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
学习目标:
1.品读文章质朴深沉的语言,抓住细节,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教学重点)
2.了解菊花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感悟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直入文本。
秋天,一个令人怀想的季节,看那红枫满枝,看那菊花缤纷,悠长的情思也便常由心间自然漾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感受一份特殊而深沉的念想。(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分析文章的线索----菊花。
(1)要“我”看花,初近人物。
师生合作读,了解文意。(师读前面1-6,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屏幕呈现课文最后一段,教师再次范读: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师提问:北海的菊花色彩斑斓,开得烂漫,母亲一直希望我去看,我一开始的态度如何?(板书:北海菊花)
答案示例:“我不想去。”
师追问:“仅仅就是淡淡的不想吗?书上是怎么写我的态度的?”
答案示例:“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师提醒学生注意此处的朗读并指导,注意“喊”的读法,要激烈甚至声嘶力竭:“不,我不去!” “我可活什么劲儿!”
并赏析“我”暴怒无常的其他表现,在朗读中体会“突然”“猛地”“狠命”“喊着”等词,体会“我”的暴怒无常和绝望心情。)
师提问:“我”为什么不肯去看那么美的北海菊花?
答案示例:“腿不能走路,没有心情看花。”
答案示例:“看北海菊花,可能会让他想起小时候能跑能跳的情景,更加难过。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言,也希望学生理解可以更深入一些,然后补充呈现下列内容,延伸拓展:
史铁生曾在他的一篇《我二十一岁那年》中这样说道:“二十一岁突降厄运,使我只能困于轮椅,青春年少的我有了天崩地裂般的毁灭,从生与死之间命运仿佛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我曾愤怒、咆哮,无法接受命运的残酷,想要以死来直面惨淡的人生。”
(2)答应看花,再近人物。
师提问:我一再拒绝看花,甚至于大喊大叫,母亲放弃恳求了吗?
答案示例:树叶飘落的时候,母亲又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引导体会 “央求”说明愿望迫切,求着孩子,无比期望达成。
我的答复:“好吧,就明天。”当我在母亲一再央求之下淡淡地答应,母亲看到了一丝希望,是多么的喜出望外。
顺势赏析第三节母亲的表现:“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她也笑了” “絮絮叨叨地说着”。
师提问:你能体会母亲的这份激动吗?
答案示例:母亲一再的恳求终于换来儿子的同意,当然激动;
母亲看到了一丝希望,不仅仅是看一下花,她感觉这将是个美好的开始,儿子会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
师引导,从后文发现:那是一个母亲“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前一刻的表现,儿子的答应看花,已经让她完全忘了死神给自己的折磨,这种深沉无私的母爱令人动容。
(3)没能看花,深入人物。
师提问:我既然答应就明天,为什么没有去成?
答案示例:肝癌晚期的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师提问:文中如何写出我对母亲如此病重却一无所知的震惊?
答案示例:“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她正艰难的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每一个回答,教师均可追问,能否体会加点字词折射的情感?
答案示例:
我的愧疚与忏悔。只顾自己的痛楚,完全忽视母亲,我的自私与自责,七年以后,当我坐下来写出这样的句子,我的内心该是一种怎样的愧疚与煎熬?
师追问:再回过头去看看,这样一个自己强忍剧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母亲,却为她残疾的儿子默默忍下了多少的苦痛与泪水,学生默读,找出母亲的相关表现,品析。
答案示例:
第一处,面对暴怒无常的“我”,以及不小心说出“跑”“踩”的字眼儿时:
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修改后——
B母亲就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出去了。
引导学生朗读比较AB的不同,感受母亲“悄悄”“偷偷”以及“躲”字的背后,隐含着对儿子莫大的理解与包容,让儿子尽情宣泄内心的痛苦。
第二处:母亲劝我去看花,我却狠命捶腿,大喊“我可活什么劲儿”时:
A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修改后——
B母亲抓住我的手,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引导学生朗读比较AB的不同,“扑”动作迅猛,写出母亲看到儿子捶打双腿的无比心疼和痛苦,“忍”字更是值得细品,母亲忍住的仅仅是哭声吗?母亲忍着的还有哪些?——
答案示例:
母亲忍,忍着自己肝癌晚期的剧痛,“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母亲忍,忍着自己长大的儿子原本可以孝敬自己,享受天伦,却落得残疾的病痛,儿子如此痛苦,于她,更是加倍痛苦的折磨;
母亲忍,忍着暴怒无常的儿子随时的发作,她仍然要细心地呵护;一个肉体已经在死亡线上剧痛挣扎的母亲,却还要为残疾的儿子默默忍下撕心的剧痛。
第三处:母亲看到落叶,央求“我”看北海菊花时:
A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修改后——
B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引导学生朗读比较AB的不同,感受母亲“挡”字的背后,隐含着对儿子细心的呵护,挡住的是飘落的黄叶,更是挡住儿子绝望的心窗,她一心想在临死前,重新为儿子打开另一扇光明的希望之窗——去看北海充满生命力的菊花。
(板书:希望之窗,并画出窗格)
(4)和妹看花,怀念人物。
屏幕再次显示最后一段,学生齐读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师启发学生思考:母亲爱花,自始至终都无比希望我去看一看北海的菊花,她是希望我可以怎样的生活?
答案示例:
充满阳光与希望的生活。
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像母亲期望的那样“好好儿活”,坚强地活下去。
师肯定同学们的回答,屏幕放大显示文章最后一句话,前文也有一处照应该句:“要好好儿活……”
师要求学生齐读“要好好儿活……”读三遍,要求一次比一次慢,将之前的愧悔和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将这一切,化作活下去的信心等诸多复杂感情融进来读。
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如何理解——母亲要“我”去看北海的菊花和“好好儿活”?
答案示例:
北海菊花在秋风中开得绚烂,母亲希望我也能这样顽强,好好活下去。
师追问:北海菊花在文中的意义,仅仅就是北海菊花吗?你能不能想到它的象征意义?
象征一种精神。
师追问:什么精神?
顽强不放弃,秋风中依然怒放。
师追问:能不能想到与母亲的联系?
也许这菊花也正象征了这样一位顽强的母亲,在肝癌晚期,忍受肉体的剧痛,仍然在精神上一再鼓励儿子,希望引领儿子打开光明的心窗。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的都很不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意.菊花象征着傲雪凌霜的精神,激励人顽强生活;象征着一位平凡优秀坚忍伟大的母亲,让作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活下去的勇气;象征着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也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这份迟到的承诺,不仅仅是对母亲的一份怀念,一份承诺,更是对自己、对生命的一份承诺——要好好地活,不仅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活出生命的尊严。
3.感悟收获,升华主题
师引导学生思考:雨果告诉我们“母亲的名字叫坚强”,那么在这样的一位母亲感召下,史铁生“好好儿活”了吗?仅仅就是和妹妹去北海看了菊花吗?
学生回答
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得主授奖词
他坐在轮椅上那么多年,却比很多能够站立的人更高。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
教师总结:
母亲的“好好儿活”化作了史铁生的血液,成就了他的一生。他,不能直立行走,但深沉的母爱,已化作他的动力,让他的精神在天宇自由翱翔。(板书:深沉母爱)
学生带着感情,再次自读最后一段“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屏幕定格放大文字( 板书:“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好好儿活”
北 海 菊 花 希 望 之 窗
深沉母爱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