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物质的分离 课课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6 物质的分离 课课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11 17:28:4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 物质的分离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取用固体药品 B. 倾倒液体药品
C. 过滤泥浆水 D. 蒸发食盐水
【答案】 D
【解答】A.取用固体药品时,要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缓缓将试管竖立起来,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倾倒液体药品,试管略微倾斜,试管口紧挨瓶口,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过滤泥浆水时,玻璃棒顶在三层滤纸处,滤液边缘低于滤纸的边缘,滤液沿玻璃棒缓慢流下,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蒸发食盐水时,蒸发皿可以直接用酒精灯加热,不用垫上石棉网,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某直饮水机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②对应的作用是( )。
A.过滤 B.吸附杂质 C.杀菌消毒 D.蒸馏
【答案】 A
【解答】由自来水的处理过程可知,步骤②中超滤膜对应作用为过滤;
故选A。
3.下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水池中的清水是溶液 B.过滤池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C.消毒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是物理变化 D.供水系统流出的水是纯净物
【答案】 A
【解答】A、清水中既含有溶剂水,还含有许多溶解的矿物质等溶质,所以溶液,A符合题意;
B、过滤主要是将不溶的物质与水分离,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消毒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供水系统流出的水还是含有许多其它的物质,是混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在进行蒸馏实验时,常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少量的小石粒,其目的是( )。
A.增加装置的稳定性 B.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C.有利于液体的汽化 D.防止液体的暴沸
【答案】 D
【解答】 蒸馏烧瓶中加入少量的小石粒,是为了防止液体的暴沸;
故选D。
5.在粗盐精制实验中,三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各不相同。下列对其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溶解时搅拌,可加速粗盐的溶解 B.溶解时搅拌,可增加氯化钠的溶解度
C.蒸发时搅拌,可使液体受热均匀 D.蒸发时搅拌,可防止晶体飞溅
【答案】 B
【解答】A、溶解时搅拌,可加速粗盐的溶解 ,不符合题意;
B、溶解度与溶质溶剂种类及温度有关, 溶解时搅拌,不能改变氯化钠的溶解度 ,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搅拌,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受热造成外溅 ,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搅拌可受热均匀,可防止晶体飞溅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可选用蒸馏法的是( )。
A.从海水中分离蒸馏水 B.从粗盐中分离食盐和泥沙
C.从食盐和蔗糖的混合物中分离蔗糖 D.从硝酸钾溶液中分离硝酸钾
【答案】 A
【解答】A、从海水中分离蒸馏水需用蒸馏法,符合题意;
B、从粗盐中分离食盐和泥沙可用过滤法 ,不符合题意;
C、从食盐和蔗糖的混合物中分离蔗糖可用结晶 ,不符合题意;
D、从硝酸钾溶液中分离硝酸钾可用结晶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在野外和灾区,可用下列步骤将河水转化成饮用水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 ;②消毒杀菌(漂白粉) ;③自然沉降 ;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答案】 B
【解答】 将河水转化成饮用水需先③自然沉降,再①化学沉降(用明矾),再②消毒杀菌(漂白粉),最后④加热煮沸;
故选B。
8.自制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可将浑浊的河水变成清水。其中石英砂的作用是( )
A. 沉淀 B. 吸附 C. 过滤 D. 消毒
【答案】 C
【解答】当浑浊的河水经过石英砂后,其中的固态大颗粒的杂质被截留,而清水从空隙间流过,从而实现了固态杂质和水的分离,相当于过滤,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9.如图是同学们开展精制粗盐实验的主要步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操作顺序应为乙、甲、丙 B. 乙实验中,玻璃棒搅拌能加速食盐溶解
C. 甲实验中,所得的滤液为混合物 D. 丙实验中,所得的精盐为纯净物
【答案】 D
【解析】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粗盐提纯的过程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那么正确的顺序为乙、甲和丙,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乙实验中,玻璃棒搅拌能加速食盐溶解,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甲实验中,通过过滤除去了溶液中不溶性的固体颗粒,所得的滤液为水和食盐组成的混合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丙实验中,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的食盐纯度得到很大提升,但其中肯定还有其他杂质,因此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取粗盐 B. 溶解 C. 过滤 D. 移走蒸发皿,
【答案】 B
【解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
【解答】A.从试剂瓶中取食盐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
B.在溶解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正确;
C.在过滤操作中,溶液不能直接导入漏斗,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蒸发皿的温度很高,直接用手拿,可能造成烫伤,故D错误。
故选B。
11.预防感染新冠肺炎,口罩成了不可或缺的利器。医用防护口罩通常有三层,其层状结构及对外在物质的防护作用如图所示。医用防护口罩起防护作用的主要原理是( )
A. 杀菌 B. 消毒 C. 过滤 D. 干燥
【答案】 C
【解析】过滤操作用于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分离,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口罩的内外三层都由表面多孔的材料制成,用于将细菌、雾霾和灰尘等固体颗粒与空气分离,因此口罩相当于过滤操作中的滤纸,而防护原理就是过滤,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下列有关电解水和海水淡化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电解水和海水淡化过程中,水分子均发生了变化
B. 图中①②③所示气体,依次为氧气、氢气和水蒸气
C. 从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会变大
【答案】 D
【解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过程、结论和水的净化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然后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海水淡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将水和盐类分离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即没有新的分子生成,故A错误;
B.气体①比②的体积大,那么①为氢气,②为氧气,故B错误;
