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11 20:3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在教学设计中,我做到了首先创设生活情境,重组教材。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出发,大胆放手,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加深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总结提升,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学过整数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整数加减法。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位小数的含义,对元角分也比较熟悉。且三级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些生活经验和认知经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伴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谈话导入。 1.8+64= 27-14= 35-29=学生列竖式计算。2.回顾整数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学生回答。 复习笔算整数导入新课,以旧引新,以旧促新,为学生感受笔算整数加减法与笔算小数加减法的联系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观察主题图,找出已知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 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有选择地板书两个问题。4.方法优化:比较两种算法,你喜欢哪种 说说为什么 明确:用小数计算更简洁。5. 解决另外两个问题并汇报. 1.观察主题图,找出已知信息。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3.小组讨论,探究算理和方法。(1)0.8元等于8角,0.6元等于6角,8角+6角等于14角,也就是1元4角,是1.4元。 (2) 元 角 0 .8 +0. 6 1. 4 学生回答:为什么4写在这里? “1”是怎样得来的? 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4.回答两种算法哪种更优化。 5.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后,学生尝试完成学习单的另两个例题。6. 小组汇报并提问 “2”为什么要写在8和6的下面? “2”减“6”不够减 怎么办? 教学中给足学生探究新知的时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算法的多样化,旨在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过程,算法的优化过程是引导学生剥离具体的情境归纳概括计算方法的过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 1、列竖式计算。2、我是小老师。3、解决问题。 1.独立完成学习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列竖式习惯,并进一步巩固本节课小数竖式计算。2.学生找出错误之处,并说明原因。3.独立完成学习单,指名回答。 学生完成的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完善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笔算小数加、减法还要注意: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四、拓展练. 完成拓展题目 独立完成拓展题目。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教学设计板书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
方法一: 0.8元=8角,0.6元=6角 (2)0.8-0.6=0.2(元) (3)1.2-0.6=0.6(元)
8角+6角=14角=1元4角 0.8 1.2
- 0.6 -0.6
方法二: 0.2 0.6
0.8+0.6=1.4(元)
元. 角
0 . 8
+0 . 6
1 . 4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