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最后一课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课堂实录)
浪网中学 萧倩华
时间:2012年6月6日
地点:中山市民众镇浪网中学
班级:初一(4)班
上课:萧倩华
拍摄:凌丽
整理:萧倩华(根据录象课整理)
课前朗读:课外古诗十首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在分析考纲的时候,很多同学发现了这学期有了一个新变化,就是考试中不考课内现代文了。同学们会问: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课内现代文呢?其实这就是抛砖引玉了。我们学的是知识,用的则是技巧。下面,我们就以《最后一课》为例,分析一下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要注意分析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熟悉考试的相关题型及相应技巧。请大家分析一下这两幅图片,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讨论)
师:请梁文杰同学回答。先说说相同的。
生:都是在划船。
师:那不同之处呢?
生:第一幅的周边是空白的,第二幅有很多景物。
师:很好,请坐。他说到了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一方面。那如果在答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呢?
生(齐):环境描写。
师:我知道景物就是环境描写了。那用了环境描写之后,有什么效果呢?
生:烘托
师:烘托得整个画面怎么样?
生:更生动
师:看第一幅图,他是在小河里划呢?还是在湖泊里划呢?还是在大海里面划?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那第二幅图呢?
生:在大湖里。
师:那显示出来,在这些水草的烘托之下,周围的环境是很悠闲的。通过这一对比,我们要明确一点——环境描写对突出作品主题是有着重大作用的。
师:接着,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环境描写。请第四组的同学读一次。
生: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师:读完这一段,你们找到关键词了吗?
生: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师:正确。请将这八个字记在你们的笔记本上。
(学生做笔记)
师:那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生:侧面烘托
师:是的。环境描写的一个重要作用是烘托。但除此以外,环境描写还有其他作用。请看投影,并将它们摘抄到你的笔记本上。
师:抄完的同学请打开书本47页。快速地浏览一遍这篇学过的课文。将书上以前画过的环境描写的句子重温一遍。你也可以跟周围的同学相互讨论一下,看大家画的是否有出入。画完之后,你可以自由地朗读这些句子,不要吝啬你们的声音。
(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相关句子)
师:找到这些句子没有?如果大家害羞的话,我们就全班一起读一遍这些句子吧。开始。
生(读):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2、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4、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
5、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
6、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师:我们来简单判断一下这些句子,哪些是属于自然环境,哪些是属于社会环境。
生:1是自然环境。
师:全部都是吗?
生:前面的是自然环境,后面的是社会环境。
师:对了。大家可以看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可以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那第二句呢?
生:社会环境。
师:第三句呢?
生:是社会环境。
师:第四句呢?
生:自然。
师:五?
生:自然
师:六?
生:社会。
师:好。那我们考试做阅读题的时候,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必须融合到具体的文本中去,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来。现在请看一下我们的试卷。请大家结合你当时所做的笔记,迅速完成第一篇阅读练习。
(学生做练习)
师:好,我看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来,请看第一道题目。在做阅读的时候,往往是给出一个画线的句子,然后让你判断这个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这个问题应该很容易回答了。属于什么描写?
生:环境描写。
师:对。还问你它的作用是什么?请冯晓晴同学回答。
生:烘托了我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烘托了“我们”,这个回答就有点不够准确了。请坐。再请一位同学补充一下。梁钰婷同学。
生:表现了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师:在这个句子里,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了?
生:把字帖比作国旗。
师:对了。把答案记一下。
师:再来看一下题目后面附上的分值。这三分,你认为应该怎样分配?
生:环境描写一分。
师:对了。回答到环境描写就能拿到一分,而后面的问题就值两分了。你们在考试中若遇到这样的题目,千万不要觉得难,然后就放弃不做了。你看,就“环境描写”四个字就值一分了。下面我们看第二题。红色字体的句子就是你们试卷上用波浪线画住的句子。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肖明强来回答。
生:表达了“我”伤心悲痛的心情。
师:伤心悲痛。其他同学赞同他的答案吗?
