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松柏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厦门松柏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11 17:05:25

文档简介

松柏中学 2021级高一 10月阶段性测试 物理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8*3分=24分)
1.大疆 T16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最快速度达到 150亩/小时,可持续工作 8小时。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确定无人机的位置时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B.观察无人机飞行速度时可以选取无人机上的摄像机为参考系
C.“8小时”指的是时刻
D.调整无人机在空中的姿态时可以将无人机看成质点
【答案】A
【解析】
无人机在高空飞行,确定其空间位置时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A正确;观察无人机飞行速度时
可以选取地面为参考系,摄像机与无人机相对静止,不能选取无人机上的摄像机为参考系,B
错误;“8小时”指的是时间间隔,C错误。调整无人机在空中的姿态时,无人机的大小和形状
不能忽略不计,不能将无人机看成质点,D错误;故选 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小明的 100 m起跑动作时,可以将小明当作质点
B.小明的 100 m成绩为 12.8 s,说明他通过终点的瞬时速度约为 7.81 m/s
C.小明用了 2分 50秒才完成了 800 m的比赛,他的平均速度约为 4.71 m/s
D.在 100 m终点处,小刚与小明几乎同时同速撞线,以小刚为参考系时小明的速度几乎为零
【答案】D
【解析】
研究小明的 100 m起跑动作时,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不同,故不可以将小明当作质点,选
项 A错误;小明的 100 m成绩为 12.8 s,说明他 100 m的平均速度为 v s 100 m= = =7.81 m/s,
t 12.8 s
但通过终点的瞬时速度不一定为 7.81 m/s,选项 B错误;小明用了 2分 50秒才完成了 800 m
的比赛,他的位移为 0,所以平均速度为 0,选项 C错误;100 m终点,小刚与小明几乎同时撞
线,以小刚为参考系小明的速度几乎为零,选项 D正确。
3.如图所示,将弹性小球以 10 m/s的速度从距地面 2 m处的 A点竖直向下抛出,小球落地后
竖直反弹经过距地面 1.5 m高的 B点时,向上的速度为 7 m/s,从 A到 B,小球共用时 0.3 s,
则此过程中( )
1
A.小球发生的位移的大小为 0.5 m,方向竖直向上
B.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 3 m/s,方向竖直向下
C.小球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8.5 m/s,方向竖直向下
D.小球平均加速度的大小约为 56.7 m/s2,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D
【解析】
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从题中可以看出,小球的位移为 0.5 m,方向由 A点指
向 B点,即竖直向下,故 A错误;速度的变化量等于末速度减初速度,规定向下为正,则Δv
=-7 m/s-10 m/s=-17 m/s,负号表示与规定方向相反,即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向上,故 B错
误;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小球的位移为 s=0.5 m,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小球的平
s 0.5
均速度 v = = m/s 5= m/s,方向竖直向下,故 C错误;规定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加
t 0.3 3
a Δv a Δv -7-10速度公式 = 知:= = m/s2≈-56.7 m/s2,负号表示方向竖直向上,故 D正确。
Δt Δt 0.3
4.关于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物体速度一定减小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不断减小
D.加速度不为零,物体速度一定增加
【答案】B
【解析】
加速度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速度不一定减小,因为只有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
速度才减小,故 A错误;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大,故
B正确;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加速度减小,速度仍然增大,故 C错误.加速
度不为零,速度不一定增加,如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小,故 D错误。
5.一质点自原点开始在 x轴上运动,初速度 v0>0,加速度 a>0,a值不断减小直至为零的过
程中,质点的( )
2
A.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减小
B.速度不断减小,位移继续增大
C.速度不断增大,当 a=0时,速度达到最大,位移不断增大
D.速度不断减小,当 a=0时,位移达到最大值
【答案】C
【解析】
由于初速度 v0>0,加速度 a>0,即速度和加速度同向,不管加速度大小如何变化,速度都是在
增加的,当加速度减小时,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变小,即增加的慢了;当 a=0时,速度
达到最大值.此后以该最大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不断增大,C正确。
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越大的物体下落得越快
B.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从静止开始连续的三个 2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 1∶3∶5
D.从静止开始下落 4.9m、9.8m、14.7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 1∶( 2 1)∶( 3 2 )
【答案】C
【解析】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选项 A错误;物体刚下落时,初速度为