C.从电解水的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食盐的质量不变,而水的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海水中的食盐的质量分数会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图示的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 过滤 B. 沉淀
C. 蒸馏 D. 吸附
【答案】 C
【解析】根据各个净水环节的原理和作用分析判断。
【解答】沉淀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泥沙等大颗粒杂质;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悬浮的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杂质;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蒸馏时,通过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在冷凝管放热液化成水,可以将水和其中的杂质彻底分离,因此净化程度最高,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4.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在对粗盐进行提纯时,首先将粗盐放入烧杯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然后对得到的液体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泥沙等杂质,最后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使其中的食盐结晶出来,整个过程没有涉及蒸馏,故A、B、C正确不合题意,而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5.用滤纸过滤液体时,对过滤装置及其操作要求可以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 , 液面低于 ;三靠 :烧杯口紧靠 , 玻璃棒末端轻靠 滤纸处,漏斗末端紧靠 。过滤只能除去 杂质,不能除去 杂质。
【答案】 漏斗内壁;漏斗边緣;滤纸边缘;玻璃棒;三层;烧杯内壁;难溶性;可溶性
【解析】根据过滤的原理及操作要求分析。
【解答】 用滤纸过滤液体时,对过滤装置及其操作要求可以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的是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指的是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的是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故答案为:漏斗内壁;漏斗边緣;滤纸边缘;玻璃棒;三层;烧杯内壁;难溶性;可溶性。
16.如图为过滤装置,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是将________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2)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3)实验中,漏斗的________应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应轻靠________层滤纸处,其作用是________ 。
(4)漏斗中的液面应________(选填"高"或“低" )于滤纸边缘。
(5)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写出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一个原因 :________。
【答案】 (1)不溶于液体的固体(2)铁架台;漏斗
(3)末端(尖端);三;引流(4)低
(5)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根据过滤的原理、常用仪器名称衣过滤操作要求分析。
【解答】(1)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2)a仪器为铁架台,b为漏斗;
(3)实验中,为防止液体外溅,漏斗末端应紧靠烧杯内壁,为防止玻璃棒弄破滤纸,玻璃棒应轻靠三层滤纸处,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5) 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都会导致滤液仍浑浊。
故答案为:(1)不溶于液体的固体 ;(2)铁架台;漏斗;(3)末端(尖端);三;引流;(4)低;(5)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
17.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
(1)①的作用是 。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蒸馏 D.沉淀
(2)直饮水机使用方便 :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___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答案】 (1)B (2)混合物
【解析】(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2)根据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分析。
【解答】(1) ①中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其作用是吸附异味或色素等杂质,B正确;
(2) 直饮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1)B;(2)混合物。
三、实验探究题
18.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杂质,且杂质难溶于水)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实验一:按下列实验步骤和要求回答粗盐提纯的有关问题。
第一步:溶解。①称量:称量前先把天平调平,准确称取5.0g粗盐。
②量取10mL 水倒入烧杯,加粗盐于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第二步:过滤。①待过滤的混合液在引流之前先静置一会儿再过滤。
②引流时与玻璃棒下端接触的部分是 。
第三步:蒸发。①如果蒸发皿中有液滴飞溅,原因是 。
②当蒸发皿出现 时,应停止加热。
第四步:转移。此粗盐精制过程中,玻璃棒在过滤时的作用是 。
实验二:用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精盐(氯化钠)配制了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字母序号,多选)。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称量时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
③称量时只在天平左盘垫上滤纸④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⑤ 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答案】 三层滤纸外;未搅拌受;不均溶液局部温度过高;较多溶质固体引流;①③
【解析】根据过滤、蒸发的操作要求及配制溶液时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偏小或溶剂偏大分析。
【解答】实验一: 第二步: ②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要接触三层滤纸的一边;
第三步:①如果蒸发皿中有液滴飞溅,可能是未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不均;
②当蒸发皿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
第四步:玻璃棒在过滤时的作用是引流;
实验二: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使得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②称量时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若使用游码,则会使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③称量时只在天平左盘垫上滤纸,使得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④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⑤ 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
故答案为:三层滤纸外;未搅拌,受热不均溶液局部温度过高;较多溶质固体;引流;① ② ③。