生:表达了“我”对敌人的反感及对祖国的热爱。
师: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道题目。第一题先要求大家判断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后面问作用是什么,也是比较含糊的。要求我们对环境描写及其作用非常了解才行。而第二题就比较直接了,问“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就直接对应着作用中的“烘托人物心情”这一点了。相对而言,第二个问题更容易一些。此外,还有一种题型,现在请看第二个文段。这道题就要求你自己在文段中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然后给条横线给你,要你摘抄。而往往你只要找对了,就至少拿到一分了。然后还要你说说它有什么作用。来,女孩子们告诉我,这个文段里哪句话是环境描写?
生: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师:那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呢?
生:暗示最后一课已经结束了,烘托了韩麦尔先生的悲壮与不屈。
师:不错,已经相当接近了。我们来看一看答案吧。教堂的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将要代替法语。钟声与号声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也渲染了一种凝重、沉痛的气氛。
师:通过这一道题目,大家就要注意了——如果只把目光紧紧盯住烘托人物的心情这一点,可能就不够全面了。现在,砖我已经抛出来了,希望你能给我一块美玉。好,我们来看一下课外的文段。先看文段,再看题目。
(学生阅读课外小说《女教师》文段,并完成相关题目。)
师:大家都差不多完成了。我们来看看大家做得怎么样。先让我们的同学将他找到的关于雪景描写的句子跟大家分享一下。回答问题时要先告诉大家在第几段。黄振宇同学,你来给我们分享一个你找到的关于雪景描写的句子,好吗?
生:第二段。陈老师来报到的那天,正逢着下雪天,白皑皑的雪花一朵一朵地从天空中飘下来,紧紧地把村子遮掩住了。
师:请坐。黄振宇同学找打了第二段的这一句。还有别的答案吗?赵佩仪同学。你也给我们分享一个怎样?
生:陈老师单薄的身子跪在雪地上,任凭冰冷的雪花无情地摧残她秀美的头发,她张开手臂用十根手指狠狠地抓着雪泥,像乞讨者似的一步一步往前爬。
师:哦,你找到的是十八段的句子。但我们来看一下,这句话是侧重描写环境呢?还是其他。
生:其他。
生:着重对陈老师的动作描写。
师:对了。如果在这一段再找一句雪景描写的句子,那一句更适合?
生:学生们齐齐地拥在矮矮的走廊下,寒风中狂飞的雪花呼呼地扑向他们的小脸。
师:就是这一句了。请大家齐读一遍这一句。
生:(齐读)学生们齐齐地拥在矮矮的走廊下,寒风中狂飞的雪花呼呼地扑向他们的小脸。
师:那除了刚才找到的两句话,还有没有其他的同学找到别的答案?嘉瑶。
生:十二段。雪花满天飞舞着,“啪啪”打在窗提上,在玻璃窗上绽开一朵朵好看的小花。
师:还有没有?晓晴。
生:雪越下越大,这是大山里好多年以来下得最大的一场雪。
师:很好。你们们都能把这些句子找到吗?
生:能。
师:那就请以一处为例,分析一下它的作用。
师:梁玉婷同学,你就哪一个句子来分析?
生:十八段第一句。
师:好,梁玉婷同学要分析这一句,咱们来听听她的答案。
生:渲染了学生的沉重与不安。
师:这里有点不准确。一般而言,心情我们用“烘托”,而“渲染”的则是气氛。因此我们该怎么回答呀?
生:烘托了同学们凝重的心情,渲染了沉重的气氛。
师:哎,这样分析就OK了。再请一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他的答案吧。郭丰华同学。
生:第二自然段。这句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为下文作铺垫。
师:哇,你的答案太好了。有点“官方”的感觉。跟我的答案几乎一样。好,下面一起来看看老师的答案,是否与郭丰华的答案不谋而合哦。
师:再来看最后一段。刚才有同学找到了这一段。雪越下越大,这是大山里好多年以来下得最大的一场雪。不知道你们小学的时候有没有学过一句话叫做“瑞雪兆丰年”?