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g,故 B错误;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根据推论知,在开始连
续三个 2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故 C正确;当 h1=4.9 m, h2=9.8 m,h3= 14.7m时 h1:
h2: h3=1:2:3,因为 = 2 ,所以 t1:t2:t3=1: 2: 3 故 D错误。 故选 C。

7.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空中的 M、N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 v1和 v2,则下列说法
中错误的是( )
v 2 v 2
A.M、N间的距离为 2 1
2g
v v
B.经过 MN的平均速度为 1 2
t
v2 vC.经过 MN所需的时间为 1
g
v 2 v 2
D.经过 MN中点时的速度为 1 2
2
【答案】B
【解析】
2 2 +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得 22 12 = 2 ,得 = 2 1 ,A对;v = = 1 2,B错; 2 =2 2 2
3
+ , = 2 1 C
2+ 2
1 , 对; = 1 2 ,D对。 2 2
8.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
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 v t图像中(如图所示),直线 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 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 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 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 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答案】C
【解析】
由图像可知,甲车做 v=5 m/s的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 v0=10 m/s的匀减速直线运动。0~10
s内,v乙>v甲,乙车在前,且距离在增大,A错误;10~20 s内,v乙<v甲,乙车在前,
二者距离在减小,B错误;5~15 s内,a、b两图线与 t轴所围的面积相等,故发生的位移相
等,C正确;t=10 s时,v 乙=v 甲,两车相距最远,t=20 s时,两车位移相等,此时相遇,D
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4*4分=16分,选不全得 2分,多选、错选或不选得 0分)
9.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
到两车的位移—时间(s 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
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0到 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等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答案】BD
【解析】
4
位移—时间图像反映了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并不代表运动轨迹.图线上过每一
点的切线斜率表示运动速度,反映运动快慢,每一点反映了某时刻物体处在某位置.由图像知,
在 t1时刻,甲、乙处在同一位置,二者相遇,t1时刻乙图线对应的切线斜率大于甲的斜率,说
明 t1时刻乙运动得比甲快,但 t=0时刻,甲、乙在同一位置,甲、乙同时同地出发,且乙总
在甲后面,故 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选项 B正确,而选项 A、C错误;甲、乙两车同
时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1时间内二者位移相同,则 0到 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
平均速度相等,选项 D正确。
10.据新华社电:中国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沪杭高铁从杭州到
上海虹桥试运行途中,行程 163.5公里,用时 30分,最高时速达到 416.6公里,再次刷新世
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这一速度又一次证明中国高铁已全面领先世界,则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
A.列车这次运行通过的路程是 163.5公里
B.列车这次运行通过的位移有可能大于 163.5公里
C.列车这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 327 km/h
D.列车这次运行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416.6 km/h
【答案】AC
【解析】
从题中可知道,行程 163.5公里,指的是通过的路程,故 A正确,B错误;动车运动的路程为
163.5 x 163.5公里,则位移应该小于 163.5公里,所以平均速度 v = < km/h=327 km/h,故 D
t 0.5
错误,C正确。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偶然误差是由仪器结构缺陷、实验方法不完善造成的
B.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系统误差
C. 相对误差等于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
D. 0.0123 、17.0 、3.85× 103 都是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CD
【解析】解:A、系统误差是由仪器结构缺陷、实验方法不完善造成的,而偶然误差是由于读
数等偶然原因造成的;故 A错误;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偶然误差,不能减小系统误差,故 B错误;
C、相对误差等于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故 C正确;
D、从左边第一个不是 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止,这中间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故这三个
数都是三位有效数字;故 D正确。
故选:CD。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以及减
小误差的方法,掌握有效数字的含义.