19.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 g 氯化钠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要把硝酸钾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溶液中提出,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2).在做过滤实验后,发现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其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
(3).操作⑤的名称是 , 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发现精盐含量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可多选)。
A. 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 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 蒸发后,所得精盐有点潮湿 D. 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答案】 (1)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或降温结晶)
(2)滤纸有破损了(或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蒸发结晶;搅拌使滤液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4)A,B,D
【解析】(1)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很小,那么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是否影响,那么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析出。
(2)在过滤操作中,滤纸破损或者滤液的边缘高于漏斗最后滤纸的边缘,都会导致部分溶液未经过滤直接进入烧杯,使溶液浑浊。
(3)根据蒸发结晶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4)分析各个选项的情况,对精盐产量的大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因此要把硝酸钾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溶液中提出,最好采用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2)做过滤实验后,发现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其可能的原因是:滤纸有破损了(或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操作⑤的名称为蒸发结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滤液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4)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那么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会使收集到的食盐质量偏小,故B符合题意;
C.蒸发后,所得精盐有点潮湿,会使测得的食盐质量偏大,故C不合题意;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使收集到的食盐质量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20.小金用图1所示装置来净化浑浊的溪水。
(1)过滤操作:①将一瓶水样摇匀后,倒入烧杯;②用玻璃棒多次搅拌后立即沿玻璃棒转移到过滤器中,当过滤器中液体略高于滤纸边缘,暂停加入液体;③为加快过滤,用玻璃棒在过滤器内搅拌。
过滤后,小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上述过程中不合理的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
(2)小金改进实验后,通过正确操作得到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过滤操作中漏斗的下端为什么要紧靠烧杯内壁呢?小金用图2所示装置过滤20mL氢氧化钙悬浊液,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序号时间 体积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靠 不靠 靠 不靠 靠 不靠
1min 11 9.5 10.5 8.5 9.5 7.5
2min 16.5 14.5 15.5 14 15 13
3min 19 17.5 18.5 17.5 18 16.5
4min 19.5 18.5 19.5 19 19.5 19
5min 19.5 19.5 19.5 19.5 19.5 19.5
要比较过滤速度,除了比较相同时间得到的滤液体积外,还可以比较________;根据实验可知,过滤操作中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
【答案】 (1)②③ (2)混合物
(3)测得相同体积的滤液所需时间;紧靠烧杯内壁可以加快过滤速度
【解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2)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3)过滤速度与滤液的体积和过滤时间都有关系,与速度类似,比较过滤速度的方法:①当时间相同时,得到的滤液体积越大,过滤速度越快;②当得到滤液体积相同时,过滤时间越短,过滤速度越快。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时得到的滤液体积大,即过滤速度更快。
【解答】(1)在过滤操作中,滤液边缘不能高于滤纸的边缘,否则会导致过滤不彻底;过滤时,应该静待液体经过滤纸进入烧杯,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导致过滤不干净。
因此不合理的操作是②③。
(2)过滤操作,只能除去液体中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不能除去可溶性的物质,因此得到的澄清透明的液体中仍然存在可溶性的物质,为混合物;
(3)要比较过滤速度,除了比较相同时间得到的滤液体积外,还可以比较测得相同体积的滤液所需时间;根据实验可知,过滤操作中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的原因之一是紧靠烧杯内壁可以加快过滤速度。
2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克2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a.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
b.步骤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实验二:用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精盐配制了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字母序号)。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称量时只在天平左盘垫上滤纸
C.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E.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3)实验三: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在用滴管滴加水的过程中,眼睛视线应同时按________图进行观察。
实验四:操作⑤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⑤;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 (2)A,B,E
(3)乙;D
【解析】(1)a.注意分析过滤操作是否正确;
b.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
(3)根据量筒的示数的读数方法判断。根据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解答】(1)a.实验中有错误的步骤是:⑤,滤液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b.步骤③为溶解,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
(2)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那么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
B.称量时只在天平左盘垫上滤纸,那么氯化钠的质量+滤纸的质量=砝码的质量,因此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故B符合题意;