生:没有。
师:噢,看来咱们的代沟还真大耶。俗话说,越大的学就意味着来年越可能丰收。用到这里,就起到了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好,再来看第二个问题。
师: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描写方法?你们应该知道的。
生:环境描写。
师:很好。那它的表达效果如何呢?先请第一组的同学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村小的校舍破破的,像城里废弃的仓库,校门口的操场也是坑玩洼洼,不过蛮大的,有城里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师:谢谢。那它的作用是什么呢?潘鸿鑫你来说说看。
生:突出了这个地方很穷。
师:在突出了村里贫穷之余,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生:地点。
生:背景。
师:哦,从这样的背景来看,作者在如此贫穷的、恶劣的环境下,依然执著于山村的教育。体现了她不畏艰苦,献身于山村教育的崇高精神。
师:仅仅靠一堂课,同学们的印象可能还不十分深刻。我们一定要回去之后,多做练习。好,下课!
生:谢谢老师。
师: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我这节课的目标有两个1、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2、熟悉题型,掌握答题方法。因为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对关于环境描写的作用的题型和答题的方法是掌握得不够到位的,所以想通过这一节课来巩固学生在审题的敏感度和答题的技巧方面的能力。
我在上这节课前我作了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在资料的准备方面。就导入部分而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我找了两幅图画,一幅是没有环境刻画的简笔画,一幅是有环境刻画的水默画,然后问学生这两幅画有何不同?学生很快就答到一幅没有环境,一幅则有。我接着问学生:环境有什么作用?学生就答不出来了,趁着学生这个思维上的纠结,我很自然的引出了小说里面的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个话题。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首先,我向学生明确了自然环境在小说里的作用有六种: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的心情4、反映人物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5、推动情节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然后在这个基础引出已学过的课文《最后一课》,《最后一课》是本学期的课文中比较重要的一篇小说,所以我打算通过这篇课文进一步对学生讲解分析自然环境的作用及其答题的方法。
《最后一课》里环境描写的句子比较多,如: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2、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4、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5、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6、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这些都是环境描写,跟我料想中一样,学生很快就能找出《最后一课》里面的环境描写,并能准确无误的判断出哪些句子是自然环境描写,哪些句子是社会环境描写,但对于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就不知从何说起。为了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让学生更容易记住环境描写的作用,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把环境描写的作用巧妙的含嵌于题目中,起到时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如环境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并没有直接问学生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而是问: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这样学生就很快抓住要点回答出来了,实事也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可以帮助到学生记住环境描写的作用的。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心情,刻划人物性格也有重要意义。如《最后一课》中“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等描写就属于自然环境描写,反映了主人公小弗郎士无忧无虑的纯真、幼稚的心理状态。同样,上文提到的《社戏》中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再次,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也能突出小说主题,点明作品的意旨。仍如小说《最后一课》中描写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所见的景象,正反映他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为以后小弗朗士思想感情的转变作了铺垫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小说爱国主义的主题。
