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八下《与朱元思书(复习课)》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配套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与朱元思书(复习课)》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配套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09 18:40:4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放手的收获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沙溪中学 李梅珠
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因为老师的不敢放手,导致学生学得筋疲力尽,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对文言文说不上喜欢,反而多了一点厌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多了几分思考:放手,是对学生的一种信任,是一种更开放的教学。
因为《与朱元思书》短小而精,景美、辞美、情美,在复习的过程中,更加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让复习课变得不枯燥,于是有了“放手”的构思,根据文本的特点,精心准备了几个环节,一、画面导入,将“以文配画”作为激发兴趣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通过画面的引导,更加贴近作者忘情山水的心,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多了一层理解。二、加强目标意识,对于一节复习课,要让学生清楚什么是重点、难点,什么是考点,整节课的的流程是什么,让学生懂得文言文的复习的方法,这为以后的自学埋下了伏笔。学生是一个未经打磨的原石,经过雕刻,能成为一颗璀璨的宝石。所以掌握写景抒情类的古文复习方法就成为了重要的一环。三、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如小组对抗赛、单独抽查、练习巩固等,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四、注意积累,在复习字词环节中,考虑到了一个“同义异字”的问题,很多时候,学生不注意积累,老师不加以引导,那么所学的文言文就是一篇篇独立的文言文而已,没有任何的交集。这种学习古文的思维只会让古文的天地变得越来越狭窄。所以,从古文阅读的发展趋势来看,要把课堂知识点延伸到课外文言文上面去,这让我更加肯定要重视学生的积累,例如,在本文中表示“都”的意思有“风烟俱净”中的“俱”、“皆生寒树”中的“皆”,还有学过的《桃花源记》中的“悉如外人”中的“悉”,“并怡然自乐”中的“并”,“咸来问讯”中的“咸”,经过归纳总结,学生懂得了如何把学过的文言文加以整理,成立一个文言文词汇库。在后面练习的一篇课外文言文《》中,学生对于“并是此人”这句话的翻译,没有了任何疑惑,因为积累中,他们都知道“并”有“都”的意思。
整节课,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只是充当一个穿针引线的人,让学生在复习中自行解决字词、句的翻译,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迁移能力,也让学生在学中存有独立精神、学会质疑,懂得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这些对于文言文教学而言,是相当重要的。
学会放手 ,反而收获满园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与朱元思书》复习课教学实录
沙溪初级中学 李梅珠
师:在《与朱元思书》中,作者用隽永的句子描绘出了富春江一带美丽的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今天,我们当一回“作者”,给美丽的画面配上课文中适当的句子。(屏幕投射出7幅画面)
生(齐答):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生(齐答):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生(齐答):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生(齐答):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生(齐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生(齐答):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生(齐答):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师:同学们的回答太棒了,可以看出你们对这篇文章内容非常的熟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写景抒情类的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的复习课中去吧。
师:我们先看一下这节课的复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一遍。(投影出复习目标)
生:齐读复习目标
师: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我们要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写景抒情类文言文的复习方法,借此举一反三,去复习其他的文言文。所以,我们先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复习流程。(投影出复习的步骤)
师:现在就开始我们的复习之旅,第一站是,回顾作家及其作品:本文作者吴均,擅长写哪类文章?
生(齐答):山水小品
师:人们把他的文章称之为——
生(齐答):“吴均体
师:被称之为六朝同为六朝山水名作的是?
生(齐答):本文与南朝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师:本文的题目的理解也是一个复习点,请一个同学来帮我们再次熟悉一下。
生1:与:给,写给。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题目的意思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
师:回答很准确,说明大家上课的时候很认真,并注意积累和复习。现在我们走进第二站:梳理字词。在这个环节里,我们会复习全文的重点字词、句子的翻译,同时,并积累一些实词。在这个环节中,我们采取小组对抗赛的形式来完成复习的任务。老师会随机抽查每一组的学生进行回答,检查大家的准确率和掌握的程度。现在开始进行文章第一段的复习,请第一组的同学做好准备。
(屏幕投影出第一段的重点字词:①字词:俱、 净、共色、自、东西、许、绝)
生1: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共色:一样的颜色。 自:从。
东西:向东向西。 许:表约数,左右。 绝:绝妙
(屏幕投影出第一段的重点句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生2:(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生3: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师:第一组的同学表现很出色,老师期待更多的出色的表现。快马加鞭,我们来到第二段的重点字词、句的复习中来了。请第二组的学生做好准备。