本题考查误差及有效数字;要注意掌握简单的误差理论,明白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区别.
5
12.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
光,得到了图中 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
间间隔均为 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 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d.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T2
B.位置 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C.位置 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D 5d.小球在位置 3的速度为
2T
【答案】AB
【解析】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从静止开始运动的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7∶…,而

题图中位移之比为 2∶3∶4∶5,故位置 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由Δs=aT2知 a= 2,v 3
3d+4d 7d
= = 。
2T 2T
三、实验题(12分)
13.(12分)在做“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
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 1所示,并在其上取了 A、B、C、D、E、F、G 7个计数点,每相
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个点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 220 V、50 Hz交流电源。
6
(1)电火花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___________s;设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则 F点的瞬时
速度 vF的表达式为 vF=_____________.(用题中给出的 dn、T表示)
(2)用逐差法求物体的加速度,表达式为 a=____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给出的 dn、T表示,
须化简到最简形式)
(3)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 B、C、D、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若
以 A点对应的时刻为 t=0作出 v t图像(作图部分不计分),利用该图像求出物体的加速
度 a=__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 2位有效数字)
对应点 B C D E F
速度(m/s) 0.141 0.180 0.218 0.262 0.301
d d (d d ) d d 2d
【答案】(1)0.02s 6 4 (2) a 6 3 3 6 3 (3)图见解析 0.40
2T (3T)2 9T 2
【解析】
(1)电火花计时器接 50 Hz交流电源,所以打点周期为 0.02 s.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个点
没有画出,所以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0.1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
d d
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 v = 6 4F 。
2T
s (d d ) d d 2d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差公式, a ,得 a 6 3 32 2
6 3
T (3T) 9T 2
(3)作出 v t图像如图所示,注意尽量使描出的点落到直线上,不能落到直线上的点尽量让其分
布在直线两侧.由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得 a vt-v0 0.301-0.10= = m/s2≈0.40
t 0.5
m/s2。
7
四、解答题(9分+12分+12分+15分,要求写出解答过程,没有过程只有结果不
得分。数字结果要有单位。)
14.(9分)(1)显像管内,电子从阴极射到阳极的过程中,速度由零增加到 108 m/s,历时
2×10-5 s,求其加速度 a1 ;
(2)子弹击中靶子时,在 0.1 s内速度从 200 m/s降到零,求其加速度 a2 ;
(3)以 3 m/s的速度沿直线运动的足球,被运动员“飞起一脚”使其在 0.2 s内改为以 5 m/s反向
飞出,求足球被踢时的加速度 a3 。
【解析】
规定均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v-v 108t 0 -0
(1)a1= = m/s2=5×1012 m/s2,方向沿初速度方向。
t 2×10-5
(2 vt-v0 0-200)a2= = m/s2=-2 000 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为 2 000 m/s2。
t 0.1
vt-v0 5 3
(3)a3= = m/s2=-40 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为 40 m/s2。
t 0.2
15.(12分)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其 v-t图像如图所示,求:
(1)1.5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v ;
(2)6.5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a ;
(3)0~7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 。
【答案】(1)0 3 = 4内物体的加速度 = / 2,1.5 4时的速度大小 = = × 1.5 / = 2 / ;
3 3
(2)6 7 2 4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 = = / 2 = 2 / 2,故 6.5 时物体的加速
1
度大小为 2 / 2;
(3) 1如图图象和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 × 3 × 4 + 3 × 4 + 2+4 ×1 = 21 ,0~7 内物体的2 2

平均速度 = = 21 / = 3 / ;
7
8
【解析】(1) 图象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由速度公式求出速度;(2)由 6 7 内的图象,结合加速度公式求出 6.5 时的加速度;(3)图象

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可用公式 = 求平均速度.