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多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如《最后一课》中“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两句,就属于社会环境描写,揭示了故事的时代背景,暗示了“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
为了进一步加强巩固训练,我另外找了一篇《女教师》的课外阅读文章,设计了两个问题:1、文中多次有对雪景的描写,请用直线从文中画出。并就一处,分析其作用。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描写方式?请简要分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学生练习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是良好的,说明了这节课还是上得有价值的。总而言之,对小说的学习和研究离不开对环境的分析。也可以这样说,离开环境和对环境的分析,小说就不成其为小说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之最后一课
浪网中学 萧倩华
【教学目标】:
1、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2、熟悉题型,掌握答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熟悉题型,掌握答题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图片对比,引出环境描写对表现作品主题的重要作用。
二、环境描写及分类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三、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的心情
4、反映人物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
5、推动情节发展
6、深化作品主题
四、温故知新
《最后一课》是本学期的课文中比较重要的一篇小说。在上新课时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重温这篇优秀的小说,并重点分析其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请在书本上快速画出这些句子,并自由地朗读。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2、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4、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
5、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
6、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五、例题指导
(一)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文中画直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3分)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2分)
(二)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请从文中找出一个环境描写的句子,摘抄在下面,并说说它的在文中的作用。(3分)
六、实战演练
女教师
村里新来了一名年轻的女教师,姓陈。
陈老师来报到的那天,正逢着下雪天,白皑皑的雪花一朵一朵地从天空中飘下来,紧紧地把村子遮掩住了。
陈老师是乘县教育局的小车子来的,车子驶到村口因为路滑就进不去了。陈老师想从车上下来走着进村,可去接陈老师的村里人不肯,硬是把她阻在了车里面。村长说:陈老师是从城里来的,城里人不能受冻。村里的人于是用肩膀把车子抬进了村里。
陈老师去的是村小,其实村里压根儿就这一所学校,村长说,在大山里能有这样一所学校已经相当不错了。
村小的校舍破破的,像城里废弃的仓库,校门口的操场也是坑玩洼洼,不过蛮大的,有城里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村长说,村里只能给娃儿们围大操场,盖校舍根本就不敢想。陈老师眼睛湿湿的,几天后她将寝室搬到操场边,陈老师对村长说:“我会看着新校舍建起来的。”
“想不想走出大山去?”有一次在课堂上她问学生。
“想!老师,你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城里?”学生们睁着一双双大眼睛问。
“那要看你们的本事,不读书是出不去的。”
“那我们不出去了。”下面的学生争着说。
“为啥?”陈老师惊问。
“读书太累。”
“你们全是混蛋!”她气得把教科书往墙上砸过去。
看见老师生气,这些小学生们全缩着小脑袋不做声了,教室内一下子变得静静的。窗外,雪花满天飞舞着,“啪啪”打在窗提上,在玻璃窗上绽开一朵朵好看的小花。
“再问你们一遍,想读书吗?”陈老师坚持着最后的忍耐。
学生们也许是受惊吓了,这时候谁也不敢吭声。
“今天我在操场上爬给你们看,你们想读书了我再来上课。”陈老师一甩头,猛地打开教室的门出去了。
“陈老师!”学生们呼啦一下惊叫着也跟着往门外跑。
学生们齐齐地拥在矮矮的走廊下,寒风中狂飞的雪花呼呼地扑向他们的小脸。陈老师单薄的身子跪在雪地上,任凭冰冷的雪花无情地摧残她秀美的头发,她张开手臂用十根手指狠狠地抓着雪泥,像乞讨者似的一步一步往前爬。
“老师,我们错了。”学生们急得哭了起来。
“老师,别这样,你的裤子磨破了。”学生们一个个跑过去想搀扶她。
“滚开,让我爬下去。”她在雪地上尖声地叫着。
“我们不滚开,我们要老师去课堂。”
“想读书吗?”
“想。”学生们哭着跪在雪地上。
“黑板上写着什么字?”