(屏幕投影出第二段的重点字词:字词:缥碧、甚、奔)
生4:缥碧:青白色。 甚:比,胜于。 奔:飞奔的马。
(屏幕投影出第二段的重点句子: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生5: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生6: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师:第二组的同学表现也很好。这一段重点字词中的“奔”在哪篇文章里也出现过?
生(齐答):《三峡》中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
师:老师要为你们竖起大拇指,你们的古文基础很扎实。现在,我们走到文章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请第三组的学生做好准备。
(屏幕投影出第三段的重点词语:负、 竞上、轩邈、转、绝、戾、经纶、筹划、反、上蔽、犹、交映)
生7:负:凭借。 竞上:争相向上。 轩邈:比高比远。转:同“啭”鸟鸣声。绝:消失。戾:至。经纶:筹划,反:通“返”,返回。上蔽:在上面,遮蔽。犹:犹如。交映:互相掩映。
师:对于第三组同学的表现,老师认为好极了。由于这个段落较长,请同学们猜测一下,重点句有哪几句?
生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生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生10: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师:你们猜得不错,这几句都很重要。老师只是摘取了当中的两句,你们的补充多了一句,但是我们仍然把它过关。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屏幕投影出第三段的重点句子: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生11:(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生12: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们的学习非常认真,对于文章字词的理解很到位。现在我们就从“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同义异字”这五方面进行字词积累。老师随机抽查一个同学来检查你们的掌握程度。请大家做好准备。(屏幕投影“一词多义”:①绝:天下独绝 / 猿则百叫不绝②、上: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③百:一百许里 / 猿则百叫无绝 )
生13:第一个是“绝妙”的意思,第二个则是“停止”
师:在我们最近所学的文言文中,也积累了关于“绝”的词句,请同学们回答,它们在不同的语境当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屏幕投影:绝巘多生怪柏/ 沿溯阻绝 / 哀转久绝)(联系《三峡》中出现的“绝”进行积累)
生14:三个绝的意思都不一样,第一个是“极”,第二个是“隔断”,第三个是“消失”(掌声响起,因为回答非常准确)
师:不错。积累得很好。我们有请下一位同学的回答
生15:第一个“上”是“向上”,第二个“上”是“在上面”的意思。(带着自信的回答)
生16:第一个是“十的倍数”的意思,第二个是“数词”
师:同学们在一词多义这个环节表现得让老师刮目相看,老师为你们喝彩。现在我们要积累的是4个词语的活用,请大家看屏幕。
(屏幕投影:①风烟俱净 ②、任意东西 ③、皆生寒树 ④、互相轩邈)
生15:第一个“净”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消散”;第二个“东西”,名词作状语,翻译为“向东向西”;第三个“寒”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为“使人觉得有寒意”;第四个“轩邈”名词作动词,译为“比高、比远”。(大家投去肯定的眼神)
师:你的积累过关了,非常棒!现在,请同学们积累课文中的“古今异义”和“通假字”。
(屏幕投影:古今异义:①一百许里 ②、蝉则千转不穷 ③、经纶世务者
通假字:窥谷忘反 千转不穷)
生16:“许”古义为“左右”,今义为“允许”;“穷”古义为“穷尽”,今义为“贫穷”,“经纶”古义为“筹划”,今义为“政治规划”。
生17:第一个通假字,“反”通“返”,返回;第二个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
师:这两位同学的回答很好,说明积累功夫做得很足。平时,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就要注重积累,它能让我们的基础扎实。所以,这节课我们还会积累“同义异字”。请同学们找一下,本文有哪些实词是表示“都”和“看”的意思的?
(学生积极思考)
生18、“风烟俱净”、“皆生寒树”这两句话中的“俱”和“皆”。
师:很好,你能不能再联系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桃花源记》,当中也有几个词表示“都”的意思的?
生18:“悉如外人”中的“悉”,我想到这一句。
(这时,有些学生跃跃欲试)
师:我们用群众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
生19:我来。还有“并怡然自乐”中的“并”,“咸来问讯 ”中的“咸”,这两个字也有“都”的意思。
(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师:我们在这节课复习中掌握了重点字词、句的翻译,并对词语进行了积累,相信你们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在我们走进的是第三站:梳理课文内容、写作方法及文章特色。
师:本文有几个段落?
生:(齐答)3个。
师:在第一自然段中,有一句话起到总领全文作用的是哪一句?
生:(齐答):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师:从中可以归纳全文是什么结构?
生:(齐答)总分结构,先总写富春江景色的特点,再分写异水和奇山。
师:现在我们来复习第二段,归纳第二段的写法和景物的特点。请同学们背诵第二段。
生:齐背第二段
师:请用最精简的语言概括每一句的意思。
生:(齐答)“水皆缥碧”写出水色,“千丈见底”写出水深,“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水清,“急湍甚箭”写出水急,“猛浪若奔”写出水势。
师:那么作者写“异水”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生20:运用了动静结合、侧面烘托、比喻、夸张、对偶等方法来写水,写出水的清澈、湍急。
师:“清澈”、“湍急”这两个特点让我们想起了《三峡》中有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生:(齐答)“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师:同学们的归纳做得很好,我们也举一反三,对“奇山”也做出归纳,总结写法和特点,谁来?
生21:我来试一下,通过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山的高峻,通过听觉,写出了山的幽静。
师:为你的表现鼓掌,你总结得不错,但还不够深入,现在我们一起再整理一下。请看投影。
师:“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从什么角度来写,写出山的什么特点?