16.(12分)一物体做初速度为 2m/s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a=3m/s2,求:
(1)第 3s末物体的速度 v1 ;
(2)第 5s初物体的速度 v2 ;
(3)前 4s 的位移 s1 ;
(4)第 5 s内的位移 s2 ;
【解析】
(1)第 3s末物体的速度 v1=v0+at1=2+3×3=11m/s
(2)第 5s初物体的速度 v2=v0+at2=2+3×4=14m/s
(3)前四秒的位移由 s1 v0t
1
at 2 1 2 4 3 4 2 32m
2 2
4 5 s v t 1 at 2 14 1 1( )第 秒内的位移为 2 2 3 1
2 15.5m
2 2
17.(15分)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如图,甲两个手指捏住
木尺一端,乙在木尺另一端零刻度处做握尺准备,且手的任何部位都与尺不接触。当乙看到甲
放手时,尺子自由落体,他立即去握木尺,发现所握处刻度值为 20cm,尺子下落的时间就是
乙的反应时间。(g=10m/s2)
(1)求乙的反应时间 t 反 ;
(2)乙同学握住尺子前的瞬间尺子的速度 v ;
(3)若乙驾车在平直公路上以 72km/h匀速行驶,发现前方有危险,乙决定刹车,刹车加速
度大小为 5m/s2,求从发现危险到停下乙向前行驶距离(安全距离)s。(设乙的反应时间保持
一定)
【解析】
1
(1 2)在反应时间内,木尺下落的高度 h= 20cm,根据 h gt
2
带入数据解得 t 2h 2 0.2 0.2s
g 10
9
(2)尺子做自由落体运动,乙同学握住尺子前的瞬间尺子的速度 v=gt=2m/s
(3)人在反应时间内的位移为 s1= v0t = 20 × 0.2 m = 4m
v 2 v 2
从开始刹车到停止的位移为 s t 02 40m2a
从发现为先导停下乙向前行驶距离为:s=40m+4m=44m
10松柏中学 2021级高一 10月阶段性测试 物理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8*3分=24分)
1.大疆 T16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最快速度达到 150亩/小时,可持续工作 8小时。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确定无人机的位置时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B.观察无人机飞行速度时可以选取无人机上的摄像机为参考系
C.“8小时”指的是时刻
D.调整无人机在空中的姿态时可以将无人机看成质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小明的 100 m起跑动作时,可以将小明当作质点
B.小明的 100 m成绩为 12.8 s,说明他通过终点的瞬时速度约为 7.81 m/s
C.小明用了 2分 50秒才完成了 800 m的比赛,他的平均速度约为 4.71 m/s
D.在 100 m终点处,小刚与小明几乎同时同速撞线,以小刚为参考系时小明的速度几乎为零
3.如图所示,将弹性小球以 10 m/s的速度从距地面 2 m处的 A点竖直向下抛出,小球落地后
竖直反弹经过距地面 1.5 m高的 B点时,向上的速度为 7 m/s,从 A到 B,小球共用时 0.3 s,
则此过程中( )
A.小球发生的位移的大小为 0.5 m,方向竖直向上
B.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 3 m/s,方向竖直向下
C.小球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8.5 m/s,方向竖直向下
D.小球平均加速度的大小约为 56.7 m/s2,方向竖直向上
4.关于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物体速度一定减小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不断减小
D.加速度不为零,物体速度一定增加
第 1 页 共 5 页
5.一质点自原点开始在 x轴上运动,初速度 v0>0,加速度 a>0,a值不断减小直至为零的过
程中,质点的( )
A.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减小
B.速度不断减小,位移继续增大
C.速度不断增大,当 a=0时,速度达到最大,位移不断增大
D.速度不断减小,当 a=0时,位移达到最大值
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越大的物体下落得越快
B.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从静止开始连续的三个 2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 1∶3∶5
D.从静止开始下落 4.9m、9.8m、14.7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 1∶( 2 1)∶( 3 2 )
7.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空中的 M、N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 v1和 v2,则下列说法
中错误的是( )
v 2 v 2
A.M、N间的距离为 2 1
2g
v1 vB.经过 MN的平均速度为 2
t
v v
C.经过 MN所需的时间为 2 1
g
v 2 v 2
D.经过 MN中点时的速度为 1 2
2
8.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
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 v t图像中(如图所示),直线 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 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 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 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 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第 2 页 共 5 页
二、多项选择题(4*4分=16分,选不全得 2分,多选、错选或不选得 0分)
9.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
到两车的位移—时间(s 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