“走——出——大——山——去。”大家一个字一个字地背着陈老师刚教的话。“继续念。”
“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震耳欲聋的声音在操场上哈亮地响起。“都回教室去吧,老师想听你们的读书声。”陈老师满脸泪花地拥抱着孩子们。雪越下越大,这是大山里好多年以来下得最大的一场雪。陈老师终于从雪地上站了起来。
1、文中多次有对雪景的描写,请用直线从文中画出。并就一处,分析其作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描写方式?请简要分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
七、课堂小结
环境在小说艺术中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驰骋的舞台,并为情节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品读小说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环境描写的作用,并能结合具体的语境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之最后一课
教学反思
浪网中学 萧倩华
我这节课的目标有两个1、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2、熟悉题型,掌握答题方法。因为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对关于环境描写的作用的题型和答题的方法是掌握得不够到位的,所以想通过这一节课来巩固学生在审题的敏感度和答题的技巧方面的能力。
我在上这节课前我作了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在资料的准备方面。就导入部分而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我找了两幅图画,一幅是没有环境刻画的简笔画,一幅是有环境刻画的水默画,然后问学生这两幅画有何不同?学生很快就答到一幅没有环境,一幅则有。我接着问学生:环境有什么作用?学生就答不出来了,趁着学生这个思维上的纠结,我很自然的引出了小说里面的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个话题。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首先,我向学生明确了自然环境在小说里的作用有六种: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的心情4、反映人物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5、推动情节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然后在这个基础引出已学过的课文《最后一课》,《最后一课》是本学期的课文中比较重要的一篇小说,所以我打算通过这篇课文进一步对学生讲解分析自然环境的作用及其答题的方法。
《最后一课》里环境描写的句子比较多,如: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2、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4、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5、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6、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这些都是环境描写,跟我料想中一样,学生很快就能找出《最后一课》里面的环境描写,并能准确无误的判断出哪些句子是自然环境描写,哪些句子是社会环境描写,但对于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就不知从何说起。为了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让学生更容易记住环境描写的作用,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把环境描写的作用巧妙的含嵌于题目中,起到时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如环境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并没有直接问学生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而是问: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这样学生就很快抓住要点回答出来了,实事也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可以帮助到学生记住环境描写的作用的。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心情,刻划人物性格也有重要意义。如《最后一课》中“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等描写就属于自然环境描写,反映了主人公小弗郎士无忧无虑的纯真、幼稚的心理状态。同样,上文提到的《社戏》中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再次,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也能突出小说主题,点明作品的意旨。仍如小说《最后一课》中描写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所见的景象,正反映他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为以后小弗朗士思想感情的转变作了铺垫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小说爱国主义的主题。
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多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如《最后一课》中“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两句,就属于社会环境描写,揭示了故事的时代背景,暗示了“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
为了进一步加强巩固训练,我另外找了一篇《女教师》的课外阅读文章,设计了两个问题:1、文中多次有对雪景的描写,请用直线从文中画出。并就一处,分析其作用。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描写方式?请简要分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学生练习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是良好的,说明了这节课还是上得有价值的。总而言之,对小说的学习和研究离不开对环境的分析。也可以这样说,离开环境和对环境的分析,小说就不成其为小说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6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七下
《最后一课(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精品教学课件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最后一课
中山市浪网中学 萧倩华
学习目标:
1、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2、熟悉题型,掌握答题方法。
一、导入
对比两图,有什么异同?
二、环境描写及其分类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三、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的心情
4、反映人物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
5、推动情节发展
6、深化作品主题
四、温故知新
《最后一课》是本学期的课文中比较重要的一篇小说。在上新课时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重温这篇优秀的小说,并重点分析其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请在书本上快速画出这些句子,并自由地朗读。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2、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4、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
5、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
6、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五、例题指导
(一)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文中蓝色字体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3分)
2、文中红色字体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2分)
环境描写。
描写了教室内的环境,将字帖比喻作小国旗,表现了法国人民在最后一课时被激发的爱国热情。
这句话以一个孩子的天真的角度,表达了“我”对敌人强迫自己学德语的痛恨之情。
(二)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请从文中找出一个环境描写的句子,摘抄在下面,并说说它的在文中的作用。(3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教堂的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将要代替法语。钟声与号声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也渲染了一种凝重、沉痛的气氛。
六、实战演练
阅读《女教师》一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多次有对雪景的描写,请用直线从文中画出。并就一处,分析其作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描写方式?请简要分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
1、文中多次有对雪景的描写,请用直线从文中画出其中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例:
句子:白皑皑的雪花一朵一朵地从天空中飘下来,紧紧地把掩住了。
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节,为下文做铺垫。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描写方式?请简要分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
句子:村小的校舍破破的,像城里废弃的仓库,校门口的操场也是坑玩洼洼,不过蛮大的,有城里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环境描写。
直接写出了山村学校艰苦的办学条件,有力地表现了陈老师不畏艰苦、献身于山村教育事业的崇高品质,为下文作了铺垫。
七、小结
环境在小说艺术中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驰骋的舞台,并为情节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品读小说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环境描写的作用,并能结合具体的语境对其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