生(齐答):从视觉的角度来写,写出山的高,还……(学生的回答不够完整)
师:你们的回答还不够完整,我们不妨转变一个角度来看,或许能得出完美的答案。请同学们看“互相轩邈,千百成峰”这两句,它是否用到修辞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生:(齐答)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富有动态。
师:对,作者在写山的时候,带着留恋的心情所写,情景交融,笔下的山仿佛人那样,具有了情感。所以,我们看到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那么再回过头看看,刚才的“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这两句,作者写出了山的什么态?
生:(齐答)写出了山的静态。
师:非常好。我们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会得出更丰富的答案,希望同学们多转变角度思考。
师:请同学们指出本文的主旨句——
生:(齐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师:在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到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生:(齐答):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景色的赞美、留恋,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的传达出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师:作者忘情于山水,写下了这篇山水名作。希望同学们多走进大自然,陶冶性情,洗涤心灵。
师:请同学们总结写山的方法有哪些?
生:(齐答)动静结合、侧面烘托、拟人、对偶。
师:本文的内容及写法都已经梳理了,现在由老师来总结一下本文的写作特色,请看投影:
(屏幕投影:1、文章布局独具匠心。由近及远的顺序,先俯看碧水,再仰观高山。2、抓住景物特色,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描写景物。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生动形象)
师:本文情景交融,景美,情更美。我们有学过类似的文言文吗?
生22:有,《记承天寺夜夜》
生23:《三峡》(全班脸上含笑,因为这篇文言文,他们学得很扎实)
师:对,你们说的都是。所以,以今天这个复习课为起点,掌握文言文的复习方法,让我们的文言文天地变得更加广阔。
师: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整节课的流程:先在熟读背诵原文的基础上梳理课文:字词、翻译、文章内容、文章特色,再通过习题来巩固所学内容。
师:我们的知识点还是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习题可以是我们的资料《一本全》、也可以是试卷上的习题。下面就通过中考题型来进行小测。请看投影。
(屏幕投影习题:
①、选出红色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B、猛浪若奔 \ 虽乘奔御风
C、望峰息心 \ 不负众望
D、一百许里 \ 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一切景语皆情语,吴均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写出了水色;用“ ”极言水之深,又用“ , ”描写出水的动态。在他笔下,水的美不再单一,而显现出了各种的姿态,也抒写了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4分)
③、下面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清、急的特点;描绘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点。
B、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写出了山水诱人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D、文章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做题时间为3分钟)
师:现在我们来评讲一下:做选择题的时候要养成圈画关键词的习惯。第一题的关键词是——
生:(齐答):相同的一项
师:答案是——
生24:B,因为两个“奔”都是“飞奔的马”
师:回答正确,请同学们在每一个选项旁边写出相关的词语意思,注意词语的积累。现在,请看第二题,这道题的答案从哪里得出来?
生:(齐答):“用原文的语句填空”,题目中有要求。
师:对,这道题,提醒我们做题的时候要审题。请一齐依次说出答案。
生:(齐答)“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师:第三题的答案又是哪一个?
生25:B,因为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师:那么全文的主旨句是——
生(齐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师:同学们,你们终于走完了这次的复习之旅,想必是满载而归。一枝一叶总关情,触景生情的文人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希望同学们走进诗文的世界里,敲一敲心窗,品一品语言,写一写共鸣,让自己领略诗文更多的魅力。今天的作业是完成《一本全》P52上的习题
师:这节课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2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看图片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画面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孟浪若奔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沙溪初级中学
执教者:李梅珠
文言文复习课系列之——写景抒情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复习目标:
1、梳理课文字词、翻译、内容及写作特色。
2、掌握写景抒情类文言文的复习方法。 (难点)
3、通过练习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重点)
复习步骤:
1、作家作品回顾
2、梳理(重点)
字词 句子 文章内容 文章特色
3、巩固练习
4、 背诵课文
吴均
(南朝梁)
作家作品回顾
吴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他文章工于写景,文词清拔有骨气,人称“吴均体”。
本文与南朝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名作。
解题:《与朱元思书》
与:给,写给。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题目: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
梳理字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
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一样的颜色
顺,随
向东向西