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0到 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等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10.据新华社电:中国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沪杭高铁从杭州到
上海虹桥试运行途中,行程 163.5公里,用时 30分,最高时速达到 416.6公里,再次刷新世
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这一速度又一次证明中国高铁已全面领先世界,则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
A.列车这次运行通过的路程是 163.5公里
B.列车这次运行通过的位移有可能大于 163.5公里
C.列车这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 327 km/h
D.列车这次运行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416.6 km/h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偶然误差是由仪器结构缺陷、实验方法不完善造成的
B.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系统误差
C. 相对误差等于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
D. 0.0123m、17.0mm、3.85×103km 都是三位有效数字
12.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
光,得到了图中 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
间间隔均为 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 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d.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T2
B.位置 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C.位置 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D 5d.小球在位置 3的速度为
2T
第 3 页 共 5 页
三、实验题(4*3分=12分)
13.在做“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的实验时,
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甲所
示,并在其上取了 A、B、C、D、E、F、G 7个计数点,
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
器接 220 V、50 Hz交流电源。
甲 乙
(1)电火花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___________s;设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则 F点的瞬时
速度 vF的表达式为 vF=_____________.(用题中给出的 dn、T表示)
(2)用逐差法求物体的加速度,表达式为 a=____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给出的 dn、T表示,
须化简到最简形式)
(3)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 B、C、D、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若
以 A点对应的时刻为 t=0作出 v t图像,利用该图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a=____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 2位有效数字)
对应点 B C D E F
速度(m/s) 0.141 0.180 0.218 0.262 0.301
四、计算题(9+12+12+15=48分)
14.(9分)(1)显像管内,电子从阴极射到阳极的过程中,速度由零增加到 108 m/s,历时
2×10-5 s,求其加速度 a1;
(2)子弹击中靶子时,在 0.1 s内速度从 200 m/s降到零,求其加速度 a2;
(3)以 3 m/s的速度沿直线运动的足球,被运动员“飞起一脚”使其在 0.2 s内改为以 5 m/s反向
飞出,求足球被踢时的加速度 a3。
第 4 页 共 5 页
15.(12分)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其 v-t图像如图所示,求:
(1)1.5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v;
(2)6.5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a;
(3)0~7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 。
16.(12分)一物体做初速度为 2m/s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a=3m/s2,求:
(1)第 3s末物体的速度 v1多大?
(2)第 5s初物体的速度 v2多大?
(3)前 4s 的位移 s1多大?
(4)第 5 s内的位移 s2多大?
17.(15分)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如图,甲两个手指捏住
木尺一端,乙在木尺另一端零刻度处做握尺准备,且手的任何部位都与尺不接触。当乙看到甲
放手时,尺子自由落体,他立即去握木尺,发现所握处刻度值为 20cm,尺子下落的时间就是
乙的反应时间。(g=10m/s2)
(1)求乙的反应时间 t 反。
(2)乙同学握住尺子前的瞬间尺子的速度 v
(3)若乙驾车在平直公路上以 72km/h匀速行驶,发现前方有危险,乙决定刹车,刹车加速
度大小为 5m/s2,求从发现危险到停下乙向前行驶距离 s(安全距离)。(设乙的反应时间保
持一定)
第 5 页 共 5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