、大胆进行改革等。
17.【答案】(1)明治维新;特点:善于学习外部文明;具有可塑性;善于借鉴先进文明。
(2)措施:殖产兴业。评价影响:积极方面——发展日本经济;增强日本军事实力;消极方面——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加速了日本对外扩张。
(3)注重吸收先进文明成果;政府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工业发展比例要协调;国家要和平发展。
18.【答案】(1)俄国农奴制改革或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
(2)措施:经济上殖产兴业,文化上文明开化。
(3)改革使俄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推动了俄国和日本的近代化进程; 但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