C.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因为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所以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C不合题意;
D.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会使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偏大,故D不合题意;
E.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E符合题意。
故选ABE。
(3) 读取量筒的示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选乙;
(4)在将滤纸折叠成漏斗状时,不能出现缝隙,故选D。
22.以下是小华同学先将粗盐提纯,然后用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
(1)粗盐提纯。
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a.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
b.所有操作中,步骤________是多余的(填序号),并指出其余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
c.实验最后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若此实验精盐的产率偏高,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D.所得的氯化钠晶体没有烘干,带有水分
E.过滤后滤纸是湿的,纸上含有溶液中的食盐
(2)用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①称量时C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则接下来小华的操作是________。
②以上步骤在实验过程中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
③小华量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则小华配制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答案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 (1)加速溶解;⑤;步骤⑥未用玻璃棒引流;AD
(2)继续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E、C、A、D、B;16.3%
【解析】(1)a.根据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b.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判断多余的步骤,并确定其中的错误;
c.精盐的产率= , 造成精盐产率偏高的原因应该是精盐的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2)①在定量称量的过程中,只能调整左盘药品的质量,不能改变右盘砝码或游码的质量。如果左盘质量大,那么就减少药品;如果左盘质量小,那么就增加药品。
②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过程确定步骤的顺序;
③根据图1确定精盐的质量,根据图2确定水的体积,计算出水的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即可。
【解答】(1)a.①操作③为溶解操作,其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b.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为:
①从试剂瓶中取出粗盐;
②将粗盐倒入烧杯中并加适量的水;
③用玻璃棒搅拌直到全部溶解;
⑥将烧杯中的溶液倒入漏斗中进行过滤;
④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结晶即可。
那么步骤⑤是多余的。错误的步骤为:步骤⑥中未用玻璃棒引流。
c.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那么肯定会有未经过滤的溶液流入烧杯中,这时蒸发皿中存在杂质,使精盐的质量偏大,故A符合题意;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那么精盐的质量偏小,故B不合题意;
C.溶解含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那么还有精盐没有溶解,使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故C不合题意;
D.所得的氯化钠晶体没有烘干,带有水分,会使氯化钠的质量偏大,故D符合题意;
E.过滤后滤纸是湿的,纸上含有溶液中的食盐,会使得到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E不合题意。
故选AD。
(2)①称量时C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说明左盘的药品偏少,则接下来小华的操作是:继续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过程为:
E.从试剂瓶中取出碳酸钠;
C.用天平称量出规定质量的碳酸钠;
A.将碳酸钠倒入烧杯中备用;
D.用量筒量取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B.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那么正确的顺序为:E、C、A、D、B。
③根据图1可知,碳酸钠的质量为:5g+2.9g=7.9g;
根据图2可知,水的体积为41mL,那么水的质量为41g。
因此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 物质的分离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取用固体药品 B. 倾倒液体药品
C. 过滤泥浆水 D. 蒸发食盐水
2.某直饮水机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②对应的作用是( )。
A.过滤 B.吸附杂质 C.杀菌消毒 D.蒸馏
3.下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水池中的清水是溶液 B.过滤池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C.消毒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是物理变化 D.供水系统流出的水是纯净物
4.在进行蒸馏实验时,常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少量的小石粒,其目的是( )。
A.增加装置的稳定性 B.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C.有利于液体的汽化 D.防止液体的暴沸
5.在粗盐精制实验中,三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各不相同。下列对其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溶解时搅拌,可加速粗盐的溶解 B.溶解时搅拌,可增加氯化钠的溶解度
C.蒸发时搅拌,可使液体受热均匀 D.蒸发时搅拌,可防止晶体飞溅
6.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可选用蒸馏法的是( )。
A.从海水中分离蒸馏水 B.从粗盐中分离食盐和泥沙
C.从食盐和蔗糖的混合物中分离蔗糖 D.从硝酸钾溶液中分离硝酸钾
7.在野外和灾区,可用下列步骤将河水转化成饮用水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 ;②消毒杀菌(漂白粉) ;③自然沉降 ;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8.自制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可将浑浊的河水变成清水。其中石英砂的作用是( )
A. 沉淀 B. 吸附 C. 过滤 D. 消毒
9.如图是同学们开展精制粗盐实验的主要步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操作顺序应为乙、甲、丙 B. 乙实验中,玻璃棒搅拌能加速食盐溶解
C. 甲实验中,所得的滤液为混合物 D. 丙实验中,所得的精盐为纯净物
10.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取粗盐 B. 溶解
C. 过滤 D. 移走蒸发皿,
11.预防感染新冠肺炎,口罩成了不可或缺的利器。医用防护口罩通常有三层,其层状结构及对外在物质的防护作用如图所示。医用防护口罩起防护作用的主要原理是( )
A. 杀菌 B. 消毒 C. 过滤 D. 干燥
12.下列有关电解水和海水淡化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电解水和海水淡化过程中,水分子均发生了变化
B. 图中①②③所示气体,依次为氧气、氢气和水蒸气
C. 从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会变大
13.下列图示的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 过滤 B. 沉淀