表约数,左右
绝妙
翻译: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
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梳理字词
青白色
比、胜于
飞奔的马
翻译: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梳理字词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凭借
争着向上
比高比远
穷尽,完
停止,断

筹划

通“返”,
返回
在上面、遮蔽
犹如,好像
互相掩映
翻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不绝
(绝妙)
(停止)

负势竞上
一百许里
(向上)
(在上面)
梳理字词—— 积累
1、一词多义

横柯上蔽
猿则百叫无绝
(数目,十的倍数)
(极言其多,数词)
绝巘多生怪柏( )
沿溯阻绝( )
哀转久绝( )
(《三峡》)

隔断
消失
梳理字词—— 积累
2、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
任意东西
皆生寒树
互相轩邈
( )词用作( )词,解释( )
( )词用作( )词,解释( )
( )词用作( )词,解释( )
( )词用作( )词,
解释( )
形容

消净、消散

状语
向东向西
形容

使人觉得
有寒意


比高、比远
梳理字词—— 积累
3、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 古义( ),今义( )
蝉则千转不穷 古义( ),今义( )
经纶世务者 古义( ),今义( )
左右
允许
穷尽
贫穷
治理
政治规划
4、通假字
窥谷忘反
千转不穷
“反”通“返”,返回
“转”通“啭”,鸟叫声
梳理字词—— 积累
5、同义异字
都:
风烟俱净
皆生寒树
咸来问讯 《桃》
并怡然自乐
悉如外人
看:
直视无碍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梳理课文内容:何景、何特点、何方法?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本段中心句,总领全文)
(2)异水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水色)
(水深)
(水清)
(水急)
(水势)
清澈
湍急
(特点)
动静结合
侧面烘托
比喻、夸张、对偶
(方法)
(3)奇山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互相轩邈,千百成峰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蝉转无穷、猿叫不绝
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疏条交映
(静止)
(动感)
以闹
写静
(本文主旨 )
总写
(照应本段开头)


幽静
特点
动静结合
侧面烘托
拟人对偶
(方法)
视觉
听觉
高峻
蔑视、热爱、
避世退隐
梳理写作特色
1、文章布局独具匠心。由近及远的顺序,
先俯看碧水,再仰观高山。
2、抓住景物特色,动静结合,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描写景物。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生动形象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情景交融:景美,情也美)
复习文言文的方法
在熟读背诵原文的基础上梳理课文
字词 翻译 文章内容 文章特色
巩固练习


