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1.找空气 课 时 1
备课教师 单 位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2.在教师指导下,能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生活空间、固体、容器中都有空气。?
教学难点 运用哪些办法来发现不同空间、物体里的空气?以及实验操作过程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 水槽、筷子、石块、土块、泥块、馒头、海绵、粉笔、抹布、塑料袋、纸板等.?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 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小朋友,一起看一下他们是谁 没错!是海洋生物。那么他们在干什么呢 ?没错!?吐泡泡。这些泡泡里都有什么 生:空气师:同学们可真聪明,是空气。谁来说一说哪里有空气?生:教室里有空气。师:还有哪里有空气呢?生:嘴巴里有空气。师:同学们认为我们周围有很多的地方有空气。你们能想办法找到空气,让大家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空气。??二、探索1.探索一:哪里有空气?将皮球、充气玩具、游泳圈一一出示,让学生说出谁住在它们的里面?(空气)让学生说出皮球、充气玩具、游泳圈为什么会鼓起来?(空气) (1)我们周围的空间有空气吗?老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到校园里去观察哪些地方有空气 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呢 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总结,说出在飘扬的红旗,被吹起的树枝,以及在玩闹的孩子们的发稍上都有空气。?小组合作“捕捉”空气。交流捕捉空气的方法。交流捕捉空气的工具。学生活动,通过自己的方式,“捕捉”空气。(塑料袋装、纸板扇风等)师生交流总结:通过用纸呼出的风,用塑料袋装的空气,教室不同的角落里装到的空气。我们周围的空间里到处都有空气。2.探索二:固体里有空气吗?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周围的空间里有空气。那么,物品里面有空气吗?(1)感知身体里的空气。让学生用手捏住鼻子闭上嘴巴,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用嘴对着手吹气感知身体里的空气。 (2)学生猜想。粉笔、海绵、砖块······(3)验证。老师先拿一种材料做示范,把材料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证明材料中含有空气。(实验过程中注意讲解实验步骤、观察角度及注意事项)? (4)学生活动。孩子们将课前准备的石块、泥块、砖块、水泥块、海绵、馒头、粉笔等准备好。感知海绵里的空气。让学生把海绵浸入水中,用力捏海绵,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感知粉笔里的空气。以分组活动的形式,学生分别把粉笔头放入盛水的盆里,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现象。······填写报告单,从而得出结论固体中有空气。(实验过程中,老师强调实验的规范性,及时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和卫生。)?(5)师生交流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像粉笔、砖头等固体里也有空气。3.探索三:容器中有空气吗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些固体中也有空气。除了
固体中,像杯子,瓶子这些容器中有空气吗 (生讨论)老师示范实验。讲解实验要点,那杯子竖直倒扣水中,然后在水中把杯子慢慢倾斜,观察实验现象,发现了什么?生:发现会有气泡冒出。?交流总结:通过实验得出,像玻璃杯瓶子这样的容器中也有空气。微视频利用容器中有空气,老师播放微视频,用纸团放入杯中,倒置入水槽却没有湿。加深学生印象,促进学生用实验联系实际生活。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仅我们所处的空间里有空气。我们周围的物体里也有空气。?四、课后拓展1.既然空气无处不在,那么我们的衣服里有空气吗?对比棉衣与运动服?回家看看用什么方法能检验出,哪一种衣服里的空气更多。?2.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可是有的工厂排放出来黑黑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就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要一起来保护环境,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
板书设计 1.找空气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不能生存。
教学反思
当堂达标训练题
1.找空气1.说一说哪里有空气?2.试一试,你会这样总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