C. 蒸馏 D. 吸附
14.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5.用滤纸过滤液体时,对过滤装置及其操作要求可以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 , 液面低于 ;三靠 :烧杯口紧靠 , 玻璃棒末端轻靠 滤纸处,漏斗末端紧靠 。过滤只能除去 杂质,不能除去 杂质。
16.如图为过滤装置,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是将________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2)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3)实验中,漏斗的________应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应轻靠________层滤纸处,其作用是________ 。
(4)漏斗中的液面应________(选填"高"或“低" )于滤纸边缘。
(5)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写出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一个原因 :________。
17.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
(1)①的作用是 。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蒸馏 D.沉淀
(2)直饮水机使用方便 :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___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三、实验探究题
18.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杂质,且杂质难溶于水)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实验一:按下列实验步骤和要求回答粗盐提纯的有关问题。
第一步:溶解。①称量:称量前先把天平调平,准确称取5.0g粗盐。
②量取10mL 水倒入烧杯,加粗盐于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第二步:过滤。①待过滤的混合液在引流之前先静置一会儿再过滤。
②引流时与玻璃棒下端接触的部分是 。
第三步:蒸发。①如果蒸发皿中有液滴飞溅,原因是 。
②当蒸发皿出现 时,应停止加热。
第四步:转移。此粗盐精制过程中,玻璃棒在过滤时的作用是 。
实验二:用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精盐(氯化钠)配制了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字母序号,多选)。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称量时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
③称量时只在天平左盘垫上滤纸④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⑤ 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19.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 g 氯化钠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要把硝酸钾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溶液中提出,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2).在做过滤实验后,发现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其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
(3).操作⑤的名称是 , 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发现精盐含量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可多选)。
A. 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 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 蒸发后,所得精盐有点潮湿 D. 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20.小金用图1所示装置来净化浑浊的溪水。
(1)过滤操作:①将一瓶水样摇匀后,倒入烧杯;②用玻璃棒多次搅拌后立即沿玻璃棒转移到过滤器中,当过滤器中液体略高于滤纸边缘,暂停加入液体;③为加快过滤,用玻璃棒在过滤器内搅拌。
过滤后,小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上述过程中不合理的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
(2)小金改进实验后,通过正确操作得到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过滤操作中漏斗的下端为什么要紧靠烧杯内壁呢?小金用图2所示装置过滤20mL氢氧化钙悬浊液,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序号时间 体积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靠 不靠 靠 不靠 靠 不靠
1min 11 9.5 10.5 8.5 9.5 7.5
2min 16.5 14.5 15.5 14 15 13
3min 19 17.5 18.5 17.5 18 16.5
4min 19.5 18.5 19.5 19 19.5 19
5min 19.5 19.5 19.5 19.5 19.5 19.5
要比较过滤速度,除了比较相同时间得到的滤液体积外,还可以比较________;根据实验可知,过滤操作中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
2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克2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a.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
b.步骤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实验二:用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精盐配制了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字母序号)。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称量时只在天平左盘垫上滤纸
C.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E.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3)实验三: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在用滴管滴加水的过程中,眼睛视线应同时按________图进行观察。
实验四:操作⑤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__(填序号)。
22.以下是小华同学先将粗盐提纯,然后用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
(1)粗盐提纯。
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a.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
b.所有操作中,步骤________是多余的(填序号),并指出其余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
c.实验最后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若此实验精盐的产率偏高,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D.所得的氯化钠晶体没有烘干,带有水分
E.过滤后滤纸是湿的,纸上含有溶液中的食盐
(2)用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①称量时C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则接下来小华的操作是________。
②以上步骤在实验过程中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
③小华量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则小华配制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答案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