中考题型链接
1、选出红色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B、猛浪若奔 \ 虽乘奔御风
C、望峰息心 \ 不负众望
D、一百许里 \ 遂许先帝以驱驰
B
(期望)
(答应)
中考题型链接
2、一切景语皆情语,吴均堪称写水的高手,他
用“ ”写出了水色;用“ ”极
言水之深,又用“ , ”描写
出水的动态。在他笔下,水的美不再单一,而显现
出了各种的姿态,也抒写了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之情。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4分)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中考题型链接
3、下面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清、急的特点;描绘奇山,
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点。
B、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一句写出了山水诱人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富
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
的思想感情。
D、文章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
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B
一枝一叶总关情,触景生情的文人留下了大
量的优秀作品,希望同学们走进诗文的世界里,
敲一敲心窗,品一品语言,写一写共鸣,让自己
领略诗文更多的魅力。
完成《一本全》P52上的习题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与朱元思书》复习课教学设计
沙溪中学 李梅珠
学习内容:人教版八下第5单元第21课。
【教学设想】:
一、课文分析与设计
《与朱元思书》文章短小,对于一篇文言文的复习,学生会产生“炒冷饭”的感觉,为了让复习课不枯燥,因此用配合文章的画面来导入,让学生边背诵文章的相关句子,边走进那个诗情画意的富春江,此举还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可谓一举两得。在复习的过程中,首先,重点落在复习字词、句子的翻译、课文内容这三个环节上,采用抽查、交流质疑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是否过关。其次在字词方面注意积累,把课堂上的文言文知识延伸到课外文言文上,因此设计了“同义异字“的环节。最后,通过扣住主旨句来解决复习的难点——本文的中心。
写作指导:这篇文章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与《三峡》的比较,突出写作上的特点,借此告诉学生在写作上可以借鉴的地方,从而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
二、情感教育
文章的美表现在人格魅力上,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些情感成为我们修身的指明灯,因此,在课堂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世界,去感受自然的美,成为了教学中的一环。
三、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在一年文言文词汇积累的基础上,要掌握的是方法的归纳。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文章知识点的落实,通过抽检、练习和总结等方法,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识记能力。
【学习目标】:
1、 通过复习,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如“共色”、“奔”、“经纶”等,句子的翻译和文章的主旨。
2、掌握写景抒情类文言文的复习方法:先在熟读背诵原文的基础上梳理课文:字词、翻译、文章内容、文章特色,再通过习题来巩固所学内容。
3、通过通过练习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通过练习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2、学习难点:掌握写景抒情类文言文的复习方法
【学习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看图片,用课文中的句子来描述)
在《与朱元思书》中,作者用隽永的句子描绘出了富春江一带美丽的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今天,我们当一回“作者”,给美丽的画面配上课文中适当的句子。
二、出示复习目标
1、梳理课文字词、翻译、内容及写作特色。
2、掌握写景抒情类文言文的复习方法。 (难点)
3、通过练习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重点)
三、展示复习步骤
1、作家作品回顾
2、梳理(重点):字词 句子 文章内容 文章特色
3、巩固练习
4、背诵课文
四、整体复习:
1、作家作品回顾(提问)
①吴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他文章工于写景,文词清拔有骨气,人称“吴均体”。
本文与南朝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名作。
②解题:《与朱元思书》
与:给,写给。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题目: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2、梳理:(组与组之间的对抗赛)
(一)翻译重点字词和句子:
要求:老师抽查,学生回答。
(1)第一自然段:
①字词: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共色:一样的颜色。 自:从。
东西:向东向西。 许:表约数,左右。 绝:绝妙
②句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第二自然段:
①字词:缥碧:青白色。 甚:比,胜于。 奔:飞奔的马。
②句子: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第三自然段:
①字词:负:凭借。 竞上:争相向上。 轩邈:比高比远。
转:同“啭”鸟鸣声。绝:消失。戾:至。经纶:筹划,反:通“返”,返回。上蔽:在上面,遮蔽。犹:犹如。交映:互相掩映。
②句子: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积累:
(1)一词多义:
①、绝:天下独绝 / 猿则百叫不绝(联系《三峡》中出现的“绝”进行积累)
②、上: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③百:一百许里 / 猿则百叫无绝
(2)词类活用:
①风烟俱净 ②、任意东西 ③、皆生寒树 ④、互相轩邈
(3)古今异义:
①一百许里 ②、蝉则千转不穷 ③、经纶世务者
(4)通假字:窥谷忘反 千转不穷
(5)同义异字:(合作、质疑)
①都:风烟俱净、皆生寒树
②看:直视无碍、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三)课文内容:何景、何特点、何方法?
(1)、归纳课文结构
(2)、归纳“异水”的特点、写作手法,与《三峡》中的“水”进行比较,找其相同点。
(3)、归纳“奇山”的特点、写作手法
(4)、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归纳文章的中心
(四)、文章写作特色:(小结)
(1)、文章布局独具匠心。由近及远的顺序,先俯看碧水,再仰观高山。
(2)、抓住景物特色,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描写景物。
归纳:①由景到情,情景交融。②景美,情更美。
迁移:学过的的写景抒情类古文有哪些?(《记承天寺夜夜》、《三峡》等)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生动形象
(五)小结:复习本文的方法:
(1)在熟读背诵原文的基础上梳理课文:字词、翻译、文章内容、文章特色
(2)巩固练习
五、巩固练习:
(1)、资料的准备:《一本全》、、试卷
(2)做练习:中考题型链接
①、选出红色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B、猛浪若奔 \ 虽乘奔御风
C、望峰息心 \ 不负众望
D、一百许里 \ 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一切景语皆情语,吴均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写出了水色;用“ ”极言水之深,又用“ , ”描写出水的动态。在他笔下,水的美不再单一,而显现出了各种的姿态,也抒写了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4分)
③、下面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清、急的特点;描绘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点。
B、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写出了山水诱人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D、文章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六、总结:一枝一叶总关情,触景生情的文人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希望同学们走进诗文的世界里,敲一敲心窗,品一品语言,写一写共鸣,让自己领略诗文更多的魅力。
七、布置作业:完成《一本全》P52上的习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